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丽江已经成为世人眼中一个可以膜拜的高度。这个高度不仅仅来自丽江对历史的凝练与意识的激扬,更来自人类对那些弥足珍贵的文明与自然的崇高敬意。而囊括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典籍文献)和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三项桂冠,便成为了丽江高度的极致精髓,也成为丽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现自我、走向世界的荣耀见证。
十年长跑,成就非凡
改革开放三十年,丽江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大遗产的申报过程。这十年,是丽江厚积薄发、敢为人先、激流勇进的十年,也是成就丽江现象的最关键十年。正是在这十年里,丽江完成了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到世界级文化和自然旅游圣地的华丽转身。
1994年10月,一次普通的会议,改写了丽江古城的命运。这是省政府召开的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会议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丽江古城申遗正式启动。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首选申报项目。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然而,就在大震后的第18天,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民办遗产中心官员梁敏子女士和理查德先生,在国家文物局郭旃处长陪同下,冒着余震的威胁,亲临丽江古城考察。5月12日至15日,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考察团到达丽江,对丽江古城的申报和今后的保护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单。
2000年10月,丽江开始启动东巴古籍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准备。2002年3月8日,我国第一批4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审定,公布了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纳西族东巴古籍》名列其中,为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创造了条件。2003年8月底,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纳西族东巴古籍》成功荣登《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丽江又一世界级遗产。
1998年2月,云南省建设厅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滇西北“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的报告》,申报工作正式启动。1999年6月,“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科学考察汇报研讨会在丽江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及省内生态学、地质学、景观学、动植物学等方面的著名学者、省直有关部门、“三江并流”区域内的丽江、迪庆、怒江三地州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2000年12月,省政府向国家建设部、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递交(关于上报“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的请示》;同时,“三江并流”中英文申报文本正式上报国家建设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会;2001年12月,李岚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批示同意“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2002年申报自然遗产的意见。2002年10月20日,联合国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吉姆·桑塞尔和莱斯·莫洛依两位专家抵达昆明,分别对迪庆、怒江、丽江“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区域进行实地评估考察。2003年,世界遗产大会在巴黎召开,“三江并流”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至此,丽江三大遗产申报获得全面成功。而丽江,也因此成为了这个世界文明光辉殿堂里一个传奇现象。
丽江现象的自我发现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人类对所在地历史文明、人文艺术及自然生态的最高认同,它们代表着人类曾经的文明形态和大自然赐予的天造奇观。一个地区同时拥有三大遗产,不仅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而正是三大遗产的成功申报,让世界认识了丽江,也让丽江人更全面和深刻地认识了自己那些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丽江从此走上了保护与弘扬的文化和自然发展之路。
正如认定世界遗产的初衷一样,尽管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初的宗旨,并非以商业为目的,而纯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当丽江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一下子带来了旅游的空前繁荣。而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思想观念和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丽江人发现,保持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落后与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延续,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这一发现使丽江前所未有地感到自豪,并形成了自发保护传统和自然的共识。与此同时,世界遗产的申报,也使丽江受到世界最高级别的资源支持,使得保护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种保护——发展——更好地保护的良性循环,使丽江模式备受推崇,也成为丽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收获。
十年长跑,成就非凡
改革开放三十年,丽江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大遗产的申报过程。这十年,是丽江厚积薄发、敢为人先、激流勇进的十年,也是成就丽江现象的最关键十年。正是在这十年里,丽江完成了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到世界级文化和自然旅游圣地的华丽转身。
1994年10月,一次普通的会议,改写了丽江古城的命运。这是省政府召开的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会议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丽江古城申遗正式启动。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首选申报项目。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然而,就在大震后的第18天,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民办遗产中心官员梁敏子女士和理查德先生,在国家文物局郭旃处长陪同下,冒着余震的威胁,亲临丽江古城考察。5月12日至15日,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考察团到达丽江,对丽江古城的申报和今后的保护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单。
2000年10月,丽江开始启动东巴古籍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准备。2002年3月8日,我国第一批4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审定,公布了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纳西族东巴古籍》名列其中,为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创造了条件。2003年8月底,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纳西族东巴古籍》成功荣登《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丽江又一世界级遗产。
1998年2月,云南省建设厅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滇西北“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的报告》,申报工作正式启动。1999年6月,“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科学考察汇报研讨会在丽江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及省内生态学、地质学、景观学、动植物学等方面的著名学者、省直有关部门、“三江并流”区域内的丽江、迪庆、怒江三地州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2000年12月,省政府向国家建设部、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递交(关于上报“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的请示》;同时,“三江并流”中英文申报文本正式上报国家建设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会;2001年12月,李岚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批示同意“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2002年申报自然遗产的意见。2002年10月20日,联合国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吉姆·桑塞尔和莱斯·莫洛依两位专家抵达昆明,分别对迪庆、怒江、丽江“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区域进行实地评估考察。2003年,世界遗产大会在巴黎召开,“三江并流”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至此,丽江三大遗产申报获得全面成功。而丽江,也因此成为了这个世界文明光辉殿堂里一个传奇现象。
丽江现象的自我发现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人类对所在地历史文明、人文艺术及自然生态的最高认同,它们代表着人类曾经的文明形态和大自然赐予的天造奇观。一个地区同时拥有三大遗产,不仅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而正是三大遗产的成功申报,让世界认识了丽江,也让丽江人更全面和深刻地认识了自己那些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丽江从此走上了保护与弘扬的文化和自然发展之路。
正如认定世界遗产的初衷一样,尽管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初的宗旨,并非以商业为目的,而纯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当丽江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一下子带来了旅游的空前繁荣。而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思想观念和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丽江人发现,保持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落后与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延续,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这一发现使丽江前所未有地感到自豪,并形成了自发保护传统和自然的共识。与此同时,世界遗产的申报,也使丽江受到世界最高级别的资源支持,使得保护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种保护——发展——更好地保护的良性循环,使丽江模式备受推崇,也成为丽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