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成长起来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末,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为了改革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为了推动教育发展对其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期望,都是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入手,从而掀起了一股“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的新一轮(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本次新课程改革不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其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效,失去教师参与的课程改革无异于缘木求鱼。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角色转换
  新的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准备,终于进入全面的推广阶段。截至2005年秋,全国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已进入新课程。新课程体系较原来的旧课程不论是在目标与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与实施上都出现了重大的不同,它不仅要求改变教师的观念,还要改变教师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面对知识经济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和问题,“如何正确适应并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已成为今天教师面对的巨大课题。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需要从观念和行为上作出角色的转换
  “角色”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HM米德(George,H.M.)对自我与社会本质,社会制度联结的阐述中,它提示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个体被看作是在大型的地位网络中扮演与自己位置相关的各种角色”。可见,角色就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心理状态。教师角色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在新课程中由学生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发者
  自古至今,教师凭借其知识垄断者的地位,拥有绝对权威性,把学生看成其“对立面”,师生关系说到底就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对话交流的关系。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开拓者和道德的引导者。教师要通过创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心态”,促使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自由和自主性学习,将自身角色从“控制者”定位为“促进者”与“指引者”。
  在新课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具体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等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教师要在新课程中从知识推销者转变为一位教学研究者
  教师角色的另一个重要转变就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教师角色而言,这里的研究主要是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而非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从一位单纯的知识推销者变为学生学习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本身就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很大的实践性和情景性,只是照搬书本知识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传统的教书匠”已不能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技能,又要有理论修养,同时还要具备研究能力,能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从而不断地收集资料信息,作出各种教学决策,最终解决问题。
  (三)教师要在新课程中从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
  在以往的课程改革中,课程的制定是专家的职责,教师只是作为履行者的身份出现。而新一轮课改所采取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要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动性,恢复教师应有的课程发言权。毕竟,对本校和本地情况最为了解的还是教师,只有让教师亲身参与进去,才有利于校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充分实施。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综合化与线条化,给教师留有更多的空间,使其能够合理的组织教学。
  (四)教师在新课程中要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和学习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知识接受者和知识被动灌输的过程,教师也不只是简单的只是传授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应让位于学生,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指导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师在新课程中要由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激励者
  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课程评价只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甄别与选拔学生,评价标准单一,方法单调。教师始终扮演着学生学业成绩评判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着优劣区别与合格鉴定。这种选拔性评价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而新课程大力提倡发展性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帮组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
  (六)教师要在新课程中由专家型向复合型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改革为核心内容。”由此可见,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过去的分科教学,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术堡垒之中,忽视了其他学科知识,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只有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彻底的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视野,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   二、推动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路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各种高科技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市场对人才(教师便是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的需求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变化,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一潮流呢?我们不妨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展开分析:
  (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角色转化的步伐,应该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建设和应用,增强教师的导学功能;积极引导教师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让教师成为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者;要构建虚拟环境,让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借助并发挥远程通讯工具的作用,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等等。
  另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的功能,在网络上为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各种学习信息,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要充分依靠组织力量,促使教师队伍向“学习组织”转化
  所谓“学习组织”,从管理学角度出发,就是说“组织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是知识型工作的专家,他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识别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要投入到识别和解决问题的工作中,使组织能够不断地试验与改善”。提高能力与解决问题是组织的基本观念。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的任务就是创造组织的学习能力。市场竞争条件下,很多行业只有学习和适应迅速变化的能力才是唯一可以保持的竞争优势。俗话说得好:“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很多公司就是在不断地在向着学习组织的方向上前进,从而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作为教师也是如此,要打破学校教师管理中那种层级结构,改善教师个人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对抗性的报酬和激励机制,实行“以人为本”的师资管理制度;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制度,完善教师的培训与轮训机制;摈弃学校中的官本位思想,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倡导宽松的工作环境;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形成科研气氛,为教师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条件。
  (三)对教师而言,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主观努力体现在教育观念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上:
  1.首先要做到转变观念。现代教育要从适应产业文明走向适应信息文明,教育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接受新思路与新观念;要乐于转变角色,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全面教育的观念等等。
  2.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做好角色转变,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虽然与学生一样主要生活在学校中,但也要不断的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要主动参与创办新专业活动,参与新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课程体系的建立,技能训练计划的设定,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等等;要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可以促使教师思维水平的提高,使之不断的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将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进而指导教育和教学;要积极的采用现代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区别不同课程与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新课改要作出正确的理解
  (一)在对待新课改的目标上
  新课程的目标是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在此基础上的一切教学活动和策略才是有目的,有指导思想的。相反,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传授课程内容,至于课程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为什么要用这方面内容,学生学习之后能得到怎样的发展等问题一无所知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次课改是失败的,不会有什么成效的。
  (二)在对待新课改的内容上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对教师来说并非难题,但具体理解到什么程度和深度上就很难说清了。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包含对课程内容的意义,价值和终极目标的理解。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同,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那些素质高的教师要对内容的扩展以及深层次价值的发挥,才能实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任务。
  (三)从学生角度要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归根结底是在学生身上的落实,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向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确实是走在新课改第一线的人,然而学生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新课改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多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不仅仅要做到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到新课改的良苦用心,还要付诸行动积极的配合新课改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要积极投身进去,彻底转变观念,真正做到:在课程改革的酝酿阶段,是一位主动的认识者;在计划的制定阶段,是一位必要的参与者;在改革理念宣传阶段,是一位完全的接受者;在改革的课程编制阶段,是一位热心的建议者;在改革的传播阶段,是一位积极的学习者;在改革的实施阶段,是一位务实的实践者;在改革的效果评价阶段,是一位权威的发言者。推进新课改,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是新课程的实施中“站在最前沿的人”,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成效。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的教师,教师在新课改中同时也得到了自身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将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新课程同步,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钟明:《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第10期.
  [4]孟丽波:《新课程改革中教師教学角色的定位》[J]《教学与管理》 2002年第12期.
  [5]戚谢美:《论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J]《教育评论》2002年第2期.
  [6]王兰文:《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J]《江西教育科研》1997年第1期.
  [7]郭建华:《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改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1期.
  [8]赵春龙:《教师角色转换及其内在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年第2期.
  [9]雷登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师角色的转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
  [10]莫绍第:《浅议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变化》[J]《广西教育》2002年第23期.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山东泰安)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使员工能够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这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组织人事部门处在工作一线,直接面对职工员工和学生,具有密切干群关系,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因此,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新时期新形势的任务和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和优势,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确保新形势下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笔者认为,组织人事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做
期刊
[摘要]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日本茨城县的江户川学园取手中学就采用孔子的儒学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且成绩斐然。  [关键词]孔子 教育 现代  孔子教育思想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日本人尚且能够去用之教化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什么不能达成共识呢?笔者认为,孔子的教育精髓完全能够解决以上我们阐述的两大教育弊端。  一、通过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思想,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的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通过实施成功教育,开展积极归因训练等策略来培养大学生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晚期,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尚浅,其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最后定型。一旦遇到挫折,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自信心危机,从而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有全面发展。目前,国外对自信心的研究正不断深入,而国内对这方面的探索却较少,而
期刊
[摘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通过调研,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需求,掌握大学生所思、所想、所关注的到底都是哪些问题,是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问卷调查 针对性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也是提高
期刊
[摘要]通过对剪纸作品的形象分析,将剪纸符号的理想形象的表达内涵进行归纳,借助物象将内心情感的表达进行完美释放,对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进行分析,总结出具象的图案象征抽象的寓意、隐喻象征、谐音象征等几个方面的象征手法。  [关键词]剪纸 符号 象征 隐喻  原始先民的文化精髓在遥远的岩画和彩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被现代社会文明和人文自觉所认识和冲击,民间剪纸文化中的一幅幅生动神秘的构图创造,又是
期刊
[摘要]目前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独立学院更应重视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才是资助工作的意义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讨论育人工作的手段与对策,以研究育人工作的实际效能。  [关键字]独立学院 经济困难生 资助育人工作  目前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上。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专业教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期刊
[摘要]系列包装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整体,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和文化及市场相结合,由于现在社会的市场化经济化,随着人们文化知识越来越丰富,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日常生活中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系列包装的整个的制作过程和设计也是紧密相关的,所以系列包装的设计制作就像是一项工程,要有步骤有节奏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优秀并且成功的系列包装。  [关键词]文化观 传统文化 当代文化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揭示了情感效应在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提出的“理由情而达之”的方法,对政治理论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政治理论学 情感 情感效应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1]。因此,政治理论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应动之以情。因为情不通则理不达,理不通过情的心灵内化,就不能转化我们政治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推动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融“教、学、 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境。本文从教学做一体化和教学企业的研究总结入手,结合这几年项目化改革的几个阶段,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困境,同时提出了今后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