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良性循环运作的社会规则,需要公民具有尊重社会规则的意识。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对初中生尊重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遵循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自主教育理论,对目前学生规则意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通过提高遵守规则的认识、参与规则的制定等方面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学生规则意识的考核评价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规则意识;培养研究
社会需要发展,公民需要自由,但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是需要在遵守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基础之上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是在规则允许之下的自由。近年来,国家通过修宪、颁布《民法典》等立法行为营造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将法治意识、规则意识逐步渗透到每个公民的心中。
但是,当下的一部分初中生却规则意识淡薄,缺乏公共规则意识,违反校规校纪现象较为普遍,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初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利用规则、使用规则以及制定规则的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规则的界定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是道德与信仰的范畴。
二、理论依据
(一)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他认为,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表露出它自己的阶段性。早期儿童是根据外部动因做出他们的道德判断的,这种为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外在性,是一种他律水平的品德。后期儿童已能从主观意向性方面去做出他们的道德判断,这种为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内在性,是一种自律水平的品德。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发展达到自律水平时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品德。
(二)社会学习理论
本世纪70年代前后,许多社会学习理论家对攻击、抗诱、助人、分享、捐献等行为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心理学家班杜拉建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班杜拉认为,人类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表现而学会新的行为反应的。这意味着,学习者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可以不直接做出反应,只需通过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进行学习。因此,班杜拉特别强调示范作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学习中利用言语和想象符号的能力,经过这些符号的中介,人们就能在观察学习中习得行为和预见后果,从而采取措施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模式是从社会学习中获得的,品德学习和其他行为学习的规律并无两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道德行为模式的改变。学习者并非被动地接受环境的示范作用,而是经过自己的认知过程的加工,对示范行为有所取舍,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通过教育传递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使年轻一代社会化并个性化,以便维持社会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比教育提高认知技能对经济的影响重要。教育为学生培养了生产结构所需要的种种个性特征,通过教育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使不同阶段的学生受到不同形式的教育,他们的个性特征也会向不同的社会方向发展。
(四)自主教育理论
自主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生命个体发展性和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自主教育是三自三主的教育,以自知为基礎,以自律为机制,以自强为目标,在有主见的前提下主导自己的人生,即两个方向,六个维度:两个方向是发展性和主体性,六个维度是自知、自律、自强、主导、主见、主动,也即三自三主。从人的内在成长与发展出发,关注个体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思维意识的培养,尊重个体的思维差异,是促进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规划、自主创新、自主发展,追求自强自立的教育体系或教育理念与过程。
三、学生规则意识培养途径与成效
(一)学生规则意识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存在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到目前初中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和规则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遵守规章制度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调查中有70%左右的学生认识不到规则意识在个人成长中及作为社会公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遵守规则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二是对于规则的概念不能正确理解。调查中有5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规则和制度,没有规则意识,说不出中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三是在遵守规则方面自律性较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自觉遵守各方面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教师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一时遵守学校的制度,但不能坚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较少,有的是不能遵守。四是还有一小部分想不到遵守规章制度,所以经常违反纪律。
2.解决策略。针对目前学生在规则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策略,以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制度,树立规则意识,对遵守规则形成自觉行为。一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到遵守规则在人的成长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制定整理学校相关制度及社会规则,使学生知道作为学生和社会公民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组织学生学习并充分理解规则的内容,熟记于心。三是要探索制定学生遵守规则和树立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强化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使学生将遵守各种规则落实到行动当中,并逐渐成为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规则意识;培养研究
社会需要发展,公民需要自由,但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是需要在遵守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基础之上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是在规则允许之下的自由。近年来,国家通过修宪、颁布《民法典》等立法行为营造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将法治意识、规则意识逐步渗透到每个公民的心中。
但是,当下的一部分初中生却规则意识淡薄,缺乏公共规则意识,违反校规校纪现象较为普遍,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初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利用规则、使用规则以及制定规则的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规则的界定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是道德与信仰的范畴。
二、理论依据
(一)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他认为,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表露出它自己的阶段性。早期儿童是根据外部动因做出他们的道德判断的,这种为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外在性,是一种他律水平的品德。后期儿童已能从主观意向性方面去做出他们的道德判断,这种为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内在性,是一种自律水平的品德。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发展达到自律水平时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品德。
(二)社会学习理论
本世纪70年代前后,许多社会学习理论家对攻击、抗诱、助人、分享、捐献等行为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心理学家班杜拉建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班杜拉认为,人类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表现而学会新的行为反应的。这意味着,学习者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可以不直接做出反应,只需通过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进行学习。因此,班杜拉特别强调示范作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学习中利用言语和想象符号的能力,经过这些符号的中介,人们就能在观察学习中习得行为和预见后果,从而采取措施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模式是从社会学习中获得的,品德学习和其他行为学习的规律并无两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道德行为模式的改变。学习者并非被动地接受环境的示范作用,而是经过自己的认知过程的加工,对示范行为有所取舍,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通过教育传递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使年轻一代社会化并个性化,以便维持社会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比教育提高认知技能对经济的影响重要。教育为学生培养了生产结构所需要的种种个性特征,通过教育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使不同阶段的学生受到不同形式的教育,他们的个性特征也会向不同的社会方向发展。
(四)自主教育理论
自主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生命个体发展性和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自主教育是三自三主的教育,以自知为基礎,以自律为机制,以自强为目标,在有主见的前提下主导自己的人生,即两个方向,六个维度:两个方向是发展性和主体性,六个维度是自知、自律、自强、主导、主见、主动,也即三自三主。从人的内在成长与发展出发,关注个体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思维意识的培养,尊重个体的思维差异,是促进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规划、自主创新、自主发展,追求自强自立的教育体系或教育理念与过程。
三、学生规则意识培养途径与成效
(一)学生规则意识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存在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到目前初中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和规则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遵守规章制度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调查中有70%左右的学生认识不到规则意识在个人成长中及作为社会公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遵守规则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二是对于规则的概念不能正确理解。调查中有5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规则和制度,没有规则意识,说不出中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三是在遵守规则方面自律性较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自觉遵守各方面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教师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一时遵守学校的制度,但不能坚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较少,有的是不能遵守。四是还有一小部分想不到遵守规章制度,所以经常违反纪律。
2.解决策略。针对目前学生在规则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策略,以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制度,树立规则意识,对遵守规则形成自觉行为。一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到遵守规则在人的成长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制定整理学校相关制度及社会规则,使学生知道作为学生和社会公民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组织学生学习并充分理解规则的内容,熟记于心。三是要探索制定学生遵守规则和树立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强化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使学生将遵守各种规则落实到行动当中,并逐渐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