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甜蜜生活》看黑白经典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意两国“费德里科·费里尼百年诞辰纪念放映”影展活动的启动,给影视界带来了一次不同地域的影视文化的碰撞,吸引了一大批影迷,在影视界实现了跨越国界、穿越时空的艺术交流。这既是对电影大师精神的致敬,也传达了中意友谊长存的良好祝愿。
  《甜蜜的生活》是由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安妮塔·艾克伯格、马塞洛·马斯楚安尼主演的一部讲述上流社会与平庸人生的生活电影。于1960年2月4日在意大利首映,影片全长174分钟,从影片的质感与杂料加工角度看,其超越时代观念的先锋性与黑白艺术的巅峰创意是令人惊艳的,能获得第13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一点也不意外。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电影与小说有着相同的叙事技巧,布局与结构、对白与剧情发展、时代元素与观念更新等等,无不殊途同归。影片采取了直观进入的模式直奔主题,就好像黑白色调的开幕,游刃有余、干净利落。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马切罗是一个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的三流记者,为了取得名人的隐私素材,而在上流社会摸爬滚打,成天忙于各种交际场所,过着混沌不清的浮华生活。影片的出镜以马切罗在一个上流宴会的场所见到他的情人玛德琳娜开始进入主题叙述。马切罗虽然只是个三流记者,却在情场有着秘而不宣的男性魅力,他有美貌的未婚妻子艾玛,又有美艳而性感十足的情人玛德琳娜。当他与玛德琳娜浪漫回来,接着出场的就是他的未婚妻艾玛企图服安眠药自杀,从他飙车送她去医院的途中,他的焦虑以及责骂她是“疯婆子”,表现出他对艾玛的情感还是有着夫妻一样的生活注脚。
  在他充满糜烂放纵与宣泄灰色喜剧的生活中,围绕他的第三个女人出场了。当然,这是剧情的发展与推进。费德里科·费里尼是擅于在现实的生活中掺入各种时代元素与悖离反串的,以反讽、荒诞的意味衬托所谓甜蜜的生活。同时又展示出人物的个性色彩与他们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反应。这些人物矛盾与个性转换在迎接名模女星西里维娅时一览无遗。西里维娅的出现,让马切罗的情感再次发生地震。倒不是她的性感美艳让马切罗不知不觉地沦陷,而是当他在圣彼得教堂追上西里维娅时,被她身着黑裙,蹲在窗户下远望的样子惊呆了。当时的画面充分地体现出了黑白色彩无与伦比的绝美。他震撼于她的沉静、黑白分明,宛如女神。她身上弥漫的贵族气质是艾玛与玛德琳娜所没有的。从他说的:“你是夏娃、母亲、妹妹、情人、朋友、天使、撒旦、地球、家……对了!就是这种感觉,家。你为何出现在这里?快回美国吧!你让我不知所措。”足见马切罗的情感沦陷。当然,这一切的发生发展与纷繁庸常的生活紧密相连。也许马切罗对西里维娅的奇怪的情感喷发,来源于艾玛对他的困扰。艾玛是个为爱疯狂的女人,她对马切罗的爱太过沉重,性格又很专制、执拗,甚至爱得有些歇斯底里,让他不堪重负。
  马切罗开始思考人生与价值,生命的黯淡无光,生活的荒诞无序,都让他无法冷静,以及感到一种时代的焦虑与失望。当看到好友斯泰那亲手射杀了自己两个心爱的孩子,然后自杀的现场,看到这个朋友们都艳羡不已的美满幸福的家庭毁于一旦时,马切罗的精神支柱也随之坍塌毁灭。他在朋友们聚会时感到了莫名的恐慌与不安,他当众宣布,从此不再写作,也不再当疯狗一样的记者。在浮华暗影的生活潮流中,他迷失在自己的深处,找不到生活的真相与意义,只得苦闷地继续沉沦下去。
  故事的剪辑是碎片化的,場景的喧闹无时不在,看起来多么奢华灿烂的人生,却有着无比沉重的空虚与无奈。这种巨大的艺术张力统领和渲染着整个影片的主旨,让人在随波逐流中体察人性,又不得不被黑白分明的生活所吞噬。影片结尾的留白给观众、给现实的生活留下了永久的思考与想象的回音。这让人想到西方的意识流写作,费德里科·费里尼表现的手法是如此贴近,他夸张地反串视角,标新立异的新现实主义思想,无不冲击当时保守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舆论。据圈内人士爆料,《甜蜜的生活》刚一试映就被媒体冠以“道德沦丧”的恶名,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影片不仅一炮走红,还成为西方社会中的文化现象。“La Dolce Vita”这个词被正式载入了西方当代文化史,在许多意大利商品上还留有它的踪影。
  令人震撼的是,《甜蜜的生活》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对白语言用到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四种语言,其剪辑技术与画面质感有着流水般的纯粹和流畅。尤其是黑白调和的影像效果贯穿如一,干净、耐久、清晰、有力。那强烈而安静的对比、声音的处理、人物对白、背景音像等等,都有着闹中取静、静中有美的最好效果与最佳平衡。在意大利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能取得如此美妙而经典的黑白艺术作品,实为一件伟大的艺术创举。
  而经典的东西总会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产物,《甜蜜的生活》从1960年上映至今,电影艺术也走过了60个风雨春秋,从豆瓣评分8.6分至7.1分之间的循环,可见其经久不衰的魅力风姿。
  值此费德里科·费里尼百年诞辰之际,向电影艺术大师致敬!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一般科研项目“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的空间叙事研究”结项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XYSWY08。  摘 要:文学他化是国内著名学者栾栋提出来的概念,主要指文学游离传统标准向他者转化。本文拟从文学他化的角度对乔治·佩雷克的《人生拼图版》进行解读。  关键词:《人生拼图版》;文学他化;解读  作者简介:韩尧,女,硕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
曾灼伤我皮肤的烈日  已经不再那么张狂  不经意间  她把秋意抛洒在大地上  草色开始变得微黄  稻穗与大地深情相望  阿伯还是老习惯  赤着脚穿行在田埂上  趁着风儿还不是那么微凉  鱼儿还在轻快地游荡  阿翠撒开一张网  想网住她梦里的水乡  采一片村西头的枫叶  斜斜地别在衣襟上  她会在我胸前由绿变红  整个秋天就都在我身上  南漪湖情思  千万年前  你就在这里 静静地躺着  敞开胸怀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及联想数据库建设》(18BYY234)阶段性成果;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基于语言意识研究的汉语联想统计软件设计》(HSDSSCX2019-67)阶段性成果。  摘 要: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出版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一百年间语言学流派不断更迭,从结构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到今天的认知语言学,各派的语言理论各有特色。但是,
先生 你在 一直都在  在济南 在我心间  小曼 小曼 听到你的呼唤  轻轻地我来了 我在这  是 也不是你的小曼  轻轻地 轻轻地 我靠近你  夢 开成了天蓝 我是我  我不是我 先生 我是小曼  九十年前 在济南  你像泡沫飞舞 跌落 消散  从此 天空空旷 大地无言  人间 没有亮出更多的鸟鸣去充填  就此刻 我伫立于你永恒的地方  你离我这么近 却又那么远  先生 我仰慕你的诗行  我羞于
九州瑰寶神奇屿,明媚春光沐旭熹。  瀚海听涛观落日,悠扬琴韵沁心脾。
我这一生颇多磨难,18岁在大学上学时,就曾被国民党怀疑为共产党的地下领导人,全城戒严,将我逮捕,多次审讯无结果,便被不明不白地关进大狱。解放后刚过几年好日子,1955年反胡风反革命集团时,被疑为胡风集团成员,被长期看押,因无任何证据不得不将我“解放”。恢复工作不久夫妻双双又打成右派。我因为不承认任何错误、不写检查,从严惩处,开除党籍公职。劳改12年后又押送回老家交“群众专政”。又历经10年才得到“
谈判前的较量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8月14日,蒋介石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同时,电令驻延安的国民党军队联络参谋,当面探问毛泽东的答复意见。  中共中央判断,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决心已下,这个电报不过出于两项目的:一个是借口毛泽东不去重庆,将战争责任嫁祸于共产党;如果毛泽东去谈判就给予共
春,随着和风细雨,悄无声息地来了。  窗外的雀儿,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匆匆地扑入了春天的怀抱。小草儿,也在春雨的滋润下,在暖阳的抚摸下,从睡梦中醒来,任那春天的笔端在森林中、在田野里、在田间地头、在房头屋尾、在沉睡的柳條上……缓缓地伸展着,肆意地描绘着。  在风和日丽的天空里,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在陡峭的山谷中,也装扮出了一份玲珑。我用喜欢的姿势,慵懒地看着花开。在花儿的翩跹中,我看到了梦中翩
摘 要:在《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命运在出生前就已被预测,俄狄浦斯拼命抗争最终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掌控。在我看来,与其说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是既定的,无法抗争,不如说是神谕造成的。本文将以“神谕”作为着眼点,浅析“神谕”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关系。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命运;神谕  作者简介:潘雅轩(2000.11-),女,汉族,河南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中图
在秋天清点一下从身边悄然流逝的事物  白了头的衰草和收割后的田地  北风从枝头扫落下黄叶 天空逐渐恢复澄澈  一个蜷曲的灵魂突然飞起来大喊一声  世界回归到原来的安静 空旷的大地  承载着墨树黑鸦及变得陌生的村庄房舍  由脚下的路口数起 无数条道路  都是秋阳的使者 温和的笑脸像黄金一样  观望着青青的麦芽 寒霜已在天空待命  南飞的雁阵划响心头的旧木船 码头上  亲人和朋友挥动的方巾 布纹清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