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金铜矿含铜废石及酸性废水资源利用实践

来源 :资源再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43grfd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紫金山金铜矿当前金矿开采接近尾声,铜矿湿法、浮选联合开发的大背景下,紫金矿业集团创造性的将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堆浸提铜、浮选顽石入堆浸出收铜、含铜酸性废水资源梯度利用工艺耦合实践,2013年以来,实现顽石累计回收阴极铜超3000t,酸性硐坑水累计回收阴极铜、硫化铜分别近50000t与7000t,平均达标处理低铜酸性废水约1200万m3/年,并实现2014年以来铜矿湿法生产体系年均利润超4亿元,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矿山资源利用、资源再生以及矿山酸性废水综合治理方面具有显著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2021年1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华北五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以视频方式签订了《华北地区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
期刊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rn发改振兴〔2021〕1618号rn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国家开发银行有关分行: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有关要求,现将《“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期刊
传统的垃圾分类“1.0”纯线下模式和“2.0”信息化模式,存在督导人员成本高、居民投放行为数据无法采集、监督机制难以跟进、垃圾费用征收测算缺乏科学依据等现实弊端,使得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进入了“瓶颈期”.从迫切需求出发,亟需运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将垃圾投放设施与AI相融合,推进垃圾分类模式改革,打造社区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的“3.0”模式.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报废机动车拆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rn环办标征函〔2021〕37号rn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和指导报废机动车拆解的环境管理,我部组织对《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348—2007)进行修订,编制形成了《报废机动车拆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1年12月12日前将有关意见反馈我部,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可登录
期刊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蓬勃发展,发展数字经济也是未来十四五的重点目标.服务器为数据中心提供基础计算与数据存储支持.近年来,得益于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与云计算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发展,国内服务器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服务器的回收处理还存在诸多不明朗的方面,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废旧服务器回收利用的现状,旨在引导废旧服务器回收处理的健康发展.
“我是用28个饮料瓶做的.” 这句话将会出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会忽视的地方——场馆清废团队工作人员的衣服上.rn在即将开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可口可乐中国将为冬奥会所有场馆的场馆清废团队提供“温暖包”,一套采用了rPET材质(饮料瓶再生材质)的工作服装.这也是可口可乐中国在可持续包装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实践,这套工作服中除了“我是用28个饮料瓶做的” 的小小标语,还藏着“回收我”、“回头见”、“回来了”等关于循环再生的生动图标.
期刊
12月20日,云南飞速汽车轮毂制造有限公司(“云南飞速”)建设的年产200万件铝合金汽车轮毂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投产仪式在云南富源工业园区项目现场举行.
期刊
随着全球各国对塑料制品按比例使用再生塑料的阶段目标相继明确,我们可以预测,再生塑料在未来几年的需求市场将是持续增长的态势,虽然中国还未出台明确的使用比例目标,但是在全球塑料公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趋势背景下,我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期刊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其合理的处理处置对环境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废旧三元锂电池有价金属的浸出、分离回收技术进行研究.报废三元电池经过拆解、破碎、分离得到正极粉,直接采用硫酸+双氧水浸出,采用分步沉淀法分离,逐步分离回收其中有价金属.Mn2+采用氨水沉淀,在PH=9时,锰能优先沉淀与其他金属离子分离,沉淀率为98.82%,综合回收率为98.32%;Co2+使用碳酸氢钠调节PH=10,钴沉淀率为98.56%,综合回收率为98.10%;Ni2+在氢氧化钠调节PH=12生成Ni(OH)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碳达峰、碳中和再次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