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化剂对酸性镉轻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来源 :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6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常用钝化剂对酸性镉轻度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在水稻-小麦种植模式下于2016—2018年进行不同用量生石灰、 钙镁磷肥、 生物质炭、 羟基磷灰石等4种钝化剂对土壤酸碱度、 有效镉和籽粒中镉积累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 钙镁磷肥、 生物质炭、 羟基磷灰石等4种钝化剂均可有效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镉及水稻、 小麦籽粒中镉的含量.其效果随钝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对降低水稻籽粒中镉积累的效果大于对小麦籽粒中镉积累的效果.与对照土壤比较,4种钝化材料均不会对土壤肥力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轻微增加作物的产量.钝化效果以生石灰和生物质炭为最佳,生石灰、 生物质炭的用量分别以3.00~4.50和7.50 t·hm-2为宜.
其他文献
重大入侵害虫红火蚁入侵我国大陆已有17 a的历史,在红火蚁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其监测、 检测、检疫、 应急灭除与控制关键技术等方面均有研究;然而,红火蚁的扩散势头未被遏制,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本文介绍一种红火蚁饲养装置,该装置是由亚力克柱形桶、 特氟隆涂层、 水槽、 橡胶塞、 装置架、 车轮等主要零部件组装而成,通过使用透明的亚力克柱形桶以利于研究者观察红火蚁的生存情况和行为特征,同时,利用特氟隆涂层和水槽防止红火蚁逃逸.本装置不仅能保证红火蚁生存和稳定繁殖,而且能确保饲养过程中的安全性,为开展红火蚁相关研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克氏原螯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却深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威胁.本次研究主要调查浙江省4个地区克氏原螯虾的WSSV携带情况和WSSV阳性感染率与季节温度变化的相关性.本研究检测了4—8月浙江省4个地区螯虾WSSV阳性感染率和阳性螯虾的血淋巴、 鳃、 肠的病毒拷贝数.综合4个地区每月实验数据,发现在20~26℃时,4个地区的螯虾WSSV阳性率都可达60%以上,4—6月为WSSV发病的高危时期,到8月随着水温超
从浙江加州鲈养殖基本概况以及品种选育、 养殖模式、 价格等产业发展情况及特点,分析加州鲈产业发展存在的苗种供应不足、 养殖病害多发、 饲料品牌多而杂、 机械化水平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种质资源培育、 加强科技研发、 打造行业品牌、 加快三产融合等建议,为推动加州鲈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为科学合理利用沼液,提高沼液施用均匀度,本试验根据果桑生理特性,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开展了沼液在果桑园施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3 t基肥沼液和施用3 t基肥沼液追肥3 t沼液时产量较高,单株产量可以分别达到11.44和11.04 kg,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421和2337 kg.此外,施用3t沼液基肥和施用3t沼液基肥追肥3t沼液处理组糖度也有显著提高.沼液的施用可以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 全氮、 全磷和全钾的含量.综合考虑施用效果和成本,施用3t沼液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的效果
通过5 a的耕地地力监测试验,总结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田土壤pH、 有机质、 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掠夺式生产严重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施肥对土壤单养分含量较低的土壤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含量中高的土壤则需要注意平时培肥管理,利用测土配方施化肥+有机肥混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质.
以灵芝菌糠和平菇菌糠作为吸附材料,通过改变菌糠投加量、pH值、Cr(Ⅲ)浓度、 吸附时长和温度等因素,研究2种菌糠对废水中重金属Cr(Ⅲ)的吸附性能,以及对Cr(Ⅲ)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灵芝菌糠和平菇菌糠对废水中重金属Cr(Ⅲ)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具有用于实际处理含Cr(Ⅲ)废水的应用前景.灵芝菌糠对Cr(Ⅲ)吸附的最佳条件是投加量30 g·L-1、pH 6、 吸附时长60 min、 温度为35℃;平菇菌糠对Cr(Ⅲ)吸附的最佳条件是投加量20 g·L-1、pH 6、 吸附时长60 min、 温
通过估算浙江省2015—2019年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及养分含量,以种植业化肥用量为参照,对畜禽粪肥替代化肥的潜力进行了估算,统计分析了畜禽粪便资源总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结果显示,2015—2019年,浙江省主要畜禽粪便养殖数量、 排放总量及总养分含量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中畜禽粪便排放总量年均降幅为10.3%;浙江省化肥施用总量呈稳定下降的趋势,年平均单位面积施肥量为378.97 kg·hm-2,单位面积施肥量年均降幅为4.79%;畜禽粪便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呈小幅下降趋势,畜禽粪便中养分年平均替代化学氮肥
通过调查掌握平湖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提出稻田退水“零直排”治理模式,总结其治理特点和技术路径,并以平湖市广陈镇赵家堰兜灌区为例,深入探究稻田退水“零直排”模式的建设实践和效益分析,从而为其他地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一条新路径.
山地红黄壤是亚热带地区耕地的重要来源,目前,这一地区土地开垦主要采用机械平整和人工平整方式.为了解整地方式对新造梯田耕地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选择酸性火山岩和泥页岩2类母质发育的红黄壤,采用多地采样分析的方法,比较机械平整和人工平整对新造梯田耕地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开垦前的土壤比较,无论是机械平整还是人工平整,都明显增加了表层土壤(0~20 cm)中砾石和砂粒含量,降低了土壤有机质、 有效养分的含量.人工平整的新造梯田耕地质量好于机械平整,前者土壤黏粒、 有机质、 碱解氮、 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是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是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唯一全面实施、 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农田生态工程.本文以诸暨市的实践为例,对其探索将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与绿色防控、 农田减肥减药相结合的创新技术模式进行总结,分析个案的工作路径、 创新做法和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