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min)及常规核心稳定训练(30min),观察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min)及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30min)。2组每次训练时间均为6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T)、Tinetti平衡与步
【机 构】
: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 5100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 510006广东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 5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 min)及常规核心稳定训练(30 min),观察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 min)及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30 min)。2组每次训练时间均为6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T)、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POMA)对2组患者的步行及平衡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TUG、MWST及POMA-B、POMA-G和POMA总分[对照组(29.10±8.25)s、(21.16±6.01)s及(12.69±1.49)、(9.00±0.73)和(21.81±2.00)分;观察组(29.61±8.89)s、(19.96±6.23)s及(12.75±1.53)、(8.81±0.98)和(21.44±2.4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持续的HBV感染容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而CHB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HBs对于控制HBV感染至关重要,而抗体的产生与滤泡辅助性T淋巴(Tfh)细胞密切相关。Tfh细胞能辅助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有助于控制病毒的感染。本文就Tfh细胞在HBV感染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HBV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是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与行走动作相关的肌肉,产生功能性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以改善行走功能的一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它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康复技术联合使用;具有设备携带方便、治疗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国际上将助行FES用于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康复已有60余年,国内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临床应用不断增多,但鲜见相关专家共识发表。本共识由国内从事FES临床应用的相关领域专家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评价临床证据质量,并结合国内临床应用的具体环境,经多轮讨论后制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衰对照组及心衰运动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将心衰对照组及心衰运动组大鼠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周时心衰运动组大鼠给予为期8周的跑台有氧运动。于运动干预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采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测定大鼠运动能力,采用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大鼠心肌磷酸肌酸(PCr)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细胞呼吸测量仪评估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心衰对照组PCr含量、PCr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联合组、针刺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3组患者均给予依托考昔及佐米曲普坦分散片口服,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d),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共治疗1次)及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d)。于治疗前、治疗后3d、7d、30d及90d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o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目的观察半掌踝足矫形器和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5例,采用步态分析系统分别对25例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裸足、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步行状态进行分析,记录三种状态下患者的步速、步频、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跌倒风险和3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步频为(86.718±17.947)Hz,较裸足和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时均显著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头颈复位试验(HRT)评估颈痛及健康受试者颈部位置觉的信度与效度。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受试者62例,其中颈痛患者32例,健康受试者30例。首次评估时,受试者分别参与了2位评估者独立进行的HRT,并于24h后参与其中1位固定评估者进行的HRT。分别对3次试验中受试者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四个方向的关节位置误差(JPE)进行测量并纳入统计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其评估者内/间信度。对2组受试者的JPE进行组间对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效度分析。结果HRT评估颈椎前屈、后伸、左旋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WBV)训练对骨质疏松(OP)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O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药物(钙尔奇D3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平衡训练及WBV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衡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静态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跌倒效能量表(FES-I)对2组患者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跌倒效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TUGT计时及FES-I评分均较
目的探讨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面平衡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进行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deMorton活动指数(DEMMI)、改良Barther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步态、转移和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步长、步速、步频、患侧站立相
目的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热敷、上肢主被动训练及压力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法淋巴引流,每周治疗5d,共治疗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周径差值测量法、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肢体水肿程度、生存质量及
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触觉振动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恢复期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日配合人体步态增加1h的触觉振动反馈训练,每周5d;对照组每日增加自行步行训练1h,每周5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imeupandgo(TUG)行走测试、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E)评定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