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缺条船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qu8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进入雨季,大雨总是任性。
  一日早上大雨,小编只得拖鞋、短裤出门,一路遇水蹚水,好不酸爽!出地铁站,见马路上积水成河,清澈见底,不禁想撑条舴艋小舟,画面应该也颇为清新。
  到公司,主编在群里发一图,大家瞬间爆笑。图上文字题曰:“我等的船它还不来。”原來,头晚大雨,积水漫淹西二旗公交站,一少年撑伞坐在了垃圾桶上。此图配上文字,立马引起共鸣:“我曾以为,在帝都有套房有辆车,那生活就可以了,直到今天,这个城市告诉我,我还缺条船……”
  不久,群里又来一消息:“主编,我们的船半路抛锚,今天估计要迟到了。”原来新辉小编所乘公交半路遇水熄火,正点上班已是不可能了。主编果断允许,并关心询问:“大家的船都还好吗?”
  唉,你们家的雨也比依萍找他爸要钱那天还要大吗?
其他文献
作文君:在7月刚刚落幕的第十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现场作文比赛中,一篇参赛作文赚足了评委的热泪。作者是一名高一女生,她根据自身经历,写下了与患病母亲间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深深打动了评委,获得了高中组特等奖。究竟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快跟随作文君细细品味吧。  在夏天的日本参加烟火大会,与友人一起逛人来人往的集市,友人兴致很好,买了满满一手提袋的纪念品,我却觉得这里贩卖的东西与国内大同小异,有些无所事
期刊
【适用话题】怀念 朋友 珍惜 活在当下 敬业  李咏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脸长,按过去的戏说叫马脸。长脸说不出好坏,但圆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褒义,俗话说“圆脸一抹搡变长脸”了,就是表明高兴转为生气了。可李咏从不生气,见人永远笑呵呵的,这让他的长脸变得极为生动。  我认识李咏是通过《幸运52》《非常6+1》等节目,尤其对他那五不五六不六的手势记忆深刻,颇有好感。后来他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台节目《咏乐汇》。
期刊
如今姑妈剪掉了她珍爱了大半辈子的麻花辫子,时间的沙将沉默的老水井轻轻掩盖,街上没有了到处吆喝生意的黄包车夫,夏日里再也没有孩子你争我抢地去看露天电影……梨树生活在那个泛黄的年代,最终却也与那个年代一起飘逝。  岁月吞噬了旧容颜,可我還能触碰到它们最初的温度。  每年初春,是梨树一年间最骄傲的日子。那时梨花开得满满的,带着一片圣洁的粉白色,从树冠蔓延到枝头,再到我的眉宇间,最后刻在我的心里。香气氤氲
期刊
【适用话题】教育焦虑 了解与信任 成长烦恼  编者按: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们能有所成,但有时候却因为过于急切走了弯路,就像下文,母亲越是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晚熟的作者就越是在读书方面没有进步,但真正当没有了母亲的这种“关切”,作者反而发现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能量,甚至成了畅销书作家。拉上妈妈一起来感悟成长和人生的奇妙吧!  小时候有一次挨打,是母亲加班回来,疲倦又强打精神,辅导我白天在学校学过的拼
期刊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题记  曾经,天是混沌一片。“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自此之后光明与黑暗就分隔了。曾几何时,我眼中只能看到白纸上的污点,每每检视历史,只能看到黑暗与苍凉。但此刻,我忽然懂得了光明。  《活着》在我眼中曾是黑暗的。命运多舛,死亡多可怖。友庆那样幼小的生命是那样美好、耀眼。他所拥有的是无比澄净纯粹的光明,这使他将生命的火种高高举过头顶,送到黑暗的血盆大口的边缘
期刊
为了让意素准时和素粉們见面,晚上8点,编编们仍然在岗位上奋勇工作。晚上9点,除了进行收尾的素编外,其余编辑打卡撤退。  外面暴雨如注,比依萍去找她爸爸要钱那天还大。正好我和小燕子编辑是一个方向,我俩和大部队告别后就上了地铁。只坐一站地的小燕子甩甩湿漉漉的头发,转而从兜里掏出了手机。嘴里还念念有词:头可断,血可流,手机不能丢。我腹诽:果然是网瘾少女、手机控,你这样,怎么为广大素粉做榜样?  再一瞥,
期刊
谁曾想到,演员朱雨辰在电视剧《奋斗》之后再次出名,居然是以“妈宝男”的形象。在某档综艺节目中,网友惊掉下巴地看着39岁的他,如何被母爱控制,仅有的两次恋爱无疾而终,连独立下厨操办家宴的机会都是一个笑话——冰箱里满满当当装着母亲准备好的半成品,他只需要在镜头前作作秀。母亲的理由是,儿子下厨太辛苦了,心疼。因为心疼,匪夷所思的生活细节充满了黑色幽默。朱雨辰上中戏,宿舍外面长满爬山虎,妈妈要用开水浇死;
期刊
我生來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  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  说一件具体的事吧,有一年暑假我带孩子去书店,自己也想买一本德国作家施林格的《朗读者》。营业员说没有这本书,我自己
期刊
新闻回放  2018年7月11日,一段“8000吨火车开上涪江大桥抗洪”的视频在抖音上爆红,数小时点击量就超过100万。当天上午,持续的暴雨导致四川涪江绵阳段水位暴涨,达到了宝成铁路涪江铁路桥封锁警戒水位。因为宝成铁路涪江大桥是钢梁大桥,自身重量不大。如果洪水继续上涨过大桥主体钢梁,大桥可能被洪水冲走。于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临時调来两车载有8000吨道砟的火车,增加大桥自重,对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北京时间2018年6月8日9时30分,54岁的中国登山探险界代表人物张梁成功登顶北美洲最高峰迪纳利峰。至此,张梁成为首位完成“14+7+2”(登顶全世界所有 14 座 8000 米以上山峰和 7 座七大洲最高峰,并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这一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的中国人。他创造了中国登山探险新历史,也是继韩国人朴英硕后世界上完成这一壮举的第二人。  人物素描 1 坚持将梦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