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对殖民地朝鲜的认识与人文交流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454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对朝鲜的独立和新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且以自由平等、包容开放的多元文化观念进行观察和真诚的交流,试图通过多个视角深层次地理解殖民地朝鲜的语言、文化、文学及学术.身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胡适对殖民地朝鲜的认知超越了近代转型时期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以及中心与边缘之间的差异引起的意识局限,也避免了单向性影响关系研究所带来的认知偏差.这是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交流,也是立足于互为主体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流,在中朝现代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这种意识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抵抗西方列强入侵过程中形成的.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渐加深,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开启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阶段;五四时期,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步形成;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普遍增强了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在共同抗战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基础.
拉塞尔·雅各比作为美国左派知识分子,通过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反乌托邦理论的驳斥,表明反乌托邦理论所指向的对象从来不是历史上出现的全部乌托邦类型,而仅仅是其中“蓝图派”的部分.乌托邦精神在当代的衰落是造成政治与文化冷漠的原因.为了摆脱人的生存困境,雅各比提出复兴一种名之为“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传统的可能.这种拒绝描述未来,但又“指向”未来的乌托邦向度所蕴含的希望与超越之维,是它区别于以往乌托邦传统的密匙.
随着媒介文化对当代日常生活的不断渗透,艺术领域中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变得含混、复杂和多样化,不再像传统艺术的分类那样具有确定性和单一性,同时艺术品自身的创造和传达形式也变得陌生难解,甚至人们审美接受的趣味与方式也发生了嬗变.因此关注艺术内涵的界定、艺术边界的打破、媒介变革对艺术形式的影响以及视觉影像文化的霸权等,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媒介变革对当代艺术发展和受众审美趣味的影响与渗透,以促进艺术审美理论和艺术学学科建设更好地发展.
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建设是宏观制度性环境与微观教学各环节的系统性互动结果,只有各系统间的多元互动才能令其稳定发展.现阶段,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建设的宏观制度性环境相对封闭、认可度较低;中观系统的社会工作伦理教科书建设虽较为规范,但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适用性较差;微观的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其解决途径是,宏观制度性环境引导微观教学各环节,构建社会工作伦理教学的体制化,由此微观课堂教学的积极互动才能达到最优效应.
随着旅游的普及化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旅游体验,“到乡村去”成为更多人出游的新选择.以南京栖霞区为研究对象,从新时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出发,通过调研对栖霞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栖霞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栖霞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建议,以期为南京栖霞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应用性参考.
文艺作品是一个民族精神气质的形象化体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内涵之见证.韩国电影以独特的“恨”文化为媒介,突出多样性、民族性与感召性,生成了一种融合国家文化的银幕建构.可以说,韩国电影在韩国文化教育领域,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考察尹济均执导的电影《国际市场》可以发现在电影中体现的韩国“恨”文化,将其与文化传播理论相结合,应用新媒介网络平台,实现角色互换与文字和影像交互,可以积极探索出开展韩国文化教育的新路径,此研究将推动韩国文化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发明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以其企业职能、目标管理、创新管理、知识工作者管理等管理思想而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并体现着鲜明的三重哲学意蕴:强调管理的实践本质、坚持实践效果的检验标准,反映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特征;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来分析组织与管理问题、提出以面向社会问题的企业社会创新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构建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着深刻的社会哲学视域;反思和批判理性主导的传统管理模式、倡导以参与式管理和自我控制为主的目标管理,具有明确的后现代哲学意蕴.透过这些哲学意蕴可以更深刻地理
通过融资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联合国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重要手段.国际融资合作必然体现为负债发展.债务投向反映非洲的发展方向,债务解决方式反映国际社会对非洲负债发展的认识差异.历史地考察非洲的负债发展表明近年来国际融资合作对非洲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国际金融机构以“风控”角度看待非洲的债务形势并不能客观反映非洲负债发展的成效,也不反映非洲负债发展“不可持续”的现实.个别国家以“政治议题”施压非洲的融资合作,正恶化非洲的融资合作国际环境,不利于非洲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一带一路”
两轮经济全球化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共性是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秩序之间存在的同步性: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均处于国际秩序的更迭期,并伴随着秩序企稳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球化的形成和深化依靠稳定的国际秩序基础,其发展特征及利益分配结果深受国际秩序的影响.当经济全球化缺乏其赖以发展的秩序基础时,其进程就会戛然而止.本文基于国际秩序的视角回顾了两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初步阐释了国际秩序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机理,认为秩序经由其构成要素影响了全球化的发展路径.文章还对何种类型的国际秩序更有益于经济全球化的运行进行了探讨.
作为研究和解决乡村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从治理实践中所衍生的制度和方案的总体设计,乡村治理模式关乎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进程.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索出相应的乡村治理模式,可大致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权下乡”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乡治”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模式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政村治”模式.回顾党的百年征程,乡村治理模式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时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合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