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矮子观场”,创建活力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sun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治课堂要以多元的课程资源滋养课堂,激发兴趣;用角色的相互翻转演绎课堂,体验生成;用模式的变革创新激活课堂,展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摒弃“矮子观场”现象,创建活力课堂。
  关键词: 矮子观场 多元课程 角色翻转 模式创新
  在思想政治听课活动中,我经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或者课本中的说法与观点少有质疑,鲜有不同看法,若碰到老师引领不到位,学生则通常异口同声地说“对,是”附和,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矮子观场”。“矮子观场”一词出自明朝李贽《续焚书·圣教小引》:“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比喻为只知道附和别人,没有主见。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在一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眼中就是“小科”,其存在的意义是学生“考试的需要”,课堂上多为照本宣科式的理论宣传,完全忽略其所特有的教育地位与功能。这种考试功利远远大于致用功利的潜意识造成思想政治课堂上众多“矮子观场”的现象。在课堂上难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极大挫伤思想政治课独特教育功能的发挥。思想政治课上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摆脱“矮子观场”的现象,关键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论辩观点、澄清思想、培养个性的主阵地。
  一、用多元的课程资源滋养课堂
  课堂上学生充当“矮子”,多数原因是教材内容较为固定陈旧,吸引不了学生眼球,提不起兴趣。因此,克服课堂资源单调性,开发补充多元课程资源,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沃土。长期以来,政治老师依托教材和课程标准等相对固定的课程资源授课,强调依纲据本,过于依赖静态的教学资源,缺乏动态资源的有效补充,达不到与时俱进,失去了课程资源的生活化立足点,难以切入当代中学生发展个性的需求,无法附和产生共鸣,结果就是“矮子观场”,死记硬背,自然无独到的见解。
  教师应该树立新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价值意识,拓展课程资源,有效实现学习内容由教材转向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成长,才有可能在需求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首先,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万变不离其宗”原则。所谓的“宗”就是教科书和《课程标准》。教科书和《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识,进行适度挖掘,联系实际,优化教学资源,这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关键要求。如果违背原则和要求无底限、无选择地开发资源,那么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功能不仅消失殆尽,反而南辕北辙,培养出来的不仅是“矮子”,更是“傻子”、“疯子”。
  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立足生活,抓住时政,捕捉生成性资源。只有多元化,才能确保多样化,才能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和层次的需要,有效防止课堂重新落入“用教材教教材”的单调性的空洞说教中,并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思想政治学科的时政性、生活性的特点,注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立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才能获取最原生态的最具活力的动态课程资源,大到国际时政、会议精神,小到身边琐事,只要有教育意义,则皆可取用。这些原生态课程资源保住课堂的一片生机,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内容的可亲、可信、可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有效避免“矮子观场”的现象。
  总之,在原则中灵活选择课程资源,在多元资源中灵活运用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调动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出的就不是整齐划一的“矮子”,而是鲜活灵现的“高富帅”。
  二、用角色的相互翻转演绎课堂
  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展示欲都是与生俱来的,当学生将这种本能渗透在学校的标准化教学中,这种本能就被扼杀得差不多。实际上,多年来的课改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真正落实到课堂上,不知不觉又回到老路上,听到的仍是老师“喋喋不休”地说教,学生“不厌其烦”地读记。纵观效果,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亲身参与的生成其实就是“灌输”,这种“灌输”只会抹杀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只会附和,没有生成共鸣,学生就是“矮子”。因此,重新定义角色,让学生走上舞台,当演员,不作看客,才能真正摆脱“矮子”心态,成为课堂主人。
  首先,教师的角色应由演员转变为导演。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多是宣道者,把自己当成演员,扮演课本剧中各种各样的角色,其中滋味唯有自知,学生则是观众,坐观其戏,落得清闲,至于能否体验到其中滋味,认同与否要看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如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更多教师认为教师的功用应在于课堂的布局、价值的导引、疑难知识的剖析上,至于剧情的演绎与展开,剧情生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靠学生自己。教师应当好导演,把好剧情方向,指导到位,无需亲历亲为。
  其次,学生的角色应由观众转变成演员,教师导演剧本(教材与课标),学生演绎剧本,在演绎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认知与看法,置疑产生问题,问题推动生成,就可以让课堂进入良性循环。这种在可控制中的学习自由,既可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又可以确保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不至于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展示欲。“实践出真知”,自己扮演,自己体验才会来得更深刻,更有深度,情感才会得以认同,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清闲而一无所有。
  台前幕后,角色互换,同样的剧本,就会有别的演绎,把舞台还给学生,必能给学生一片自由成长的蓝天,真正回归教育本质。
  三、用模式的变革创新激活课堂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室,教室内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决定学生的未来,决定学校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之广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拥有很多个性化的想法已经帮助他们远离“矮子”的行列,那种仍将学生当做“矮子”,要求齐声附和的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硬件保证。模式之于课堂框架的构建,犹如制度之于国家体系的构建,尤其在课改启动初期,由于教师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彻底等因素,没能娴熟驾驭课堂。课堂模式的构建就是明确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用硬性捆绑的方式帮助老师前行。在学校课改中,走过借鉴、吸收、融合、创新的道路,现在形成一套“三环五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起到很好的效果。“三环五学”就是先行预习环节(目标导学)、互动研讨环节(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课堂检测环节(检测评学)。“三环五学”相互交叉,相互支持,严格限制教师的讲,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假以时日,教师与学生入戏,配合默契,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真正摒弃“矮子观场”的现象就为时不远。
  其次,课堂操作上要少教多学,让学生动起来。生成体验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多学、多说、多做,学生能自学完成,我们不讲;小组能研讨生成,我们不讲。在由点到面的过程中,应该培训好学科组长,让他们带动全组成员,实现“兵教兵,兵练兵”的功效,以情绪和能力激发全体学生参与,防止个别学生充当看客。有了参与,必能生成,有了感悟和看法,课堂呈现多样化,焕发无限活力。
  总之,在课堂模式硬件保障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软硬兼施”,彻底摒弃“矮子观场”的现象,还原教育本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克服“矮子观场”的现象,让思想政治课堂重焕生机与活力,我们一直在路上,且行且反思。
  参考文献: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2.
  [2]吴飞.和易以“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纪律性训练不足,存在拖拖拉拉现象;课前准备效果差,上课准备匆匆忙忙;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领悟效果不足;缺乏坚韧的毅力,勇于超越意识欠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通过“10秒钟”训练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课前精心准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注意力集中训练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鼓励激发学生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常规教育
本文介绍了在北京万东集团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MIS)一期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较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和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特点及澈程。经一年多实际使用证明,系统运行正常、
摘 要: 思想政治教学要将创新思维带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文章就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式  一、激发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校倡导教师既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欣赏学生的优点,还要接纳学生的缺点,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孔子曰:“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