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既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又具有普遍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101
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指导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要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要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必然性是由若干个偶然性组成并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就是从原始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会因为时间、地点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清王朝的灭亡,其发生的背景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走向了穷途末路,被革命推翻是早晚的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推翻了它的辛亥革命在哪天爆发,经历哪些斗争,最后胜利哪一天到来等,又具有偶然性,它受着国际国内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互相渗透的,偶然中包含必然,必然又通过偶然呈现出来。
二、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历史现象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在一起,不具体分析就很难看清楚事件背后的真相。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比如说世界上很多文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是衰败就是消亡了,为什么中华文明可以延续至今?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当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人总是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成功抵御了外来侵略,从而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教师通过这样分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方,教无定法。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掌握各种方法,做到成竹在胸;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首先,应该注重积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探索大量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因人、因课、因境不同而实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差异而有所区别。比如有的教师不善言辞,但他的动手能力强,适合多运用“演示法”;而有的教师会“忽悠”,这就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等。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群体差异: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历史是一门新增课程,对他们不能过于严厉,要多讲一些故事激起其学习兴趣;对高年级学生却要多做练习,引导其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观察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因课而异”即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明白这节课要讲哪些东西,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如何,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哪些内容应精讲,哪些又该略讲,哪些内容应当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都必须由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环境不同而实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加以解决。总之,初中历史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要善于学习,博采众“法”之长,根据自己施教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而采用恰当的教法,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改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是内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其启发诱导是外因。内因起主要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单纯指教师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正确利用历史课故事性强、生动有趣的优势,进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状态,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不断探索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而努力。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101
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指导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要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要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必然性是由若干个偶然性组成并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就是从原始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会因为时间、地点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清王朝的灭亡,其发生的背景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走向了穷途末路,被革命推翻是早晚的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推翻了它的辛亥革命在哪天爆发,经历哪些斗争,最后胜利哪一天到来等,又具有偶然性,它受着国际国内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互相渗透的,偶然中包含必然,必然又通过偶然呈现出来。
二、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历史现象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在一起,不具体分析就很难看清楚事件背后的真相。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比如说世界上很多文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是衰败就是消亡了,为什么中华文明可以延续至今?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当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人总是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成功抵御了外来侵略,从而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教师通过这样分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方,教无定法。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掌握各种方法,做到成竹在胸;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首先,应该注重积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探索大量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因人、因课、因境不同而实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差异而有所区别。比如有的教师不善言辞,但他的动手能力强,适合多运用“演示法”;而有的教师会“忽悠”,这就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等。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群体差异: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历史是一门新增课程,对他们不能过于严厉,要多讲一些故事激起其学习兴趣;对高年级学生却要多做练习,引导其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观察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因课而异”即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明白这节课要讲哪些东西,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如何,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哪些内容应精讲,哪些又该略讲,哪些内容应当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都必须由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环境不同而实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加以解决。总之,初中历史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要善于学习,博采众“法”之长,根据自己施教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而采用恰当的教法,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改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是内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其启发诱导是外因。内因起主要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单纯指教师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正确利用历史课故事性强、生动有趣的优势,进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状态,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不断探索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而努力。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