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1)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于高血压应用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单位综合住院部接收的高血压患者124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小组分设,一组62例设为研究A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一组62例设为研究B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结果:研究B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研究A组血压(p<0.05);治疗前比对两组ALT、AST、三酰甘油及血糖等指标差异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酰甘油及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研究B组于AST指标显著异于研究A组数据(p<0.05);两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于高血压治疗联合开展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利于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可控,临床联合开展兼具高效及安全等优势。
  [关键词]依那普利;氨氯地平;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94-02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以持续性高血压为表现,极易导致肾脏、血管、心脏等器官继发并发症;临床依据其发病机制,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种。高血压疾病好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回归性病因分析显示,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风险因素,临床危害性较高。临床针对高血压病理特异性,临床首选药物治疗,将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依那普利、氨氯地平及缬沙坦等,考虑不同患者药物耐受性、合并症等差异,需进行个体化治疗,确保药物疗效最大化。随着我国中老年患者比重增加,伴随着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升高,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研究笔者为了探究适配的治疗方案,抽取124例患者信息平行分析,探究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单位综合住院部接收的高血压患者,病例采集时间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共计124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小组分设,一组62例设为研究A组,女男例为30:32,中位年龄(56.26±1.24)岁,病程中位数(8.52±0.42)年;一组62例设为研究B组,女男比例为31:31,中位年龄(57.24±1.19)岁,病程中位数(8.91±0.39)年;统计校验两组人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具有比对价值。纳入原则:①124例课题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对高血压界定标准,符合《内科诊治指南》中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依据;②研究获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原则:①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钾血症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对课题使用药物不耐受,或于观察前服用相关药物治疗。
  1.2方法课题开展前对患者进行药敏实验,于药物停药1周后进行比对;研究A组患者予以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710mg×6s)治疗,10mg/d,分2次服用;研究B组联合使用氨氯地平(四川省百草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515mg)治疗,5mg/d;于治疗前对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指标进行检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4周比对疗效。
  1.3评价标准统计比对治疗期间内10次血压平均值;统计比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及血糖等指标;观察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校验,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布采用(%)、(x±s)表达表达,组间样本检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分析研究B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30.22±2.14)mmHg,舒张压(82.12±1.42)mmHg,研究A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39.62±2.35)mmHg,舒张压(91.02±1.85)mmHg,经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LT、AST、三酰甘油及血糖分析
  治疗前比对两组ALT、AST、三酰甘油及血糖等指标,差异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指标下降、研究B组AST指标降低,研究A组相应指标升高,两组酰甘油及血糖指标均波动幅度不大,研究B组于AST指标显著异于研究A组数据,经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药物治疗安全性分析研究B组3例患者继发干咳,3例患者继发头晕,约占比9.68%,研究A组2例患者继发干咳,3例患者继发头晕,1例患者继发低血压,约占比9.68%,差异均衡(p>0.05)。
  3讨论
  高血压临床较为常见,为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高风险因素,临床危害性较大;若机体血压控制不佳,極易导致血管组织的损伤,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临床药物治疗高血压药物较多,主要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受体阻断剂及钙离子通道等,常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方式,控制血压。
  依那普利为常用ACEI药物,药物具有抑制血管痉挛、扩掌血管、改善局部血运、避免心室重建等作用机制,为高血压并发症预防一线药物,临床应用可显著改善肾内血流,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但因药物药副作用较大,长时间使用继发低血压几率较高。氨氯地平为临床常用的钙离子抑制剂,为长效药物,借助调节钙离子抑制心肌、平滑肌收缩,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经临床药理研究,氨氯地平具有保护肾脏、肝脏的作用机制,药物具有软化血管,抗氧化作用机制,于高血压治疗中具有并发症预防作用。本研究数据显示,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降压效果显著,药物对机体ALT、AST、三酰甘油及血糖等指标同样具有良好导向作用,不良反应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于高血压治疗联合开展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利于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可控,临床联合开展兼具高效及安全等优势。
其他文献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发病率大约为95%,作为一种心脏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导致冠状动脉血供不断减少或者出现中断,出现心肌严重持久化,因为急性缺血导致的。但是,近几年,还有一些心肌梗死并不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冠状脉栓塞、炎症或者先天畸形等,所以,结合不同的原因需要给出适合的治疗措施,以促使预后效果的发挥。那么,心肌梗死的病因你知道多少?以下,给出
期刊
【摘要】与发达城市相比,多数中部市级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攻关能力依然较弱,本文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阐述了制约科技发展的原因,并从科研管理角度,提出了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能力的解决措施与建议思考。  【关键词】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研究;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146-02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市级
期刊
【摘要】目的:就该院前急救站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安全转运疫情相关患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探究院前急救站提升应对重大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方法和建议。方法:回顾自2020年1月24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该急救站点安全转运发热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和不足,对急救分站有效应对重大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建议。结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该院前急救站点医务人员做好科学防疫宣传、认真做好防
期刊
【摘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高校应对疫情防控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分析高校在疫情防控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梳理总结高校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措施,为今后高校应对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中图分类号]R19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18
期刊
【摘要】目的:对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2.00%,与对照组的34.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Wnt替代蛋白(Wnt-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HEK293F细胞中瞬时转染pcDNA3.1(+)-Wnt-S质粒,表达纯化Wnt-S蛋白;Topflash,qPCR以及Western B10±实验确定最佳的Wnt-S激活Wnt信号通路浓度;MTT实验检测HUVEC存活率以及最佳的ox-LDL处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及对hs-CRP、HCY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施以常规西医治疗,后者施以中药内服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病变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hs-CRP及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神经病变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hs-CRP及HC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临床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针对我院收治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60例,根据分娩结局差异对其进行分组,A组为阴道分娩,B组为再次剖宫产分娩,记录并分析两组产妇临床相关指标差异,统计并计算各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A组产妇产后出血量(201.45±11.62)mL明显少于B组,住院时间(4.02±1.13)d相较B组更短(P<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后肘关节粘连患者通过手法结合桃红四物汤对VAS评分及血清IL-1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骨折后肘关节粘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组有48例(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法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法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分析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高,且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接受治疗前中医癥候积分以VAS评分基本无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片治疗及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观察住院分娩产妇500例,选择阴道分娩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米索前列醇)及对照组(缩宫素)。结果:产后2h出血量超过500mL者,实验组0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能有效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其价廉,给药方便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