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皮肤中5-羟色胺的免疫学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皮肤中5-羟色胺(5-HT)作为一种免疫调节介质具有极其复杂的机制,它可以调节人类皮肤中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5-HT诱导T和B细胞增殖,T细胞和单核细胞又可以释放5-HT,在树突状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上均有5-HT或其受体表达,5-HT对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2、TNF-α)等均有显著作用,这些机制涉及到免疫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的发病机制,因此,5-HT免疫学作用机制及其受体相关药物的研发对治疗一些皮肤病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脂肪细胞释放多种代谢产物、激素和细胞因子,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关系密切,其中瘦素和新近发现的脂联素更引人注目。若能对这些脂肪细胞产物趋利避害,将有可能成为治疗
目的 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 1(DNASE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性。方法 验证文献报道的DNASE1基因 3′端 4个SNP ,选取杂合度较高者对 31
目的 研究药物注射方式对二维实体肿瘤中药物输运的影响,确定较适当的注射方式.方法 根据数值生成的肿瘤二维血管网,研究药物的输运.采用肿瘤中各部位药物浓度维持在最小药物
目的 研究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中,黄斑中心凹定位及其对视网膜厚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应用频域OCT的512×128区域扫描模式,测量50例正常人和50例黄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4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1994年聘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近20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以开发海洋资源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浪潮,发达国家对
哈萨克医学中的放血疗法是迅速排出机体瘀滞邪毒的有效方法之一,属于外治法的范畴,具有祛瘀生新,排毒通络止痛之功。文中介绍两位哈萨克医学专家米兰别克及叶力多斯运用放血疗法
目的 检测粘连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创面渗出液中浓度及其变化特点,探
目的构建并扩增pcDNA3.1-FKBP12.6基因表达载体。方法目的基因全基因合成,PCR加入酶切位点,连接入pGEM-Teasy载体,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后获得测序正确的目的基因。连接入真核表
虎、狮、豹等大型猫科动物可发生犬瘟热(CD),有必要进行预防.采取某动物园未免疫的东北虎、非洲狮、猞猁血样,用中和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动物的犬瘟热病毒(CDV)抗体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