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文明探索与超光速研究(五)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ionw47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1月,宋健院士策划、组织并领导了一次学术会议——第242次香山科学会议,其主题就是“宇航科学前沿与光障问题”。不久前,有学者在学术刊物上撰文称,该会议“是在科学发展的重要时刻探讨关键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参与,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这样高的评价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它取得了成功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则是肯定的。
  在这次会议上,会议执行主席之一的陈佳洱院士说,对于爱因斯坦,我们如能发展其理论思想就是最好的纪念。在历史上,任何理论均有其适用的范围,总会被更好的理论继承、发展和取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自然科学研究上更是如此。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大量研究者的大量实验。他号召大家,发展好的物理思想,设计并进行精巧的实验。
  宋健院士还做了题为《航天、宇航和光障》的主题评述报告。报告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关注和思考。他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未来的宇宙飞船究竟能否以超光速飞行?!这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过去仅凭兴趣研究超光速问题的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考虑过。
  地球人类是宇宙的孩子。宇宙的均一性使我们断定生命不是地球上才有的现象,而是正常的、到处都会发生的可重复的规律,只是生命的具体形态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条件具备时就会有生命出现。而仅仅在银河系,可能具备这一基本条件的恒星系统大约有107个~108个!因此,科学界的多数人都相信有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们至今还没有来地球造访我们呢?
  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宇宙实在太大了,恒星系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例如,太阳系外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a星)距地球约4.3光年(1光年等于9.5×1012千米)。那么,自地球出发的飞船用百分之一的光速飞往该星,则需要430年才能抵达,往返一次历时860年。我们再看看地球人在制造高速飞行器方面的现有水平,2004年美国实现了飞机在大气层中以10倍音速飞行,即3.2千米/秒。假使以这个速度飞往半人马座a,往返一次竟需85万年。2006年1月,美国NASA的“星尘”号无人飞船返回地球时速度达13千米/秒,它可说是迄今为止人造飞行器的最高速度,但往返半人马座也要大约20万年!
  如果飞船能以光速或超光速飞行,情况就不同了。例如,以光速飞行的飞船花4.3年的时间即可抵达半人马星座;如以10c飞行,往返仅需10个月。正是这种状况使宋健院士认为,今后努力的目标应是使飞船速度接近光速或超过光速,这个目标是实现“太外飞行”(即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前提条件之一。
  简而言之,宋健院士于2004年11月提出的观点可概括如下:
  第一,生命的出现是自然规律决定的。只要环境适宜(特别是有液态水),时间足够长时就会出现生命,因此地外生命有可能存在。
  第二,飞出太阳系是人类的伟大理想。若干年后,将有第一批宇航员飞出太阳系并安全返回。
  第三,要实现“太外飞行”,有四大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即:绘制宇宙图;设计喷气速度近光速的发动机;建设长期生命保障系统;克服光障。对这些问题,科学界已做了一些前期工作。
  第四,狭义相对论并不能排除超光速运动的存在;说“超光速不可能”缺乏实验证据。
  宋健认为,20世纪下半叶至今,很多物理学家都在研究存在超光速运动的可能性。但是,从早期的虚质量、快子,到改变空间尺度、超光速传播、负质量等等的努力,都没能绕过B=v/c=1这个奇点。从技术科学来看光障,这个奇点的产生不是来自教学,而是来自以光学和电磁波手段测距的技术基础。用光学或雷达往返信号时间间隔之半去定义距离,但是由于光速的有限性,根本看不到运动速度等于和大于c的目标,所以它不可能成为研究和发展超高速宇航飞行的基础。
  宋健指出,电磁波传播速度的有限性也限制了超光速双向宇航通讯的可能性,地面站用电磁波无法向接近或超过光速运动的飞船发出指令或建议。航天技术呼唤实验物理学家们寻找传播速度大于c的信号源。只要能找到这种新的信号源,以光速或超光速进行宇宙航行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长。
  宇航的光障问题,使人回想起20世纪航空工程中出现过的关于声障问题的经历。超音速飞机出现以前,很多人曾设想,当飞机速度接近声速时,在空气中以常速传播的声波会聚集在前面成为密度很大的激波,使飞机无法穿过。硬要穿过,要么机毁人亡,要么失稳失控。但是,航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为攻克音障而投入了战斗,经过数十年的理论分析和风洞实验,人们彻底弄清了激波的物理性质和结构。于是,美国空军于1947年10月14日实现了首次超音速飞行。第二年,苏联的La-176飞机也超过了音速。关于光障问题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前景,人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教材收录的都是经典范文,任何作品都是一个整体,艺术创作讲究布局统一、浑然天成,阅读自然也应从作品的
月球车上空无一人,但上面的摄像机却正对着登月舱忙碌地拍摄着,它在记录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此时,全世界都在屏息注视。这是1972年12月19日,“阿波罗17”号回家的日子。
1868年7月25日:新南威尔士帕拉马塔    一位测量员经历了一次幻象,看见人头从自己身边飘过,后来又看到一只“方舟”沿着相同路线移动,降落在悉尼的帕拉马塔公园,有一个声音问他是否想进入方舟。他给了肯定的回答,然后就“飘”了过去,这时出现了一个“精灵”,看上去像一个“穿着普通工装的灰人”。灰人领他在舟内一圈然后消失。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他对“昨晚的幻觉还记忆犹新”。    1942年以后——新西兰
2008年5月31日,沐浴在夕阳之下的国际空间站(ISS),穿越德国南部的劳芬小镇上空,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拍摄到这道明亮弧线的时间,正好是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发射中心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进行编号STS-124任务之后的10分钟。当然,“发现”号是朝着国际空间站而去,要与之会合的。在发射的21分钟后,尾随在国际空间站之后的航天飞机也经过劳芬小镇上空。夕阳下,画面中还可以看到较短的铱卫星轨迹,以及
新一轮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培养学生从现有知识尽可能快地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发挥学科优势,就要加强实验教学,进行
1956年夏,巴西,里约热内卢。艾·斯德雅克拍摄到了这张飞碟穿过清澈、透明的天空的照片。美国飞碟研究学会主任、科尔曼·凡·克威斯大名鼎鼎校分析后证实,这张巴西
根据2007年1月15日的有关报道,一组由多名国际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北冰洋发现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他们的这一结果发表在了2007年1月1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位于乌干达西南部的布恩迪国家公园。处于平原和山区森林的交会处,占地32000公顷。以生物的多样性而闻名。在这里可以找到种类繁多的鸟类和蝴蝶。还有许多濒危物种,包括山地大猩猩。  1932年,现今森林的北部和南部被宣布为公共森林保护区,共占地20700公顷。1948年,两块保护区合并扩展为占地29800公顷的不可穿越中央公共森林保护区。1961年,当地的两个森林保留地被并入保护区。使保护区面积增加到
德国业余天文学家巴耶1603年划定:当时欧洲人第一次看到从新大陆来的土著居民,巴耶就设置了这个象征印第安人形象的星座。
文章从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馆藏体系;构建以就业为目的的文献布局体系;建立以就业为主体的特色服务体系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就业需求服务的方法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