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既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又对个人的良好素质和人格形成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驱力。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一切有趣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反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主动地汲取知识。
二、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创新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实行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坚持教育的正确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学生在这种宽松教学环境下,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思想活跃,不仅乐于接受知识,而且能主动地获得知识,树立创新精神。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首先拟定出讨论和辩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明理的过程中。如在上课前通过有关新闻发布,让学生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甚至展开辩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指导学生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传统的教学观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备课多从教材和教师出发,备中无人,无的放矢,致使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习方式机械,很难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备学情,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能力、行为习惯、思维特点等来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教学方式,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另外,由于多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采用注入式、满堂灌教学方式,一言堂现象比较普遍,课堂成为“讲堂”,教师成了“讲师”,学生则成不看客、听客,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们的头脑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使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因此,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学、思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四、要鼓励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据说一位外国专家到中国考察,他在一所幼儿园某班教室用粉笔在小黑板上一点,黑板上出现了一个小白点,他问这些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活跃极了:这是星星,这是小虫子,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树上的甜果……各种各样的答案,丰富多彩的想象。接着,这位专家又来到一所中学某班的教室做了同一个动作,提出同样的问题,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粉笔点!”没有一点杂音,专家感叹地说:通过几年的小学教育,学生的思维都被训练成单向或固定的缺乏想象的思维了。
培养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丰富的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力求改变应试教育中求同思维的现象,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重视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对是错,教师都不要轻易表态,对答错的,帮助分析思路,为什么错了,或者从学生的思路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对那些不墨守成规,有创新的学生要及时肯定,鼓励他们求异创新的精神。
五、要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改革教学,注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人这样形象地预言:今后各国的较量,不在战场,而在课堂。国际教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世纪”。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差,遇到疑难问题不会独立思考,依赖性强,听课只注意教师讲的结论,不注意学习思路及方法;概括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思维灵活性弱,应变能力差;正向、集中思维多,逆向、发散思维少;固步自封、固执己见,思维缺乏条理性、系统性。针对这一现实,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还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创新潜能和发挥需要教师的启发和指导,科学地、满腔热忱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已成为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践的舞台,进而引发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永远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创新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驱力。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一切有趣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反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主动地汲取知识。
二、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创新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实行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坚持教育的正确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学生在这种宽松教学环境下,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思想活跃,不仅乐于接受知识,而且能主动地获得知识,树立创新精神。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首先拟定出讨论和辩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明理的过程中。如在上课前通过有关新闻发布,让学生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甚至展开辩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指导学生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传统的教学观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备课多从教材和教师出发,备中无人,无的放矢,致使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习方式机械,很难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备学情,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能力、行为习惯、思维特点等来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教学方式,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另外,由于多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采用注入式、满堂灌教学方式,一言堂现象比较普遍,课堂成为“讲堂”,教师成了“讲师”,学生则成不看客、听客,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们的头脑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使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因此,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学、思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四、要鼓励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据说一位外国专家到中国考察,他在一所幼儿园某班教室用粉笔在小黑板上一点,黑板上出现了一个小白点,他问这些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活跃极了:这是星星,这是小虫子,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树上的甜果……各种各样的答案,丰富多彩的想象。接着,这位专家又来到一所中学某班的教室做了同一个动作,提出同样的问题,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粉笔点!”没有一点杂音,专家感叹地说:通过几年的小学教育,学生的思维都被训练成单向或固定的缺乏想象的思维了。
培养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丰富的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力求改变应试教育中求同思维的现象,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重视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对是错,教师都不要轻易表态,对答错的,帮助分析思路,为什么错了,或者从学生的思路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对那些不墨守成规,有创新的学生要及时肯定,鼓励他们求异创新的精神。
五、要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改革教学,注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人这样形象地预言:今后各国的较量,不在战场,而在课堂。国际教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世纪”。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差,遇到疑难问题不会独立思考,依赖性强,听课只注意教师讲的结论,不注意学习思路及方法;概括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思维灵活性弱,应变能力差;正向、集中思维多,逆向、发散思维少;固步自封、固执己见,思维缺乏条理性、系统性。针对这一现实,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还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创新潜能和发挥需要教师的启发和指导,科学地、满腔热忱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已成为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践的舞台,进而引发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永远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创新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