谈小学品德课堂中“道德两难”情境设计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old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尔伯格依据“道德两难”情境勾勒出人的道德判断所遵循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发展路线,道德判断的基础在于道德思维的发展。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我们设置“道德两难”情境,其价值在于通过情境辩论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深度思维力。但有效的“两难情境设计”,须从问题选择、道德前境铺垫、学生思辨过程的点拨和教师对于道德结果的处理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 “道德两难”情境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提起“道德两难”,我们最先涌现的便是那几个经典的“道德两难故事”,从科尔伯格的“海因兹偷药”,到近几年比较热点的“扶不扶老”。道德两难总伴随着情境产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道德两难”:一种引发人们产生道德观冲突的情境,使人无法确定其行为选择是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并同时为自己的道德判断提出充足理由。
  科尔伯格认为每个阶段的孩子针对“海因兹偷药”这一案例,都提出相应的“应该偷药”和“不应该偷药”的理由,通过分析这些理由,科尔伯格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发展与人的道德思维发展呈正比关系。科尔伯格真正关心的不是人们做出哪一种回答,而是人们证明其回答时提出的理由。因此道德判断水平的不同发展阶段,归根結底在于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
  一、小学品德课堂中设置“道德两难”情境的意义与价值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道德两难”作为一种德育法存在于高等学校教育和中等学校教育中,而在小学教育中,却未能引起重视。实际上,在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小辩论的情境,一些涉及道德选择的主题也常常涉及两难情境,例如“很疲惫时该不该在公交车上让座?”“好朋友作弊,到底是否该告诉老师”等。
  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道德两难”情境的设计有其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学生对于“道德两难”的回答,有助于德育者以此判断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处于何种阶段。在品德课堂中,当学生针对于某种“道德两难”问题,说出自己的选择,并提出自己的理由时,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水平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该学生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从而成为德育者因材施教的依据。
  第二,德育者组织开展的“道德两难”辩论赛,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深度思维力。在课堂中设置“道德两难”情境,必然会开展两难辩论赛,正反方就自己的观点展开理由陈述。学生在辩论情境中,处于高度的思维状态,不断地思索出新的理由来做自己观点的支撑,有助于思辨能力的提高。同时,同学之间论点的碰撞也有助于彼此互相学习,提高各自的思维力和表达力。
  第三,课堂中两难道德情境的出现,有助于学生在生活情境再现时进行理性地选择。德育的最终目标是道德行为。品德课堂中所设置的“道德两难”情境多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也可能在学生的生活中再次出现。课堂上的思辨为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行为选择已然做好铺垫。
  二、有效的两难情境设计所遵循的几个思路
  小学品德课堂中,“道德两难”情境已然出现,越来越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选择“辩论赛”的组织形式,但是否都是有效的辩论情境呢?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即使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反方的思辨,但依然响应不多,正反方从数量和思维上出现一边倒的态势,难以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反方思考,这种“道德两难”的情境设计便是无效的。学生尚未能开始思辨,便被道德舆论所约束。
  真正有效的“道德两难”情境设计,是真正触及学生深度思维的,是从自我到人际关系再到社会法律秩序几个层级纬度,全方位解读道德情境,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理由的。有效的情境辩论能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展开热火朝天的观点碰撞,彼此有理有据,这才是“道德两难”情境在品德课堂中真正的魅力所在。
  1.情境设计要选择真正的两难问题。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出现了不少“小辩论”,但有些辩论问题的指向具有明显的结论性。例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是否应该使用?”或者“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是否该上网?”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并无可辨性,塑料和网络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应注意的是合理使用,因此无论正方与反方如何辩论,最后总是会倾向于这样一个折中的结果。
  真正的两难情境,是选择一方有理由,选择另一方也有充足的理由,例如“自己疲惫时看到一个比较健康的老年人上车,是否该让座?”要么选择让,要么选择不让。这种情境设计只能让学生两难中择其一,并不产生第三种折中选择,这样的问题情境才是真正的两难情境。
  2.为反方的选择铺设道德前境
  在品德课堂中设置“道德两难”情境,最为难的问题便是学生受道德舆论的约束,而一边倒向正方。例如“老人摔跤了,该不该扶起来?”这一情境,如果学生都选择扶老,理由便是“尊老爱幼”的话,那这样的两难辩论便无法进行。我们要适当地为学生选择反方作一些道德前境的铺垫,例如出示一些社会新闻,如“扶老却遭讹诈”等,让学生感受到此时不存在道德约束,仅仅只有为各自的观点而寻找理由,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从道德选择转向思维辩论上来。
  3.帮助学生预设多个纬度的辩论理由
  学生的思维能力总停留在其年段水平,要帮助学生提高其道德思维水平,必须先行预设多个纬度的辩论理由,当学生的辩论在同一个层面上不断强调观点而无法拓展新的理由路径时,可以适时地予以点拨。例如“考试考得不好,该不该对父母说?”这一情境,德育者适时地为反方点拨,善意的谎言不仅仅是希望父母快乐,更是加强了自我的意志力,立志用下一次的成功向父母证明能力,则为学生拓展了新的思考纬度。
  4.关注思维路径,弱化辩论结果
  在“道德两难”情境中,教师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认为,教师应对学生的思辨过程予以鼓励和表扬,教师的评价也应着重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路径,而不应盲目地追求辩论的输赢结果。
  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难?难在有许多不得已的为难理由,因此,突破这些限制道德行为的理由,正视它们并想通它们,从而超越它们,才是帮助学生从道德认知走向道德实践的真正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道德两难"问题的设置与解决【J】.新课程(小学),2013(8)
  【2】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尤其是小学教育。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将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能够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不可
在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还没有大红大紫时,国内的电视真人选秀节目基本上是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和上海卫视“三分天下”。但随着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在全国的一路飘 In
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小建筑设计课程上实施多专业融合的实际工作型教学体系。通过不同学科间的深度融合、行内学术专家
最近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总结了第七次党代会以来五年的工作,
摘 要:教育是国之根本,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主流思想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综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结合的重要性,阐述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希望可以为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借鉴意见和思路。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重要性;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4  一、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
[摘 要]学院太极通过它练拳活动的身体力行和太极文化的学习对当代大学生在意志培养、礼仪规范遵守、博爱仁人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道路,客服了说教德育的空洞。对大学生自我成长、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和促进大学完善处事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院太极;大学生;德育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辅导员精品项目;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学生资
期刊
刚步入学校工作老师被学校称为职初老师,由于每位新老师的资质不同,不同人对教学环境的适应度和与学生相处的磨合度都有所差异。那么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老师的角色呢?(以下主要以小学为例)  关键词一: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1  很多老师在刚接到班级时为了便于日后的管理会立马树立起威严,让学生害怕自己,不敢违反纪律。其实,结果往往与自己理想中的相违背。学生在害怕你的同时就不可能产生好感,从而有种
一幅用摄影方式生成的图像被观看时,通常可能有两种被解读的方式。一种是观者被图像所传达的内容或意识所吸引,而忽略所承载的媒介本身,作者使用最平和简略的视觉形式直指内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的基本情况,从多读好书,良好道德氛围的营造,树立典型,鼓励为主等方面实现道德习惯养成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习惯;典型,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1  1引言  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德育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之一,也是往往容易被一些学校所忽略,这不是一个学校的疏忽,目前,社会上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