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方法:随机选取某中职院校5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将来自城镇的18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将来自农村的312名学生作为研究组,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追求成功动機、避免失败水平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农村中职学生母亲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比例比对照组高,高中和专科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数比例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农村地区的中职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学生,学校和家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
【关键词】 中职生 成就动机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282-01
中职时期是中职学生成才的重要阶段,对其将来的学业成绩和职业生涯具有重大影响[1]。本研究重点探讨和分析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中职院校5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将来自城镇的18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将来自农村的312名学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16—19岁,平均(18.47±0.12)岁,一年级比例为48.26%,二年级比例为30.54%,三年级比例为21.2%,文科生专业占53.62%,理科生专业占46.38%;研究组年龄16—20岁,平均(18.98±0.46)岁,一年级比例为49.33%,二年级比例为31.02%,三年级比例为19.65%,文科生专业占54.49%,理科生专业占45.51%。两组学生年龄、年级、专业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某中职院校现场集体发放调查问卷表,调查对象涉及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排除空白卷和填写不完整的问卷,在回收问卷后及时进行核对和编号。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动机水平情况(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合成动机)和两组学生母亲文化水平情况(小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
1.4 评定标准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衡量两组学生的成就动机情况,该量表主要包括追求成功(Ms)、回避失败 (Mf)两个动机分量表(各15题),两者之差为合成动机(Ms-Mf=Ma),采取4点计分,正确计4分,不正确计1分,分值越高提示动机越强[2]。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完成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动机水平比较情况
研究组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动机水平比较情况(x±s,分)
2.2 两组学生母亲文化水平比较情况
研究组学生母亲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高中、专科及以上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母亲文化水平比较情况[n(%)]
3 讨论
本研究中,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动机水平情况,观察到研究组来自农村的学生Ms、M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出身农村的中职学生其家庭经济条件、生长环境等均差于城镇地区的学生,各种差异容易导致农村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追求成功的自信心较弱。且本研究中一年级学生比例较大,中考的失败和陌生的环境都会使农村学生对未来和自身持悲观、消极态度。提示中职院校应加大对农村学生的关注力度,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追求成功的教育,全面了解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引导其正确认识和发掘自身优势和价值,并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价值,增强其学习和上进热情。同时,鼓励农村学生积极适应新环境,正视挫折带来的正面影响,学会及时调整自我心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农村学生母亲文化水平普遍低于城镇学生母亲(P<0.05),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就动机与父母尤其是母亲文化水平的高低具有密切关系,分析农村学生母亲学历普遍较低,在教育方面指导子女的意识和水平都欠佳,容易导致农村学生疏于学习,缺乏上进心。而由于城市学生母亲学历相对较高,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并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指导其学业,加上城市学生从小的竞争意识较强,因此其追求成就的动机更强烈[3]。提示为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家长应与子女建立感情基础和沟通渠道,并积极加强与子女的学业交流,使其获得支持感,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健全学生的意志品质。关于不同年级成就动机比较情况,有待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给予验证和证实。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中职学生其成就动机比城市学生弱,学校需给予积极关注和支持,家长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氛围。
参考文献
[1]陈美璇.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的调查与教育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05):14-19.
[2]吕筠.大学生自信程度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2,7(04):73-92.
[3]凌霄,柳珺珺,江光荣.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成就动机的干预过程与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02):48-51.
【关键词】 中职生 成就动机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282-01
中职时期是中职学生成才的重要阶段,对其将来的学业成绩和职业生涯具有重大影响[1]。本研究重点探讨和分析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中职院校5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将来自城镇的18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将来自农村的312名学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16—19岁,平均(18.47±0.12)岁,一年级比例为48.26%,二年级比例为30.54%,三年级比例为21.2%,文科生专业占53.62%,理科生专业占46.38%;研究组年龄16—20岁,平均(18.98±0.46)岁,一年级比例为49.33%,二年级比例为31.02%,三年级比例为19.65%,文科生专业占54.49%,理科生专业占45.51%。两组学生年龄、年级、专业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某中职院校现场集体发放调查问卷表,调查对象涉及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排除空白卷和填写不完整的问卷,在回收问卷后及时进行核对和编号。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动机水平情况(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合成动机)和两组学生母亲文化水平情况(小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
1.4 评定标准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衡量两组学生的成就动机情况,该量表主要包括追求成功(Ms)、回避失败 (Mf)两个动机分量表(各15题),两者之差为合成动机(Ms-Mf=Ma),采取4点计分,正确计4分,不正确计1分,分值越高提示动机越强[2]。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完成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动机水平比较情况
研究组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动机水平比较情况(x±s,分)
2.2 两组学生母亲文化水平比较情况
研究组学生母亲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高中、专科及以上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母亲文化水平比较情况[n(%)]
3 讨论
本研究中,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动机水平情况,观察到研究组来自农村的学生Ms、M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出身农村的中职学生其家庭经济条件、生长环境等均差于城镇地区的学生,各种差异容易导致农村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追求成功的自信心较弱。且本研究中一年级学生比例较大,中考的失败和陌生的环境都会使农村学生对未来和自身持悲观、消极态度。提示中职院校应加大对农村学生的关注力度,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追求成功的教育,全面了解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引导其正确认识和发掘自身优势和价值,并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价值,增强其学习和上进热情。同时,鼓励农村学生积极适应新环境,正视挫折带来的正面影响,学会及时调整自我心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农村学生母亲文化水平普遍低于城镇学生母亲(P<0.05),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就动机与父母尤其是母亲文化水平的高低具有密切关系,分析农村学生母亲学历普遍较低,在教育方面指导子女的意识和水平都欠佳,容易导致农村学生疏于学习,缺乏上进心。而由于城市学生母亲学历相对较高,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并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指导其学业,加上城市学生从小的竞争意识较强,因此其追求成就的动机更强烈[3]。提示为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家长应与子女建立感情基础和沟通渠道,并积极加强与子女的学业交流,使其获得支持感,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健全学生的意志品质。关于不同年级成就动机比较情况,有待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给予验证和证实。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中职学生其成就动机比城市学生弱,学校需给予积极关注和支持,家长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氛围。
参考文献
[1]陈美璇.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的调查与教育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05):14-19.
[2]吕筠.大学生自信程度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2,7(04):73-92.
[3]凌霄,柳珺珺,江光荣.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成就动机的干预过程与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0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