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聋校语文课充满美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的艺术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方面。在语文课堂中加强美的教育,提高聋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从认识美育作用、挖掘美育内容、提高教学艺术美三个方面论述,进行聋生美育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聋校 语文课堂 美育教育
  
  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有艺术美。当课堂教学有了节奏和生气,当教和学都成了生命的快乐和热情的追求,一种特殊的美——课堂教学的美就出现了。这一点,对于聋生来说,尤为重要,一堂优美的课,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提高他们分辩是非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为达到把聋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之目的,也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加强美的教育。那么,如何让美同样充满聋校的语文课堂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设想,浅谈几点拙见:
  
  一、启发聋生智力
  
  语文教师通过课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或人物形象的具体行为,语言,借助其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美、自然景物美和社会生活美,对聋生实施美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有助于开发智力,净化心灵,从而促进聋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美育的启智作用远在几千年前的一些古代教育家就已认识到了。孔子最早提出为学之方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就是说,美育可以激发学生求学的兴趣,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乐事。这一点在聋校教育中是比较明显的。聋校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美育实现的。美育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聋生接受知识不象普通学生那样可以借助视,听觉竺多种渠道来实现,听觉障碍了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只能靠视觉、触觉、动觉、味觉、嗅觉等来感知事物,学习知识。聋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借助于形象具体的艺术手段把教材内容用教学挂图,幻灯,录像,实物,现场参观,形象表演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收起聋生的兴奋和愉悦,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朱自清的《春》,以“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勃勃生气美,艳丽容颜美,健壮身姿美,像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声、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又借助视觉等感官手段,把春天五彩缤纷的花色,蜜蜂的低吟,蝴蝶的翻飞,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眼描绘成了一幅动人的、立体的、充满神韵的春天的清丽明朗的水彩画,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理解透彻。
  
  二、陶冶聋生情操
  
  耳聋的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特点,他们在判别事物的真伪、美丑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往往良莠不分,美丑混淆。他们很容易通过电影、电视录像、书刊等接受一些消极的甚至很不健康的东西。他们在接触社会时,在现实生活中也最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侵蚀,却不自知其非。这与长期得不到应用的美的熏陶是分不开的,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应当坚持经常地对聋生施以美育,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榜样充实他们的头脑,用健康的审美意识去强化他们的美好心灵。
  聋生情感不够稳定,情绪容易冲动,难以理解从对人的道德行为的评价中体验美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要诱发和激化学生审美情感,就要着力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当中,调动其感知和想象的能力,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使学生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情感是文学作品中的生命,鲁讯曾说:“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感到愉悦。”例如:《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等。可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以美冶情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语文审美教育的以美冶情,就是教师凭借美的艺术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润物无声的感染,学生在感受美的形象和理解美的内涵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同化,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陶冶。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的贯彻也需要语文教学,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个美的发现者、美的设计者、美的创造者,更应该是美的播种者——把美的种子播向聋生那一颗颗天真纯洁的心灵,并辛勤耕耘,让他们早日开花结果,为这多彩的世界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333400江西省浮梁县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最近,我县进行大规模的教学布局调整,我校发生了一件令人罕见的奇事。有一位教师,性格孤僻,行为古怪,常生是非,为一点小事就上访告状。今年放暑假后,她举报了本校主管体育用品的人员和校领导,举报内容是在撤并学校登记公物中,私分体育器材。县教育局当即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乡学区组织人员对体育用品进行登记时,校主管人员将所有器材出示,让造册登记,学区登记人员经协商,认为乒乓球及羽毛球属低值易耗品,不予
期刊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观察与实践,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落后或思想品行落后的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包括厌学,不交或少交作业,不参加或少参加学校学习活动,主要科目成绩大多不合格;思想品行落后:指随便迟到、旷课,打架、偷东西,有流氓习惯和较严重的
期刊
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诱思,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探究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一、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做好学生的学法指导    1.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学生是主体  教师与课堂媒体,客观世界客体。因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思路是:发挥各要素自身功能,优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  2.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  演示实验中培养
期刊
【摘要】当前,学生乱吃零食的现象较为普遍。乱吃零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影响学习效率,影响学生品德,还会污染环境,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学生少吃或不吃零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健词】零食危害对策    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60%以上3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实际上,学生乱吃零食,危害很大。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少吃或
期刊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
期刊
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填鸭”,生硬的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假设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我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有12年了,深深地感到:
期刊
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论述,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教育是培养人的精神、发展人的能力的综合性工程,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在人的活动中起着巨大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他们诸方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能自觉地意识到自身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对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是素质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师生之间健康与和谐的情绪,双向交流可以促进学生进步的内因发生积极变化,使之获得持续进步的潜在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它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互相控制,而且是一个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的开放性的系统。因此,为了培养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