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得到广泛的课程资源支持。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对学生具有亲和力,区域特色浓烈,实践性强,其开发与利用不仅能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而且对学生、教师、学校、社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与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用的科学教材体系严密,注重科学概念与科学原理的传授,但有一部分事例和材料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小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知识枯燥空洞的感觉,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但他们对乡土课程资源从小就耳濡目染,熟悉而温馨,我们教师在讲授教材时有机的选择乡土课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可以使课本中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不仅增强了感性认识,而且加深了印象。这样根据教学目标,恰当的引入乡土课程资源,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亲近感,不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我们传统的教学以单纯的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达成学生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的培养,但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我们教师会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有计划的安排一些乡土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以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为基础,紧密联系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及社会存在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也是再一次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熟悉的那片领地,再一次的重温、感悟家乡的富饶与美丽,爱家乡的情感不仅油然而生,而且升华了爱祖国的情感。另外通过这些乡土实践活动也增强学生对于家乡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他们逐渐学会了关心身边的物,身边的事,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理解狭隘,认为课程资源仅仅是教科书,场地也局限于教室,但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合理利用教科书的同时,还要学会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尤其要善于利用乡土材料进行教学。科学乡土课程资源范围广阔,包括社区中的植物、动物、大型真菌、土壤气候、物产矿藏、生态景观、房屋建筑、生产工具等。要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做支撑,所以教师要不断接受各种培训学习,请教相关专家和学者,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使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乡土资料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加工”,我们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使之转变成有效的课程资源。另外乡土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改变自己的灌输教育,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达成教学目标,在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还要发展完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多元智能的机会。由此可见,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打造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跨越发展
农村小学在师资、设备等方面与城区小学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因素限制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导致农村学校的吸引力下滑,学生流失严重。为了弥补农村小学的这种先天不足,在保证课程基础性、统一性的前提下,农村教师应该着力挖掘乡土课程资源,根据农村的特色、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因地制宜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乡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名气的扩大。例如我们育太和小学依托社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展了以当地植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我们教师帮助低年级学生识别当地植物、移植野生花卉,协助中年级学生阅读当地植物图谱、制作蜡叶植物标本,引导高年级开发当地植物资源、制作中药饮片等,渐渐的学生有了特长,学校有了名气。总之依托乡土课程资源而舉办的特色教育,改变了我们学校“千校一面”的单一办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四、丰富地方资料,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农村小学所在的乡镇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但由于农村文化的缺失,学生所掌握的乡土知识也仅仅靠家长的口口相传,零散而破碎。通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师生一起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土地矿产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整理汇编成册,形成地方性的乡土文献与资料。这些材料在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也送到相关政府部门,既可以弥补、丰富地方乡镇的自然与人文资料,也可以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发展服务。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逐渐被边缘化,乡村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如当地医院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人们乱食用有毒野生植物和真菌,人们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低下,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隐患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开设了相关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并深入社区宣传科普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这种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本地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消除了一些社会隐患,有利于构建更和谐的社会。
总之,通过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可以使科学的学习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培养热爱生活,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有着具体而深刻的意义。同时乡土教学的开展,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了特色学校,促进了社区更加和谐的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用的科学教材体系严密,注重科学概念与科学原理的传授,但有一部分事例和材料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小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知识枯燥空洞的感觉,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但他们对乡土课程资源从小就耳濡目染,熟悉而温馨,我们教师在讲授教材时有机的选择乡土课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可以使课本中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不仅增强了感性认识,而且加深了印象。这样根据教学目标,恰当的引入乡土课程资源,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亲近感,不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我们传统的教学以单纯的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达成学生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的培养,但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我们教师会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有计划的安排一些乡土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以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为基础,紧密联系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及社会存在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也是再一次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熟悉的那片领地,再一次的重温、感悟家乡的富饶与美丽,爱家乡的情感不仅油然而生,而且升华了爱祖国的情感。另外通过这些乡土实践活动也增强学生对于家乡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他们逐渐学会了关心身边的物,身边的事,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理解狭隘,认为课程资源仅仅是教科书,场地也局限于教室,但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合理利用教科书的同时,还要学会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尤其要善于利用乡土材料进行教学。科学乡土课程资源范围广阔,包括社区中的植物、动物、大型真菌、土壤气候、物产矿藏、生态景观、房屋建筑、生产工具等。要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做支撑,所以教师要不断接受各种培训学习,请教相关专家和学者,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使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乡土资料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加工”,我们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使之转变成有效的课程资源。另外乡土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改变自己的灌输教育,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达成教学目标,在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还要发展完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多元智能的机会。由此可见,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打造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跨越发展
农村小学在师资、设备等方面与城区小学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因素限制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导致农村学校的吸引力下滑,学生流失严重。为了弥补农村小学的这种先天不足,在保证课程基础性、统一性的前提下,农村教师应该着力挖掘乡土课程资源,根据农村的特色、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因地制宜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乡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名气的扩大。例如我们育太和小学依托社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展了以当地植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我们教师帮助低年级学生识别当地植物、移植野生花卉,协助中年级学生阅读当地植物图谱、制作蜡叶植物标本,引导高年级开发当地植物资源、制作中药饮片等,渐渐的学生有了特长,学校有了名气。总之依托乡土课程资源而舉办的特色教育,改变了我们学校“千校一面”的单一办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四、丰富地方资料,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农村小学所在的乡镇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但由于农村文化的缺失,学生所掌握的乡土知识也仅仅靠家长的口口相传,零散而破碎。通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师生一起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土地矿产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整理汇编成册,形成地方性的乡土文献与资料。这些材料在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也送到相关政府部门,既可以弥补、丰富地方乡镇的自然与人文资料,也可以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发展服务。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逐渐被边缘化,乡村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如当地医院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人们乱食用有毒野生植物和真菌,人们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低下,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隐患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开设了相关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并深入社区宣传科普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这种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本地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消除了一些社会隐患,有利于构建更和谐的社会。
总之,通过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可以使科学的学习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培养热爱生活,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有着具体而深刻的意义。同时乡土教学的开展,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了特色学校,促进了社区更加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