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中期有一种十分特别的制瓷工艺盛行一时,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像生瓷器”,以乾隆时期为代表,其别出新意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的仿真釉色,使其有别于传统瓷器的釉色和纹饰。江西省博物馆旧藏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其仿木纹釉的釉色制作之精细几乎与原物不能分辨。
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高4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6.4厘米。器型为敞口,弧腹,圈足,器内部饰粉彩童子、鸡、洞石花卉纹等纹饰,碗心有题诗,中心部分磨蚀不清,碗口外部至足底施仿木纹釉,碗底施绿釉,中心为玻璃白,碗底刻青花篆书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
本器主要特点为仿木纹釉与粉彩、青花相结合,色调典雅、自然,相映成趣。仿木纹釉创烧于雍正时期,乾隆时期延续使用,以后则较为少见。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好的瓷胎上,使用红、赭等色彩料勾勒、描绘出木质的年轮纹理、枝杈疵痕及色质,经低温烧成后,呈现酷似天然木材纹理的艺术效果,仿肖逼真,宛若天成。只是凭肉眼观察,很难辨别出瓷、木之分。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仿木纹釉瓷器,赵小春先生在《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详细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几件仿木纹釉瓷器,并提出了仿木纹釉器具的来源说,认为仿木纹釉与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木质器具有一定的联系。叶喆民先生的《中国陶瓷史》和吕成龙先生的《明清官窑瓷器》中都有对木纹釉的部分器具进行介绍,并分析了其制作技艺、器型、烧制温度等。
从历史时期上看,雍正时期仿木纹釉瓷器的造型主要是笔筒、花盆,多见通体用木纹釉装饰的大件器物。进入乾隆时期以后,仿木纹釉瓷器品种增多,类型丰富,主要用于装饰瓷器的边、角等局部。如臂搁、浅碗等,而且常与粉彩或其他颜色釉合于一器之上。而乾隆时期则通过木釉纹饰来装饰瓷器的边、角等局部位置。
本器杯身内侧以玻璃白打底,描绘一个小男孩在逗一只大公鸡,内饰石纹及缠枝花卉纹。本器碗心部分有题诗,笔者经过对全文字迹的梳理,确定该题诗为乾隆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咏鸡缸杯》: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 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 坚朴脆巧久蹔分,立德践行义可玩。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尚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后落“乾隆丙申御题”。钤印不清。
此器与乾隆时期仿成化鸡缸杯的题诗一致,应与鸡缸杯的制作有一定关联。后人谓明代成化朝鸡缸杯乃旷世珍品,引得明清各代纷纷临摹,仿者唯恐形神不一,往往百般临摹,竭尽复其原貌。笔者认为江西省博物馆藏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乃乾隆朝更易鸡缸杯原貌,独具一格,以木纹釉装饰其外壁,内壁又以仿鸡缸杯为纹饰,碗心题一百三十二字的鸡缸杯诗,于方寸之间井然书列,只可惜碗心被人为地磨蚀。《饮流斋说瓷》曰:“所题诗字体有两种:一种字较小,体近虞、王之间;一种字较大,楷法凝重,又颇似颜鲁公矣”,本器即为前者笔法所写。
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画笔生动细腻,色调淡雅,所绘童子形象逼真,笔画之间细致入微,奇石异草,玲珑小巧,画面间生机盎然,所绘颜料,均匀明亮。在一器之内,融诗、书、画、印诸美于其间,以一器之微可窥见乾隆时期青花、粉彩诸器多种特色,着实难能可贵,不失为御窑佳品。器身所书御制诗《咏鸡缸杯》作于乾隆丙申年,即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本品之制作应在其后,故本品据此可为乾隆后期之佳作。在该器的碗心部分所题诗中乾隆帝对中国陶瓷器的发展及鉴赏以谈古论今的形式作了一番总结,并从君王的角度表现出对于鉴古收藏的意义和站在玩物而不丧志的立场。杯壁上所描绘的戏鸡童子,即为诗中提到的“贾昌”,贾昌是我国盛唐时期的斗鸡神童,以驯鸡而得宠于唐玄宗。唐代民谣讽刺其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而诗中所涉及的“齐诗”,则应为《诗经·齐风》篇的《鸡鸣》。诗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自古已有催促君王早起上朝之意,因此,结尾有“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尚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之句蕴涵深意,借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诗书及绘画之故实为借古喻今,以此为戒,警示后人,不可玩物丧志,长耽于安乐之上。
把木纹釉工艺的艺术风格移植到瓷器上,可以说是清代中期,特别是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一项绝技。这种以瓷为之的工艺,表现出原物的质地感,这种仿制技术也达到了随心所欲的高度,从釉料的配制、温度的掌控、烧制氛围的控制技术,体现出了当时的制瓷工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高4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6.4厘米。器型为敞口,弧腹,圈足,器内部饰粉彩童子、鸡、洞石花卉纹等纹饰,碗心有题诗,中心部分磨蚀不清,碗口外部至足底施仿木纹釉,碗底施绿釉,中心为玻璃白,碗底刻青花篆书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
本器主要特点为仿木纹釉与粉彩、青花相结合,色调典雅、自然,相映成趣。仿木纹釉创烧于雍正时期,乾隆时期延续使用,以后则较为少见。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好的瓷胎上,使用红、赭等色彩料勾勒、描绘出木质的年轮纹理、枝杈疵痕及色质,经低温烧成后,呈现酷似天然木材纹理的艺术效果,仿肖逼真,宛若天成。只是凭肉眼观察,很难辨别出瓷、木之分。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仿木纹釉瓷器,赵小春先生在《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详细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几件仿木纹釉瓷器,并提出了仿木纹釉器具的来源说,认为仿木纹釉与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木质器具有一定的联系。叶喆民先生的《中国陶瓷史》和吕成龙先生的《明清官窑瓷器》中都有对木纹釉的部分器具进行介绍,并分析了其制作技艺、器型、烧制温度等。
从历史时期上看,雍正时期仿木纹釉瓷器的造型主要是笔筒、花盆,多见通体用木纹釉装饰的大件器物。进入乾隆时期以后,仿木纹釉瓷器品种增多,类型丰富,主要用于装饰瓷器的边、角等局部。如臂搁、浅碗等,而且常与粉彩或其他颜色釉合于一器之上。而乾隆时期则通过木釉纹饰来装饰瓷器的边、角等局部位置。
本器杯身内侧以玻璃白打底,描绘一个小男孩在逗一只大公鸡,内饰石纹及缠枝花卉纹。本器碗心部分有题诗,笔者经过对全文字迹的梳理,确定该题诗为乾隆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咏鸡缸杯》: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 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 坚朴脆巧久蹔分,立德践行义可玩。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尚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后落“乾隆丙申御题”。钤印不清。
此器与乾隆时期仿成化鸡缸杯的题诗一致,应与鸡缸杯的制作有一定关联。后人谓明代成化朝鸡缸杯乃旷世珍品,引得明清各代纷纷临摹,仿者唯恐形神不一,往往百般临摹,竭尽复其原貌。笔者认为江西省博物馆藏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乃乾隆朝更易鸡缸杯原貌,独具一格,以木纹釉装饰其外壁,内壁又以仿鸡缸杯为纹饰,碗心题一百三十二字的鸡缸杯诗,于方寸之间井然书列,只可惜碗心被人为地磨蚀。《饮流斋说瓷》曰:“所题诗字体有两种:一种字较小,体近虞、王之间;一种字较大,楷法凝重,又颇似颜鲁公矣”,本器即为前者笔法所写。
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画笔生动细腻,色调淡雅,所绘童子形象逼真,笔画之间细致入微,奇石异草,玲珑小巧,画面间生机盎然,所绘颜料,均匀明亮。在一器之内,融诗、书、画、印诸美于其间,以一器之微可窥见乾隆时期青花、粉彩诸器多种特色,着实难能可贵,不失为御窑佳品。器身所书御制诗《咏鸡缸杯》作于乾隆丙申年,即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本品之制作应在其后,故本品据此可为乾隆后期之佳作。在该器的碗心部分所题诗中乾隆帝对中国陶瓷器的发展及鉴赏以谈古论今的形式作了一番总结,并从君王的角度表现出对于鉴古收藏的意义和站在玩物而不丧志的立场。杯壁上所描绘的戏鸡童子,即为诗中提到的“贾昌”,贾昌是我国盛唐时期的斗鸡神童,以驯鸡而得宠于唐玄宗。唐代民谣讽刺其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而诗中所涉及的“齐诗”,则应为《诗经·齐风》篇的《鸡鸣》。诗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自古已有催促君王早起上朝之意,因此,结尾有“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尚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之句蕴涵深意,借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诗书及绘画之故实为借古喻今,以此为戒,警示后人,不可玩物丧志,长耽于安乐之上。
把木纹釉工艺的艺术风格移植到瓷器上,可以说是清代中期,特别是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一项绝技。这种以瓷为之的工艺,表现出原物的质地感,这种仿制技术也达到了随心所欲的高度,从釉料的配制、温度的掌控、烧制氛围的控制技术,体现出了当时的制瓷工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