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生物课堂教学“结课”技巧与艺术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g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课”是一种艺术,它与“导入”一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许多教师受“保姆式教学思想”影响,填鸭式教学,机械性传授,甚至加班加点,严重拖课等,既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又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放松时间。更严重的是教师缺乏课前预设,课堂教学上到那算到那,无视“结课”环节,缺乏“结课”技巧,更无“结课”艺术。造成学生思维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地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极大地挫伤了学生探究科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结课”的重要性和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升“结课”的艺术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 结课 结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结课”是一种艺术,它与“导入”一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好课要“善始善终”,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结尾”。成功的课堂结尾,应起到概括总结、衔接新旧教材,使学生对关键问题豁然开朗的功效。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结课”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呢?生物课堂教学应如何提高“结课”的艺术性?笔者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苦抓最后一刻,学生期盼休息半分。
  镜头一:上课时间已接近下课,教师受“保姆式教学思想”的影响,仍紧扣教材,点点滴滴,讲透讲深,惟恐遗漏;或是填鸭式教学,不论试题大小、难易深浅、题型如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忘记了下课,听不到铃响,不顾学生方便,直至下节课前,严重拖课。
  镜头二:教师没有整体设计,缺乏课前预设,教学随心所欲,任马随缰,上到那算到那;或虽有教学设计,但未能掌握教学节奏,前松后紧,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下课铃声响后,只能草草结束,这类教师虽然没有拖课,但缺乏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镜头三:为了解学生在教学最后5分钟的需求,笔者随机抽取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平行班共82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科代表代发代收,学生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班的42们同学都自愿上交了问卷,平行班有3位同学不愿参与。问卷对教学最后5分钟,学生希望和不希望老师做什么两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内容由学生填写,笔者对收到的79份问卷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1.调查问卷汇总表(一)
  最后5分钟,你希望老师做什么? 理由 人数 百分比
  1 简明扼要地总结归纳知识点 理清纷乱的思绪 34 43.04%
  2 介绍与学科相关的新知识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12 15.19%
  3 自主讨论交流 回顾知识,加深印象 11 13.92%
  4 学生提问、质疑 解答疑难问题 5 6.33%
  5 回顾反思 消化知识 6 7.59%
  6 做几个练习,知识迁移 提高应用能力 4 5.06%
  7 快点讲完,布置作业 课间音乐太响,听不见 4 5.06%
  8 聊天、休息 注意力无法集中 2 2.53%
  9 讲评昨天的作业 了解班级同学情况 1 1.26%
  2.调查问卷汇总表(二)
  最后5分钟,你不希望老师做什么? 理 由 人数 百分比
  1 老师讲新课,而且是难点内容 注意力不集中 28 35.44%
  2 讲练习,而且是大、难题目 没有效率 20 25.32%
  3 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拖课 影响休息,上厕所 18 22.78%
  4 讲废话 浪费时间 3 3.8%
  5 梳理知识点 记不住 2 2.53%
  6 自由做作业 作业应该是课后做 1 1.26%
  7 集体读书 下课铃声听不到 2 2.53%
  8 默写 一般要拖课 1 1.26%
  二.先“立志” 后“力行”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近十年来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教学改革,不论形式如何,方法各异,形式多样,最终都坚持一个目标,课堂教学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方式向以學生学习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本校地处农村,属于三星级普通高中,学生来源层次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学校为达成“促每一个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家庭放心”的办学目标,近三年来,在全体老师中开展“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力求转变教师“满堂灌” 、“填鸭式” 、“延时拖课”的教学方式。学校把”结课”作为建设“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要求教师给学生要留足3-5分钟”结课”时间,让学生用于思考反思,归纳总结、知识迁移、训练提升等。经过一段时期的推行,青年教师们本来就语言精练,加上适应性强,他们很快就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但相当一批中老年教师习惯了长期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一时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甚至对3-5分钟”结课”提出了质疑。当理化生学科在校园网教师论坛园地提出”如何提高结课的有效性”话题后,许多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老师踊跃参与,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有的老师提出“留3-5分钟是否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有的老师说“这3-5分钟时间,我把它分散到了教学的各时段中,让学生反思、训练行不行?”甚至有的老师提出“是否每堂课都要用3-5分钟‘结课’,不要这个程序行不行?”针对上述问题,学科组组织老师们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寻找和探求课堂教学的真谛。关于”结课”,它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最早的教学没有“课”的概念,只能说有一个大概程序。孔子在二千多年前提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赫尔巴特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程序,美国杜威提出“暗示—理智化—假设—推理—验证”的教学程序;直到后来苏联凯洛夫提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五步教学程序才体现了“课”的轮廓。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改革先驱者们又创立了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程序,例如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法”:自读—教读—练习—复读;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黎世法“中学最优学习方式”: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等。不论是那种教学程序,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结构,具备其独特的结构特点,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其结构就缺乏完整性。因此,”结课”就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具备艺术性,但却不能用开头,中段等来替代。通过学习,老师们认识了”结课”,祝老师用“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说明“结课”的重要性;吴老师认为“结课”的重要作用如同“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袁老师用指导作文的行话“凤头、猪肚、豹尾”说明“结课”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优劣。临近下课,学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疲劳,精力困乏,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作为教师,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足够反思和探讨,这不仅需要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更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束活动。   三.提高课堂教学技巧,提升“结课”艺术。
  课堂“结课”的处理,方法很多,形式各异,选用那种方式,要根据课的特点、课的形式、课的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和班级情况来决定,正所谓教无定法。新课教学,应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呼应课堂开头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再次明确本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复习教学,可采用知识网络结构形式,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有比较简洁明了的感官认识。习题练习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最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提问,教师也可以到学生中,直接感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和归纳总结。课堂“结课” 的语言要精炼,通过归纳总结、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过程。生物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技术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学科特点,笔者常采用以下几种 “结课” 的技巧,学生反响很好。
  1.归纳总结,达标巩固
  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复习的总结: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张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表格,让学生在填表中既理清本堂课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明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
  2.巧设歌诀,强化识记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哲理性、新颖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的农谚、歌诀,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如利用“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来总结《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来总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这样的“收尾”使学生既产生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又加深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3.首尾呼应,主题升华
  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让学生回味无穷。在讲授《传染病》一课时,可以用“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而在教学的结尾可以用“通过这堂课学习,你应该知道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传染病了吧。”结束课堂教学。这样首尾自然衔接,前后呼应有序的“结课”方法,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一个圆满的结局。
  4.构建模型,直观呈现
  生物教学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性知识——原理、定理、公式等知识体系;二是使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知识形成技能。而要使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一般可用模型、标本、实物、教具等加深学生的理解。本校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章老师对于模型教具的使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章老师在讲授《基因指導蛋白质的合成》时,为使学生充分理解“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课前先让部分骨干学生制作了相关生物模型,在“结课”时,让骨干学生在小组内演示蛋白质合成的两个过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回顾、演绎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积累,在积累中提升。
  5.陶冶情操,励志教育
  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德育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使生物学科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如讲“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可介绍李时珍的辉煌事迹:他用了27年时间,付出大半生心血,完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巨著----《本草纲目》。还有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事迹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伟大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学生树立奋发学习,努力向上的情操。
  总之,“结课”不仅是给一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还可以是感叹号、问号、省略号。但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前提,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产生渐趋佳境、意味无穷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叶澜主编 《科学教育出版社》
  2.《课堂教学论》 袁金华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3.《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生物学》 李能国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以一种新型物料粒度在线检测系统中的取样装置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在取样过程中外负载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取样装置的结构和
10月初,科达机电正式收到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发文“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公告,科达机电名列其中,并于10月12日
一、玉米市场(一)主产区新玉米陆续上市,干旱减产数量相对有限今年夏天,我国北方地区降雨偏少,东北黄淮等地旱情突出。8月份,东北大部、华北大部、黄淮北部及新疆大部、内蒙古中部
研究了在AutoCAD和S imu link下液压系统动态特性自动建模与仿真的实现问题。以AutoCAD为平台,建立了液压元件图形库和参数数据库,实现了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计算机辅助绘制、元件选型和参数赋值;设计了原理图拓扑结构自动识别程序,能够自动提取液压原理图中元件的参数及相互间的连接关系,并生成数据文件。在S imu link下,建立了面向液压元件的仿真模型库。基于数据文件和仿真模型库,可以方便
本文提出了基于AR时序模型的方法和基于CMAC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设备的退化状态进行识别.并且以旋转轴为例,对几种程度不同的不平衡状态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够
依据单螺杆泵机构构成及运动规律,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的新型定子修复装置,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摘要:近年来,农村小学德育存在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效果较差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对于德育重视不够,家庭道德教育缺位,德育教育者素质能力不强,外来腐朽思想侵袭影响较大。应当通过提升教育者能力素质,营造家庭教育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改善社会德育认识,最终形成德育体系。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
高中生体育生活水平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因此,整理分析高中生体育生活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的相关文献。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必然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的进行体
在分析水压轴向柱塞泵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Pro/E在柱塞泵三维造型设计和机构仿真制作的全过程,从而为水压泵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介绍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思路,并详细探讨了关键部件的设计。该机经过长时问的在线运行,工作稳定可靠,满足了设计输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