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经济是由各国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国际贸易体系。为了探讨多国贸易情形下的国际贸易机理,对单要素两国两产品的李嘉图模型进行扩展,应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单要素三国三产品模型,发现在三国贸易的情形下李嘉图模型给出的结论依然适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国际分工
一、李嘉图模型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始于亚当·斯密。他提出了绝对优势概念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认为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从而使得两国同时受益[1]。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虽然绝对优势理论给出了国际贸易的条件,但其给出的条件过于严格,只能解释部分国际贸易。实际上,即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也可能发生国际贸易。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指出,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同时进口比较劣势产品(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这样,国家依然可以通過国际贸易获利[2]。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围绕着这个概念发展起来的。
李嘉图在阐述比较优势概念和理论的时候使用了一个经济模型,后来这个模型被称为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仅仅包含两种产品和两个规模既定的国家;生产只涉及一种生产要素——劳动要素;规模收益不变,产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贸易是自由的,且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任何交易费用[3]。由于李嘉图模型包含一种生产要素,两种产品和两个国家,所以也称为单要素两国两产品模型。现实的世界经济非常复杂,极度简化的李嘉图模型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因此,经济学家开始着手发展李嘉图模型。产品生产通常需要投入多种生产要素,因此假定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是不合理的。赫克歇尔和俄林引入资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建立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利用各国之间的资源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3]。很多行业都具有规模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将导致市场从完全竞争演变为不完全竞争。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发展出了基于规模经济的比较优势模型,探讨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在决定贸易模式中所起的作用[4]。贸易总是包含议价成本、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这些费用对于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杨小凯考虑了交易费用因素,使用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和“不可能定理”[5]。上述研究及其相关工作破除了李嘉图模型中部分与实际不符的假设,提高了模型的解释能力[6-9]。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两国模型,严格来说,其结论只适用于两国贸易的情形。然而,世界经济是由各国共同参与的国际贸易体系,因而有必要发展一个多国比较优势模型。为此,下面将对李嘉图模型进行扩展,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多国比较优势模型——单要素三国三产品模型,探讨在多国贸易的情形下国际贸易的机理。
二、单要素三国三产品模型
上面分析了国家A只生产产品x、国家B只生产产品y、国家C只生产产品z这种可能的国际分工模式出现需要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5种可能的国际分工模式。对于任意一种其他的模式,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获得出现它所需的条件。
结语
虽然贸易战阻滞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但是相信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世界
参考文献:
[1] Smith A.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M].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1776.
[2] Ricardo D.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3] Krugman P.R.,Obstfeld M.and Melitz M.J.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M].Prentice Hall,2011.
[4] Dixit A.K.and Stiglitz J.E.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67(3):297-308.
[5]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王世军.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7] 向国成,韩绍凤.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三大转变[J].财贸经济,2005,(6):76-82.
[8]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9] 郑文博.新结构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融合: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模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9,(10):22-33.
Extended Study on Lijiatu Model
——Three-country and Three-Product Model with Single Factor
FENG Jing-xia,ZHANG Xi,DI Yue,XI Ning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The world economy is a complex international trading syste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countr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case of multi-country trade,the Lijiatu model of two products of single factor and two countries was extended.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comparative advantage;Lijiatu model;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经济通过各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逐渐融为一体,在融合过程中,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分析工具。然而,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概念和李嘉图模型——是在两国的情形下得出的,严格来说不一定适用于多国情形。为了探讨多国贸易情形下的国际贸易机理,对李嘉图模型进行扩展,应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单要素三国三产品模型,发现在三国贸易的情形下,李嘉图模型给出的结论依然适用,从而加深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国际分工
一、李嘉图模型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始于亚当·斯密。他提出了绝对优势概念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认为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从而使得两国同时受益[1]。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虽然绝对优势理论给出了国际贸易的条件,但其给出的条件过于严格,只能解释部分国际贸易。实际上,即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也可能发生国际贸易。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指出,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同时进口比较劣势产品(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这样,国家依然可以通過国际贸易获利[2]。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围绕着这个概念发展起来的。
李嘉图在阐述比较优势概念和理论的时候使用了一个经济模型,后来这个模型被称为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仅仅包含两种产品和两个规模既定的国家;生产只涉及一种生产要素——劳动要素;规模收益不变,产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贸易是自由的,且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任何交易费用[3]。由于李嘉图模型包含一种生产要素,两种产品和两个国家,所以也称为单要素两国两产品模型。现实的世界经济非常复杂,极度简化的李嘉图模型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因此,经济学家开始着手发展李嘉图模型。产品生产通常需要投入多种生产要素,因此假定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是不合理的。赫克歇尔和俄林引入资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建立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利用各国之间的资源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3]。很多行业都具有规模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将导致市场从完全竞争演变为不完全竞争。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发展出了基于规模经济的比较优势模型,探讨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在决定贸易模式中所起的作用[4]。贸易总是包含议价成本、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这些费用对于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杨小凯考虑了交易费用因素,使用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和“不可能定理”[5]。上述研究及其相关工作破除了李嘉图模型中部分与实际不符的假设,提高了模型的解释能力[6-9]。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两国模型,严格来说,其结论只适用于两国贸易的情形。然而,世界经济是由各国共同参与的国际贸易体系,因而有必要发展一个多国比较优势模型。为此,下面将对李嘉图模型进行扩展,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多国比较优势模型——单要素三国三产品模型,探讨在多国贸易的情形下国际贸易的机理。
二、单要素三国三产品模型
上面分析了国家A只生产产品x、国家B只生产产品y、国家C只生产产品z这种可能的国际分工模式出现需要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5种可能的国际分工模式。对于任意一种其他的模式,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获得出现它所需的条件。
结语
虽然贸易战阻滞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但是相信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世界
参考文献:
[1] Smith A.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M].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1776.
[2] Ricardo D.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3] Krugman P.R.,Obstfeld M.and Melitz M.J.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M].Prentice Hall,2011.
[4] Dixit A.K.and Stiglitz J.E.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67(3):297-308.
[5]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王世军.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7] 向国成,韩绍凤.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三大转变[J].财贸经济,2005,(6):76-82.
[8]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9] 郑文博.新结构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融合: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模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9,(10):22-33.
Extended Study on Lijiatu Model
——Three-country and Three-Product Model with Single Factor
FENG Jing-xia,ZHANG Xi,DI Yue,XI Ning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The world economy is a complex international trading syste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countr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case of multi-country trade,the Lijiatu model of two products of single factor and two countries was extended.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comparative advantage;Lijiatu model;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经济通过各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逐渐融为一体,在融合过程中,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分析工具。然而,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概念和李嘉图模型——是在两国的情形下得出的,严格来说不一定适用于多国情形。为了探讨多国贸易情形下的国际贸易机理,对李嘉图模型进行扩展,应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单要素三国三产品模型,发现在三国贸易的情形下,李嘉图模型给出的结论依然适用,从而加深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