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5日至20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晨光文学社到英国进行了采风活动。16天的时间,“晨光”的足迹从英格兰至苏格兰,几乎踏遍了整个英伦土地。无论是泰晤士河畔的伦敦眼、伦敦塔、大本钟,还是旁边的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无论是白金汉宫门口威武豪华的仪仗队,还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肃然起敬的诗人角;无论是剑桥的秀美诗意,还是牛津的沉重大气;无论是约克爱丁堡的古代城堡,还是温德米尔湖区美丽的自然风光;无论是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童年故居,还是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和她妹妹玩耍嬉戏的后花园……诸多名胜让同学们目不暇接、流离忘返。
这次活动,为同学们拉开了通向外面世界的一扇门,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家园、学校,去认识更广阔的天地。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了大家生命的境界和高度,为实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提出的培养“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具有国际情怀”的创新型人才目标做出了贡献。晨光文学社指导老师侯贵平表示,未来会将这样的活动一年年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具有这样真正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才是对学生有益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愿以此共勉!
剑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想起剑桥,便想起这首诗,想起这首诗,我便无法按捺自己蠢蠢欲动的心。剑桥,就在前面!铺满鹅卵石的幽静小巷,华丽的学院庭院,人潮拥挤的购物大街……这一切,构成了这座美妙的小城,英格兰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漫步于三一学院,一股浓郁的庄严肃穆感染了我:这里的一切都是整齐、有秩序、有规矩的。打理得方方正正的草坪,形状规则的学院楼,一切线条都是笔直的,仿佛在这里不允许一点失误。国王学院却不一样,这里被一种文化气息所包裹,每处都包含一个美丽的故事。两种不同风格的学院被康河完美地连接起来,康河却固守着自己的特色,它和哪边都格格不入,却又和哪边都息息相关。木船的三分之一陷入水中,时不时有几只野鸭游过,水声汩汩,竹篙轻点,一切是那么美好,一切是那么自然。
英国红
一直以为红色是中国独爱的颜色,来到英国才知道这个国家也钟爱红色。
伦敦的路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双层大巴车,红红的、高高的像是个巨型汉堡在喧闹的街上游行。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代表团8分钟的表演中也有一辆鲜艳的红色双层巴士出场,可见它在英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英国街头独有的红色电话亭也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再看看街头随处可见的红色信筒,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英国的皇家卫兵——他们头戴熊皮高帽,身着红色礼服,和我们常见的绿色军服截然不同。我们非常幸运地赶上了一次白金汉宫门口的皇家卫兵交接仪式,仪式非常隆重,皇家卫兵在乐曲中进行各种队列表演,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在这众多“英国红”中,我最喜欢礼品店中身穿各种红色服装,活泼可爱的泰迪熊,我买下两只,其中一只就身穿卫兵服饰,它们伴我游遍英国,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分享会
每天饭后的分享会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分享会由主持、主讲、讨论、评审几个环节组成。
首先由主持拉开分享会序幕,总结一天的行程,邀请主讲介绍文学巨匠和作品。主讲内容形式多样,有的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作者,有的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朗诵作品,有的则用流利的英文饱含深情地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我们热情高涨,精心策划着自己的演讲主题,生怕自己的介绍不够有新意,落在别人后面,像是在认真地进行着一场演讲比赛。
接下来是分享一天的感受,从刚开始的拘束放不开,到后来争先恐后的发言、辩论,分享形式越来越多样,唇枪舌战,妙语连珠,好似一场激烈的辩论会现场。文学社指导老师侯老师在一旁微笑着细细聆听我们的分享,还不时为我们拍照,看着我们这群热情有朝气的徒儿们,他心中一定充满喜悦之情。
每次分享后,侯老师都会加以点评。通过他的详解,让我们更深入地感知那些巨著的精华所在,对生活更多了份深深的感悟。
音乐课
第四天的下午,我们到伦敦一所学校上课,讲课老师非常有趣,他组织我们表演情景剧:让我们几个中国学生表演老师,其他人表演学生,老师的任务则是听学生们唱歌,然后评选出最棒的那一组,歌曲必须是自创歌曲,还要有一个很酷的开场白。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组,他们用《baby》的伴奏加上自己谱写的歌词,尽管只唱了一小段,但她们很认真、很投入,配上的歌词也非常贴切、有趣。相形而言第二组的表演就略显单调,只有一个男生卖力地唱歌,其他两个女生则扮演了“观众”的角色。于是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是第一组取得了胜利。
获胜组的同学回忆: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将音乐课举办成了一场小型版的“中国好声音”。我们有四个裁判,其余六个人分成两组进行PK。我们组在准备时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要选择一首合适的歌曲,我们三人同时会唱的歌曲很少。争论了半天,最后选定了贾斯汀·比博的《baby》。下一步就是开始改歌词,我们没有学过特别深的歌词改法,所以只好马马虎虎地改一改,看得过就行。就这样,到最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排练了,不过还好我们三人都没有音准问题,所以合练了两三遍就已胸有成竹,再看看对手正手忙脚乱地不知道干什么,最后,意料之中我们队胜出了。
舞会
在英伦的第四天晚上,我们去参加了舞会,这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舞会呢!还没进门就听到超有节奏感的音乐,我们立刻冲了进去。然而眼前的一切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本以为这个舞会很正式,需要邀请舞伴跳华尔兹。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灯全都暗着,只亮着一些彩色的灯,跟舞厅效果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很不适应,大家围成一个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就融了进去,还带动着几个台湾人和日本人组成了“亚洲超级舞团”。我们一起尖叫,一起跳舞。在这种场合,无论你学没学过跳舞,这里都是你的舞台。中间有学校的老师在舞台上领舞,我们便全部排好队站在台下跟着跳,每个人学得都很认真,到最后大家的动作整齐划一。
因为我是要和我们队唯一一个男生比赛舞蹈的女生。我们都认认真真地化了一点淡妆,然后迫不及待地冲下楼来到舞厅,这时舞会已经开始了。我们进去一看,大吃一惊,大家都在那里即兴发挥,想怎么跳就怎么跳,一些不会跳舞的也都在那里凑热闹。我们愣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移动步伐走到舞台中央。我和那个会跳舞的男生带领着大家开始慢慢跳起舞来,但忘了舞蹈老师所教的一些舞蹈动作,便由自己来编。很快我们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所有人将我们围了起来,和我们一起跳。这时候,伙伴们推荐我去跳一支舞蹈,我恭敬不如从命,在大家的注目下自创了一支舞蹈,回想着曾经在舞蹈队中和队员们的点点滴滴,回想着老师那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舞姿,心未动,四肢已动,我仿佛遨游于天外,不闻不见周遭任何情景,缓缓跳出一支“无名舞”。音乐接近尾声,我最后做了一个滑步结束了这一段舞蹈,然后向大家鞠躬表示感谢,又回到了大家的行列当中。此时我与那个男生的比赛输赢已经无人在意了,因为我们同样为胜者,因为我们展示出了真实的自己。
作者:关迪、徐中一、李享、张天明
这次活动,为同学们拉开了通向外面世界的一扇门,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家园、学校,去认识更广阔的天地。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了大家生命的境界和高度,为实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提出的培养“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具有国际情怀”的创新型人才目标做出了贡献。晨光文学社指导老师侯贵平表示,未来会将这样的活动一年年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具有这样真正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才是对学生有益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愿以此共勉!
剑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想起剑桥,便想起这首诗,想起这首诗,我便无法按捺自己蠢蠢欲动的心。剑桥,就在前面!铺满鹅卵石的幽静小巷,华丽的学院庭院,人潮拥挤的购物大街……这一切,构成了这座美妙的小城,英格兰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漫步于三一学院,一股浓郁的庄严肃穆感染了我:这里的一切都是整齐、有秩序、有规矩的。打理得方方正正的草坪,形状规则的学院楼,一切线条都是笔直的,仿佛在这里不允许一点失误。国王学院却不一样,这里被一种文化气息所包裹,每处都包含一个美丽的故事。两种不同风格的学院被康河完美地连接起来,康河却固守着自己的特色,它和哪边都格格不入,却又和哪边都息息相关。木船的三分之一陷入水中,时不时有几只野鸭游过,水声汩汩,竹篙轻点,一切是那么美好,一切是那么自然。
英国红
一直以为红色是中国独爱的颜色,来到英国才知道这个国家也钟爱红色。
伦敦的路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双层大巴车,红红的、高高的像是个巨型汉堡在喧闹的街上游行。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代表团8分钟的表演中也有一辆鲜艳的红色双层巴士出场,可见它在英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英国街头独有的红色电话亭也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再看看街头随处可见的红色信筒,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英国的皇家卫兵——他们头戴熊皮高帽,身着红色礼服,和我们常见的绿色军服截然不同。我们非常幸运地赶上了一次白金汉宫门口的皇家卫兵交接仪式,仪式非常隆重,皇家卫兵在乐曲中进行各种队列表演,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在这众多“英国红”中,我最喜欢礼品店中身穿各种红色服装,活泼可爱的泰迪熊,我买下两只,其中一只就身穿卫兵服饰,它们伴我游遍英国,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分享会
每天饭后的分享会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分享会由主持、主讲、讨论、评审几个环节组成。
首先由主持拉开分享会序幕,总结一天的行程,邀请主讲介绍文学巨匠和作品。主讲内容形式多样,有的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作者,有的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朗诵作品,有的则用流利的英文饱含深情地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我们热情高涨,精心策划着自己的演讲主题,生怕自己的介绍不够有新意,落在别人后面,像是在认真地进行着一场演讲比赛。
接下来是分享一天的感受,从刚开始的拘束放不开,到后来争先恐后的发言、辩论,分享形式越来越多样,唇枪舌战,妙语连珠,好似一场激烈的辩论会现场。文学社指导老师侯老师在一旁微笑着细细聆听我们的分享,还不时为我们拍照,看着我们这群热情有朝气的徒儿们,他心中一定充满喜悦之情。
每次分享后,侯老师都会加以点评。通过他的详解,让我们更深入地感知那些巨著的精华所在,对生活更多了份深深的感悟。
音乐课
第四天的下午,我们到伦敦一所学校上课,讲课老师非常有趣,他组织我们表演情景剧:让我们几个中国学生表演老师,其他人表演学生,老师的任务则是听学生们唱歌,然后评选出最棒的那一组,歌曲必须是自创歌曲,还要有一个很酷的开场白。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组,他们用《baby》的伴奏加上自己谱写的歌词,尽管只唱了一小段,但她们很认真、很投入,配上的歌词也非常贴切、有趣。相形而言第二组的表演就略显单调,只有一个男生卖力地唱歌,其他两个女生则扮演了“观众”的角色。于是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是第一组取得了胜利。
获胜组的同学回忆: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将音乐课举办成了一场小型版的“中国好声音”。我们有四个裁判,其余六个人分成两组进行PK。我们组在准备时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要选择一首合适的歌曲,我们三人同时会唱的歌曲很少。争论了半天,最后选定了贾斯汀·比博的《baby》。下一步就是开始改歌词,我们没有学过特别深的歌词改法,所以只好马马虎虎地改一改,看得过就行。就这样,到最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排练了,不过还好我们三人都没有音准问题,所以合练了两三遍就已胸有成竹,再看看对手正手忙脚乱地不知道干什么,最后,意料之中我们队胜出了。
舞会
在英伦的第四天晚上,我们去参加了舞会,这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舞会呢!还没进门就听到超有节奏感的音乐,我们立刻冲了进去。然而眼前的一切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本以为这个舞会很正式,需要邀请舞伴跳华尔兹。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灯全都暗着,只亮着一些彩色的灯,跟舞厅效果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很不适应,大家围成一个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就融了进去,还带动着几个台湾人和日本人组成了“亚洲超级舞团”。我们一起尖叫,一起跳舞。在这种场合,无论你学没学过跳舞,这里都是你的舞台。中间有学校的老师在舞台上领舞,我们便全部排好队站在台下跟着跳,每个人学得都很认真,到最后大家的动作整齐划一。
因为我是要和我们队唯一一个男生比赛舞蹈的女生。我们都认认真真地化了一点淡妆,然后迫不及待地冲下楼来到舞厅,这时舞会已经开始了。我们进去一看,大吃一惊,大家都在那里即兴发挥,想怎么跳就怎么跳,一些不会跳舞的也都在那里凑热闹。我们愣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移动步伐走到舞台中央。我和那个会跳舞的男生带领着大家开始慢慢跳起舞来,但忘了舞蹈老师所教的一些舞蹈动作,便由自己来编。很快我们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所有人将我们围了起来,和我们一起跳。这时候,伙伴们推荐我去跳一支舞蹈,我恭敬不如从命,在大家的注目下自创了一支舞蹈,回想着曾经在舞蹈队中和队员们的点点滴滴,回想着老师那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舞姿,心未动,四肢已动,我仿佛遨游于天外,不闻不见周遭任何情景,缓缓跳出一支“无名舞”。音乐接近尾声,我最后做了一个滑步结束了这一段舞蹈,然后向大家鞠躬表示感谢,又回到了大家的行列当中。此时我与那个男生的比赛输赢已经无人在意了,因为我们同样为胜者,因为我们展示出了真实的自己。
作者:关迪、徐中一、李享、张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