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作证资格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高法院的《证据规则》把民事活动中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作证行为的人的范围作了突破,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扩大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这条规定很笼统,怎样判断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却没有具体规定,以致在司法实践中主观随意性很大。儿童作证仍然要求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态与待证事实相适应,才可以作为证人。
  【关键词】儿童作证 作证资格 问题与思考
  
  王某在自家门前被刘家的狗撞倒摔伤,惟一的目击者是其7岁多的女儿小彭。小彭指认,当时爸爸从街对面回家,突然被刘家半人高的大狗撞倒在地摔伤,送医院后,王某因抢救无效死亡。王家人将刘家告上法庭,要求刘家赔偿医疗费、死亡补偿费等9.8万余元。法院最终认定了小彭的证言,判决狗的主人刘某赔偿死者家属各种费用7.3万余元。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案法院让不满8岁儿童作证有法可依。民法通则规定的则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没有赋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最高法院的《证据规则》显然是把民事活动中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作证行为的人的范围作了突破,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扩大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这条规定很笼统,怎样判断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却没有具体规定,以致在司法实践中主观随意性很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童作证问题进行理解。
  
  一、关于赋予儿童作证资格的必要性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据此,证人资格只有一个要求,能正确表达意志即可。法律对何为“不能正确表达意志”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正确表达意志的能力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准确感知、记录和回忆有关事实印象的能力。
  2.理解有关问题并清楚表达的能力。
  3.对说实话的义务及作证后果的识别能力。
  因此,对证人的适格上,主要要求证人有感知、记录、回忆、表述以及理解说实话义务的最低限度能力。儿童证人资格属于证明能力问题,而儿童证言可信性则属证明力的问题。一些案件中,儿童确实经历了案件的过程,甚至是案件信息的最主要接受者,他们的所见所闻成为查明真相的关键因素(如本案)。一概排除儿童作证显然不妥。
  从历史发展来看,各国法律对证人在适格上的限制越来越少,从强调证人的年龄、精神状态、利益关系、品格等因素对证人适格性的影响,转移为强调这些因素对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影响,以保证法庭能最大可能地获取有助于事实发现的信息。我国关于证人适格性的规定也逐步与许多国家的做法趋于一致。新出台的《证据规则》将司法实践中普遍感到困惑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作证资格作了明确规定:只要待证事实与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就可以作为证人。
  
  二、关于儿童作证资格的限制
  从历史发展和立法上看,虽然对证人资格的限制越来越少,但并非没有任何限制。儿童作证仍然要求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态与待证事实相适应,才可以作为证人。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也认为年龄因素构成证人资格上的障碍。如西班牙在立法上就限制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作证资格。
  对于儿童作证的证人资格,相对于普通的证人(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有所区别。按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从程序角度看,对于普通证人,应当假定每个人都有作证的适格性,非有相反证据,不得排除该证人。而对于儿童这样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特别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就不能像对待普通证人那样假定他们都具有作证的适格性。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心理上表现为智力尚未成型,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差,社会经验匮乏,情绪不太稳定等,特别是较年幼的儿童,相对来说看问题简单,思维缺乏理性,言行易受外界影响,甚至混淆想像和现实,还可能受到别人的干扰。他们的证言相对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的证言可信度要低得多。因此,有必要对儿童证人作证加以限制。首先,对证人资格即具不具备作证能力进行审查,只有当待证事实与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儿童才可以作为证人。然后,法官在特定案件审理过程中根据案情的复杂程度,被证明对象对认识能力的要求程度,以及未成年人的认识、辨别、表达事物的能力以及心理发育状况等具体因素一并加以考虑,综合判断 决定对儿童证言是否采纳。
  如果对儿童作证与普通证人作证不加以区别,不建立儿童证人(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适格性审查机制,势必会造成让2岁、3岁这样很显然不具备作证能力的儿童也到法庭作证的状况。
  
  三、细化限制儿童作证资格的条件
  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须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而作证要求对案件事实具有亲身感知性,显然不能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最高法院《证据规则》允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作证这样复杂的民事活动,与民法通则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才可以进行与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规定相冲突。究其原因,是民法通则把不满10周岁的儿童一律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我国儿童7岁就上学的现状不符。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起点定为7岁比较适宜(法国、德国民法典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的起点也是规定为7岁)。这样,就可以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从最高法院《证据规则》规定的“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中剔除,既保持与民法通则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相一致,又与我国儿童证人适格性的最基本条件相适应。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学院)
其他文献
初高中物理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较缓慢的“引桥”,让学生以比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步伐上好“引桥”,平缓地引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需要
天津市西青区实验小学是西青区唯一一所区教育局直属小学,近年来,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原则,实施“依法治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战略,确立了“多彩教育
在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各校硬件建设、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日益趋同的今天,校园文化特色是否鲜明,生命力是否旺盛,成为打造校园文化优质品牌的关键性因素。茨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现代网络教学有诸多方面的优势,但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抛弃,而应当是传统与现代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才能促进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 传统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对传统教学产生了有力的冲击,也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综观各方研究,许多人都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给教师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型学习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他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一个。作常关键的时期,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极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初中阶段,这时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危险期”,他们正由少年向青年的初
封闭性是制约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封闭性体现在家族企业用人、融资和剩余分配等方面。其原因有: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缺少信用的社会基础、法制不健全、资金支
办学特色的逐步凸显为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带来了勃勃生机。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深入的研讨与实践,新会道小学形成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磨课”工作长效机制。
当初升的朝霞正绽放着灿烂,当晨雾和炊炯在田野上轻轻飘散,在美丽的渤海岸边,灵动的沧浪渠畔,有一所美丽的农村学校,这就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窦庄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