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拿地激进扩张被套牢 昔日地王中华企业惨遭*ST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进入房地产企业百强榜的上海老牌房企中华企业连续两年亏损,曾经大举扩张高价拿地使其陷入库存困境
  在去库存问题上,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600675. SH,以下简称“中华企业”)正经受着煎熬。
  而且,作为一家老牌房地产企业,中华企业近几年发展一直处于下滑颓势,今年更是“戴帽”ST,业绩表现令人担忧。
  这种状况主要由什么原因导致?公司未来有何应对策略?近日,《投资者报》记者致函公司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具体回复。
  盲目扩张库存堪忧
  翻阅中华企业近年来的财报,单单净利润一项,已经连续5年下降,从2011年的8.47亿元、2012年的5.65亿元、2013年4.02亿元,到2014年亏损4.89亿元、2015年亏损24.87亿元,5年时间一路缩水了300%。
  显然,这份成绩单并不能令投资者满意。这种局面主要是公司前几年盲目介入并不熟悉的市场与激进的拿地策略所导致的。
  据了解,中华企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上海及部分二三线城市。2009至2011年,伴随着中国房地产黄金时期,公司也进入了高速扩张阶段。据克而瑞数据统计,3年间中华企业曾6度拿地,总价80亿元,涉及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区域“地王”级项目。
  2009年9月,中华企业以总价13.99亿元拿下了上海宝山区罗店新镇的D1-2地块,楼面地价高达9128元/平方米,溢价近3倍,被媒体称为罗店天价。2010年2月,中华企业又以26.23亿元的高价,拿下上海松江区龙兴路R19-1号地块,楼板价11111元/平方米,而当时这一地块的挂牌价只有9.65亿元。
  此外,公司还于2009年以28.1亿元的价格将杭州章家坝宅地收入囊中,想借此进军杭州市场,这块地也因此成为杭州当年的地王。不过,与之后在该区域拿地的房企相比,中华企业1.8万元/平方米的拿地成本却相当之高。比如后进入该区域的万科、德信所拿的同类地块,楼面地价分别约为1.11万元/平方米、1.24万元/平方米。
  高价拿地之后,公司曾于2011年宣布开工,但因后来杭州房产市场进入低迷期,这块曾经的地王已整整6年还未开盘。业内人士称,如今整个房子要卖到3.5万/平方米才有可能保住成本。
  高价拿地往往会消耗大量资金,而且开发商为卖出高价,往往不急于开工而是进入一段等待期。这样一来,资金回笼的速度更加缓慢,成本负担也越来越重。
  中华企业在相继购置高地价项目之后陷入了“降价即亏本、保价则滞销”的两难境地。公司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即使不断通过借款进行资金“输血”,在2011年至2014年间,中华企业还是负债累累,总体负债规模上,从180亿元上升至335亿元,翻了接近1倍。
  面对越来越大的库存和负债压力,公司不得不转向在存量消化上做文章。据2015年年报表明,该年公司主要做的重点就是销售去库存化以及资金回笼,通过一系列销售措施减轻库存。这年公司共签订合同金额约80亿元,实现资金回笼约91亿元。
  此外,中华企业还通过出售股权来减轻一部分资金压力。2012至2015年间,公司相继出售了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2号楼项目、中华企业大厦部分物业、上海嘉定安亭新镇项目40%股权,天津两项30%股权等。不过,在庞大的存量之下,贡献仍是杯水车薪,不能作为资金回笼的主流手段。
  2016年,中华企业仍表示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存量消化上。公司相关高层曾表示,“我们下定决心在存量去化上实现‘销售过百亿、主营过百亿、资金回笼也要过百亿’。”
  寄望股东扶持免于退市
  其实,相对于如今颓靡的业绩,中华企业曾有着深厚的资历。截至今年,中华企业已成立62年,A股上市23年,是上海最老牌的地产国企,曾进入房地产企业百强榜。2002年,上海市国资委出资成立了地产集团,经过一系列的股权更迭,上海国资委通过地产集团成为中华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公司成为地产集团19家二级全资子公司中的一名成员。
  整个地产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拥有上海滩最抢手的黄金地块资源,其项目密布黄浦江两岸的核心位置。而且,地产集团对于中华企业也相当扶持。在2007年,地产集团曾给出两条明确的规定,一是但凡中华企业参与的土地竞标,集团其他子公司不得参与;二是集团内部不再新设与中华企业业务相同的公司。此外,在中华企业抢下一个又一个地王之后,地产集团还曾不断通过委托借款、连带担保等形式,对中华企业进行资金“输血”或为其融资提供便利,旨在帮助其项目建设以及优化借款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不过收效甚微,如今面临退市风险。
  正是由于曾经的扶持,眼下,中华企业还是试图抓住大股东支持和国资改革这两根救命稻草,试图摆脱退市的命运。
  早在上海新一轮的国资改革中,地产集团确立了向以“生活、生态、生产”高度融合的城市更新平台方向发展。公司相关高层也曾表示,“中华企业未来将融入地产集团的发展方向。”看上去,中华企业计划转型城市更新服务商,通过提供代建、帮助政府进行城市更新等服务,实现轻资产运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经营效能。不过,至于结果如何,中华企业是否能通过这种途径实现自救,还需要更长时间进一步的检验。
其他文献
在宣告终止重组首都航空的同时,凯撒旅游推出了募集金额达8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希望借此深化公司全产业链布局  半年前,凯撒旅游宣布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半年后,凯撒旅游却在5月9日复牌时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与“盈利能力较强且具备旅游航空基础”的首都航空各走各路。  紧接着,凯撒旅游又抛出80亿元的定增预案,将投向旅游O2O、游轮和出境游业务。  对于重组失败的原因,凯撒旅游表示,主要因为“涉及
期刊
“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禁止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用于临床治疗。中源协和近期计划收购的柯莱逊正是以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为主营业务,这让中源协和此番收购前景堪忧  “魏则西事件 ”发生后,百度、莆田系等纷纷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一家以细胞工程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中源协和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源协和之所以会牵扯进“魏则西事件 ”中,全因收购莆田系医疗机构——上海柯莱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柯莱
期刊
近期,黄金理财市场迎来新一轮增仓,全球最大的黄金ETF持仓量已连续8个交易日上升,两年多来首次突破了840吨。国内4只黄金ETF5月3日以来均出现了份额上升,其中易方达黄金ETF份额上升20%以上,包括正在发行的易方达黄金ETF联接(000307)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银行、互联网等渠道募集数亿元。易方达渠道营销部总经理刘非表示,“银行等渠道近期配置黄金产品的投资者需求较强,易方达黄金ETF联接切
期刊
目前正在发行中的博时安润18个月定期开放纯债基金,由“固定收益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实力护航,专注于低风险的固定收益投资,于5月16日结束公开募集。据悉,博时安润18个月定开债基拟任基金经理魏桢,具有10年以上的债市投资经验,其管理的债基业绩长期保持优异。以其执掌的博时安丰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现已转入第二个封闭运作期,据银河数据显示,该基金最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19.6
期刊
公司净利润近两年分别下降33%和16%,到任一年多的总裁杨自理素有“救火队长”之称,这一次能否如愿尚未可知  由于华澳信托6亿的注册资本处于行业倒数,原定的增资计划在2015年并未实现,担任总裁一年多的信托老兵杨自理现在抓的最主要一件事就是风险管理。  2015年年报显示,华澳信托计提了900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尽管曾面对累累兑付风波,但在近期对《投资者报》的回复中,华澳信托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发
期刊
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中,散户占绝对主流,而智能投顾是非常适合散户进行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但部分机构的智能理财只能停留在“建议”层面  一场围棋比赛让全世界都在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这场比赛背后的技术力量正在带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革命。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积木盒子、人人贷、懒财网、钱景财富、聚爱财等多家知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致力于智能投顾业务的发展。  智能投顾在国外已有先例,但在中国刚刚起步。通过
期刊
按照意见稿,券商资管计提资本金要提高3倍,对于靠量赚取微薄通道费的券商来说,未来再大力发展通道业务,将得不偿失,不得不转向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之路  继信托被限制发展通道业务后,券商资管也将面临着监管层的紧箍咒。  4月8日,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准备金比例提高到1%。  上海一位资管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作为通道的信托
期刊
新政之下,信用卡透支利率最高可以打7折、ATM取现最高每日限额由2000元提至1万元、滞纳金取消。但个性化的服务在具体场景中更方便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仍具潜力  近日,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信用卡市场也开始整改。央行新规就对一些涉及用户自身利益好处的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如透支利率最高可以打7折、ATM取现最高每日限额由2000元提至1万元、滞纳金取消等利好消息。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积极的改变也将对消
期刊
白手起家的王麒诚,从一无所有的大学生到10年后百亿市值的创业板公司老板,靠的就是内心对目标的坚韧。如今他将在泛娱乐行业二次创业,这次他能再次成功吗  随着一众上市公司纷纷踏入互联网金融,汉鼎宇佑集团董事长王麒诚也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近期旗下上市公司汉鼎股份已经完成定增,总募集近14亿元用于创新金融平台的建设。同时更名“汉鼎宇佑”,希望能彻底将互联网的基因和精神注入到全新的汉鼎之中,目前正在等待审
期刊
素有“三四线城市之王”的碧桂园最近成为焦点,不仅创造28次回购纪录,而且去库存策略竟然采取涨价的方式。为了改善利润率下滑趋势,公司已开始加强一线城市的拓展力度  近日,碧桂园的连续28次在港股回购股份,共计回购金额超过6亿港元。最近的一次回购发生在4月5日,单日回购500万股,平均回购价格为3港元。如此长时间持续回购股份,在碧桂园历史上尚属首次,也引起不少业内人士关注。  “三四线城市之王”碧桂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