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功利性探析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f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的功利性追求必然导致人格教育的缺失,当务之急就是要从目前不科学、不理智、不健全的教育中把孩子解放出来。
  关键词:基础教育;功利性;批判
  作者简介:宋立虎,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高级教师(开封 475004)。
  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有多少? 症结何在? 出路何在? 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教育的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教育界都在关注并热议下列问题:中国为何至今未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何难出一流的创新人才”的答案在哪里? 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孰优孰劣? “中国制造”何时变为“中国创造”? 中国学生的课业负担何时能减轻? 中国的家长为何对孩子学习成绩如此苛求? 为何“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状况难以得到改变? 片面追求升学率何时休? 择校热为何高烧不退? 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何时实现?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令人困惑、烦恼,甚至痛苦。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以上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基础教育的功利性导致的。
  一、急功近利是目前基础教育问题的症结
  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了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社会的急功近利导致了目的单一的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瞧见急功近利的影子,过早的开发教育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兴趣班是怕孩子升学吃亏,教师课堂教学稍微远离应试教育就会受到家长的质疑甚至反对。眼下的中国社会可以说人人都是“教育家”,人人可以谈教育,最有资格谈教育的教师反而集体“失语”。
  因为急功近利,进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可持续发展,全面育人的基础教育被异化为仅对与考试有关的科目与技能的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由此所产生的价值导向导致基础教育的一切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基础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当知识异化为考点,教育变成考试培训的那一刻,一条狭窄的教育单行道就形成了:知识―考试―分数―升学―就业。知识被区分为“有用”和“无用”,分数决定成功与失败,教育的更为重要的育人功能日益弱化。即使教育者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在这条狭窄的道路上闪转腾挪,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更不要说教育者也被功利化了。如此发展下去,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技能演化为分数,学生被培养成毫无生气、毫无人格、毫无思想的机器。所学知识不仅不能转化成智慧,反而成了束缚学生的枷锁。这种后果并不是耸人听闻的假设,由此导致的教育恶果已经显现:校园欺凌,学生群殴,杀害同学甚至教师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许多人将这种恶果归咎于教师,因此,只要有关教师的负面新闻出现,不管事情大小,不论真假,全民围攻。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如何造就一流人才? 钱学森之问还用回答吗? 单纯的知识教育使厌学之风蔓延,蔑视教育、轻视知识的风气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据调查,中国公民年读书数在世界上排位极低,一个只拥有知识碎片而没有文化,一个只醉心奇闻逸事不读书的民族如何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导致基础教育急功近利问题的原因分析
  面对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有识之士不禁要发问:中国的教育的急功近利为何表现得如此狂热和不可遏制? 其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中国的人口与就业的矛盾导致教育的急功近利。从客观上讲,中国人口众多,各种资源有限,就业压力过大,生存竞争激烈,因此势必将这种竞争延伸到人的学生时代。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技高一筹”,必须“先人一步”。学生学业的竞争就自然成为未来生存竞争的预演。家长就只好将升学就业作为第一要务为孩子设计,急功近利也就不可避免。从国家的层面看,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又是硬中之硬,改善民生是大局中的大局。让百姓多就業、快就业也自然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家、国在此形成共识和合力,教育的急功近利和短期效应也就“顺理成章”了。另一方面,国家目前仍然存在的过于死板的用人制度和片面的唯学历论的人才价值取向也推波助澜。这些导致人把追求高学历当作人生特别重要的必修课,把应试能力当作最重要的能力来训练,从而求得“一考定终身”的效果。于是教育直接成了生存就业的工具,教育功能的狭窄化和减弱化成为必然,急功近利成为必然选择。
  三、解决基础教育急功近利问题的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目前中国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笔者认为,首先是努力做新课程改革的宣传者和实施者。它是我们能抓住的最重要和最实在的事情。新课程改革的设计整体上是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是让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在目前的形势下,还难以全面、真正地落实到位,但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就校长而言,首先,应引领教师学习新课改的有关文件,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理念、精神实质及具体内容,真正把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切入点,成为实施新课改的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其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校的学科教学质量标准,使国家的课程标准地方化、具体化,更具有可操作性,使各科的教学目标体系化、具体化、层级化。切实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情感与价值观教育问题。再次,建立有效的教师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制度,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学校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建立制度,让教师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做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甚至教育家。另外,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及家长广泛宣传新课改,让他们了解新课改的意义,成为推进新课改的动力。
  就教师而言,教师要成为新课改的自觉的研究者、实施者。应克服惰性,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等,大胆创新,全面实施新课改。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学科教学质量标准的指导下,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有效、高效课堂。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自觉建立师生间有效的沟通方式;创造性地创设师生有效沟通的情景。通过“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等反复的课堂督导,努力打造本校的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革除基础教育急功近利之弊任重道远,但我们不能无所作为。从认识到位到积极行动,从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身体力行,再到学子、家长的自省自觉,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作者单位: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在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史上,爱情诗占有重要的一页。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人多,诗人辈出。从道理上说,即使在战乱的岁月,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里不晴那里晴”,人们也还或继续相爱,或正想相爱,或已在相爱,总是“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此也总会有受情诗的产生与存在。而且,由于“国家不幸诗家幸”和诗人们的努力,爱情诗的创作便被推向新的境界,甚至出现包含绝唱在内的新的爱情诗高峰。  抗战时期的爱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
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的核心位置,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智慧。我省教育家汪广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班主任虽是“主任级”最小的“官”,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却具有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深入的今天,当好这个“官”更要有艺术。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需要具备的“五心
语文是我们的国语,也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语文教育被教育家汪广仁称之为“塑造灵魂的教育”。语文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笔者从教二十余载,随着课程的改革,对语文课的教法探讨了二十余年,结果不是让人满意,作秀的成分多,而付于实践活动的成分少。这里想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愿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情感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识记的成分多,理解记忆的成分少。学生初受教育,
趴在妈妈温暖的背上,  闻得见妈妈头发的清香。  穿过潺潺流水的小桥,  听得见妈妈布鞋的轻响。  小船载走了记忆里的童年,  流水带走了背兜里的时光。  妈妈,我看见了,  幸福——  就停留在宁静的小村庄。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今天上午,高考语文科目刚一结束,最受关注的作文题就被各媒体陆续披露出来。有眼尖的网友发现,“看风景”成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一道“风景”。  今年高考作文流行“看风景”。其中,湖北卷的作文素材是“一群人上山看风景”;辽宁卷的作文素材是“祖孙两人坐在山上看风景”;而山东卷的作文素材是“透过窗口看风景”。虽然题面略有差异,但主旨殊途同归。。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肖远骑认为,这样的作文
八月的天气真热啊,竹节虫躲在树枝上打瞌睡,蚂蚱藏在阴凉里嚼草叶子,只有蚂蚁小黑和伙伴们在忙碌着。  突然,一声嘹亮的鸣叫冲天而起,打破了院子里的寂静:“知了—知了—”  小黑被这个声音吓了一大跳。  “不用怕,是蝉。”老蚂蚁解释,“天气一热,它就开始叫啦。”  小黑爬上大树,找到了这个大嗓门的家伙,它正吼得起劲呢。  “嘿,你是从哪里来的?”小黑问。  “我从漆黑的地底下來。”蝉说,“今年,我都三
日前,教育部党组下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記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上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更是相互尊重的事业,缺少了师生间的尊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尊重、同事间的尊重、家长与孩子间的尊重,教育只会走入死胡同,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尊重——教育的基本要义  师生之间的尊重首先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尊重是教育基本关系的基石。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尤其要学习并接受和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站在教育的前沿,这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对教师职业的尊重。  尊重——为人师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