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学术界已经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含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更为普遍的阶段。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从另一方面也加深了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根据危害范围,美国学者伯南克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影响和威胁整个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欧洲中央银行认为,金融体系大范围的危机,金融体系周转能力的损害,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引起体系内部的脆弱性、社会公共福利和经济增长的波动。系统性风险也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影响国家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第二是从风险传染的角度来看,美国学者史蒂文施瓦茨认为,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系统中机构或市场存在内在相关性或联动性,一个或一部分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市场运行崩盘,产生连锁反应,快速在金融机构和市场之间传染蔓延,整个金融体系受到重击。
第三,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央行认为,系统性风险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从而导致金融服务业遭受破坏或中断的风险。金融稳定委员会对系统性风险的诱发因素作了更详细的解释:系统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来源于经济周期,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外部金融等。而这种风险将对世界金融体系和全球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外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导致部分或整个金融体系的大规模金融服务失败。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风险。
总之,目前尚无明确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定义。从不同角度出发有其相似点:第一,对象并不是唯一的金融机构或市场,全部的金融体系或重要的金融组成部分都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象;第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强,单一或部分的损失会引发整体金融体系的危机,所有金融体系的承重主体要承担其所带来的风险;第三,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体制问题
在宏观调控方面,地方政府希望中央政府放松监管,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在市场中积极活跃,由于监管存在短板,社会总融资和貨币供给的增量过快容易给市场主体造成假象,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错误判断会引起风险变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很难快速纠错,当风险处于极限值。在金融监管体制机制上,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机构层出不穷,风险通过垮境外、跨产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金融监管协调能力亟须调整完善。
(二)治理开放的机制缺陷
在金融机构治理中,国有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企业的战略规划、激励机制、风险意识脱离正轨,出现股东越权、裙带关系盛行和内部人操纵等现象。在对外开放上,与国际通行标准相比较为落后,国内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金融行业竞争力不足、风险抗压能力弱,面对系统性风险、资产泡沫、羊群效应,金融市场并不能有效应对。同时,境内外市场的较大差价吸引部分金融机构忘本根源转而热衷于套利行为。
(三)房地产泡沫风险
2016年,中国居民的抵押贷款利率开始超过家庭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中国房地产市场价值从2004年的32.7万亿上升到2016年的206.7万亿,占居民总资产的53.8%。抵押贷款是我们家庭最重要的责任,占居民贷款总额的60%。抵押贷款也是金融系统最重要的资产,占贷款总额的22%。在某种程度上,房地产泡沫是一种货币现象。居民会通过借款筹集首付款购买房子,不断提高的杠杆率会加大房地产泡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金融机构的隐藏风险
首先,这是金融机构隐藏的第一个风险。当前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严重,近些年金融行业净利润与国企净利润不相上下,显现出金融行业的资金空转和以钱炒钱现象。其次,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的第二隐患。由于金融机构公共性强、外部性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容易失去理性,利益至上。再次,负债错配是金融机构隐藏的第三风险。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存在期限和结构性错配,加上部分金融机构的暗箱操作交易等行为加大了负债错配,引起风险产生。最后,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隐藏的第四大风险。
(五)影子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风险指金融部门不掌握,活跃和存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资金,如地下金融和社会集资款等。近年来,作为影子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万亿。但是,资产管理产品之间存在大量嵌套,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复计算的。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商业银行。银行资本很多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只在体外循环,以钱生钱,这种运行模式很容易导致资产泡沫。
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解决途径
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必要将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全面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下六个方面:
(一)政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消除金融腐败
防范风险的主要政治保证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领导。近些年我国金融领域出现的高层腐败和人为操纵市场等事件表明党的领导在金融体系相对弱化,2015年以来,金融系统的中央管理干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财政单位干部和省级管理干部有30多个受到纪律处分。
(二)预警机制:完善系统风险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尽快符合中国国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比如,美国斯特恩商学院波动实验室研究监测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并对外公布抗风险能力排名和贡献力度。监管各种业务、各类机构、各区域层面中出现的风险来源,加快信息化进程增强信息透明。同时,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和检测的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各类网络借贷平台等非法平台应接不暇,危害经济和社会稳定。
(三)审慎机制:调节房地产市场和银行杠杆
首先,要稳住房地产业的杠杆率。中国当前经济中最大和最困难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方面,要有效调节和控制房地产杠杆率,尽快建立房价稳定、形成长效机制的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房地产市长效机制,以具体比例对房价的涨幅设限,控制市场对房价的合理预期,也可以弱化住宅的投机行为,明确房子的居住属性。同时,我国要加强宏观层面监管,调节控制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杠杆率。其次,要合理调节银行体系的杠杆率。
(四)流动需求:利用系统性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稳定性,金融机构必须具有责任感,提高其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首先,应合理规划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风险和压力,确保机构不破产。其次大型金融机构要成为防止资产泡沫、投身实体经济的领头军。最后大型金融机构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维护市场秩序、降低市场风险。
(五)创新机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
首先,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经济体制的建设。在经济活动中,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应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以确保服务实体经济需求发展。其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与竞争,建立多主体参与的金融服务体系。最后不断加强金融科技领域未来趋势发展研究,理性对待金融新技术。(作者单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学术界已经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含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更为普遍的阶段。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从另一方面也加深了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根据危害范围,美国学者伯南克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影响和威胁整个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欧洲中央银行认为,金融体系大范围的危机,金融体系周转能力的损害,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引起体系内部的脆弱性、社会公共福利和经济增长的波动。系统性风险也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影响国家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第二是从风险传染的角度来看,美国学者史蒂文施瓦茨认为,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系统中机构或市场存在内在相关性或联动性,一个或一部分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市场运行崩盘,产生连锁反应,快速在金融机构和市场之间传染蔓延,整个金融体系受到重击。
第三,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央行认为,系统性风险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从而导致金融服务业遭受破坏或中断的风险。金融稳定委员会对系统性风险的诱发因素作了更详细的解释:系统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来源于经济周期,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外部金融等。而这种风险将对世界金融体系和全球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外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导致部分或整个金融体系的大规模金融服务失败。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风险。
总之,目前尚无明确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定义。从不同角度出发有其相似点:第一,对象并不是唯一的金融机构或市场,全部的金融体系或重要的金融组成部分都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象;第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强,单一或部分的损失会引发整体金融体系的危机,所有金融体系的承重主体要承担其所带来的风险;第三,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体制问题
在宏观调控方面,地方政府希望中央政府放松监管,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在市场中积极活跃,由于监管存在短板,社会总融资和貨币供给的增量过快容易给市场主体造成假象,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错误判断会引起风险变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很难快速纠错,当风险处于极限值。在金融监管体制机制上,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机构层出不穷,风险通过垮境外、跨产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金融监管协调能力亟须调整完善。
(二)治理开放的机制缺陷
在金融机构治理中,国有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企业的战略规划、激励机制、风险意识脱离正轨,出现股东越权、裙带关系盛行和内部人操纵等现象。在对外开放上,与国际通行标准相比较为落后,国内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金融行业竞争力不足、风险抗压能力弱,面对系统性风险、资产泡沫、羊群效应,金融市场并不能有效应对。同时,境内外市场的较大差价吸引部分金融机构忘本根源转而热衷于套利行为。
(三)房地产泡沫风险
2016年,中国居民的抵押贷款利率开始超过家庭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中国房地产市场价值从2004年的32.7万亿上升到2016年的206.7万亿,占居民总资产的53.8%。抵押贷款是我们家庭最重要的责任,占居民贷款总额的60%。抵押贷款也是金融系统最重要的资产,占贷款总额的22%。在某种程度上,房地产泡沫是一种货币现象。居民会通过借款筹集首付款购买房子,不断提高的杠杆率会加大房地产泡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金融机构的隐藏风险
首先,这是金融机构隐藏的第一个风险。当前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严重,近些年金融行业净利润与国企净利润不相上下,显现出金融行业的资金空转和以钱炒钱现象。其次,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的第二隐患。由于金融机构公共性强、外部性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容易失去理性,利益至上。再次,负债错配是金融机构隐藏的第三风险。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存在期限和结构性错配,加上部分金融机构的暗箱操作交易等行为加大了负债错配,引起风险产生。最后,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隐藏的第四大风险。
(五)影子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风险指金融部门不掌握,活跃和存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资金,如地下金融和社会集资款等。近年来,作为影子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万亿。但是,资产管理产品之间存在大量嵌套,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复计算的。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商业银行。银行资本很多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只在体外循环,以钱生钱,这种运行模式很容易导致资产泡沫。
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解决途径
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必要将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全面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下六个方面:
(一)政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消除金融腐败
防范风险的主要政治保证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领导。近些年我国金融领域出现的高层腐败和人为操纵市场等事件表明党的领导在金融体系相对弱化,2015年以来,金融系统的中央管理干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财政单位干部和省级管理干部有30多个受到纪律处分。
(二)预警机制:完善系统风险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尽快符合中国国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比如,美国斯特恩商学院波动实验室研究监测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并对外公布抗风险能力排名和贡献力度。监管各种业务、各类机构、各区域层面中出现的风险来源,加快信息化进程增强信息透明。同时,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和检测的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各类网络借贷平台等非法平台应接不暇,危害经济和社会稳定。
(三)审慎机制:调节房地产市场和银行杠杆
首先,要稳住房地产业的杠杆率。中国当前经济中最大和最困难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方面,要有效调节和控制房地产杠杆率,尽快建立房价稳定、形成长效机制的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房地产市长效机制,以具体比例对房价的涨幅设限,控制市场对房价的合理预期,也可以弱化住宅的投机行为,明确房子的居住属性。同时,我国要加强宏观层面监管,调节控制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杠杆率。其次,要合理调节银行体系的杠杆率。
(四)流动需求:利用系统性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稳定性,金融机构必须具有责任感,提高其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首先,应合理规划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风险和压力,确保机构不破产。其次大型金融机构要成为防止资产泡沫、投身实体经济的领头军。最后大型金融机构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维护市场秩序、降低市场风险。
(五)创新机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
首先,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经济体制的建设。在经济活动中,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应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以确保服务实体经济需求发展。其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与竞争,建立多主体参与的金融服务体系。最后不断加强金融科技领域未来趋势发展研究,理性对待金融新技术。(作者单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