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谈紫砂绞泥“布道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onak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意识形态500余年,“紫砂文化”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存于世,集书法、篆刻、金石、印章、诗文、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容泥绘、彩绘、堆绘、绞泥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很好的文化艺术表现载体:不仅是茶人的最爱,亦是收藏界、文化界、陶艺界的一朵奇葩。千年陶都,也正是有了薪火相传的传承性,有了触类旁门善于借鉴、文化移植、艺术创作的创新性,才有今天紫砂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艺术氛围。
  1 构思创作,得其传心
  紫砂绞泥工艺,直接借鉴了唐朝的“绞胎”技艺,即是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泥料进行捶打、压制、裁切等工序制作,并通过纵横切面的截取,而展现出泥料本身挤压后的平面纹理视觉效果,再通过紫砂壶艺打泥片、围身筒成型,从而自然表现出紫砂壶面的绞泥神韵及效果。这种艺术效果不是可以添加或者装饰的,而是直接运用其自然纹理的不同效果,展示出来其独特的神韵。
  “布道壶”(见图1)的创作,是在继承传统绞泥技艺创作的同时,研究、实践、论证其艺术表现形式及外观效果,自然纹路动静之态及原生态健康体系.附加值增减与艺术价值大小等问题后,运用到方器创作之中。一方面将传统绞泥技艺的传承移植到手工技艺创作体系之中:另一方面是通过绞泥的运用,装饰在方器之上。两者的结合达到了文化艺术价值I+I≥2的效应.成为收藏爱好者选择的新款式,是紫砂技艺之中又一个新层次的提升。因此.创作此壶既有推陈出新的胆识.也有顺其自然的理念。
  2 玄妙自然,—壶方圆
  “布道壶”是个人方器作品中运用绞泥技艺创作的又一件新款式,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技术性、理论性的作品。一方面,“布道壶”以方器为主题形态.将原有“方”刚正、锋芒、端庄的呆滞感,寓于“圆”中,“方中寓圆,圆中寓方”,方圆之间是体现传统儒家中庸思想,并以世人称之圆滑的圆润感表之于外,化刚强为柔润,既是“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低调”与“谦虚”,也是成熟的标志,而不是显示整件作品的锐气,隐藏锋芒,处“中庸”以为之大境界。
  绞泥技艺的运用,是在壶身与壶钮上。因为整件作品是通过全手工打泥片,然后通过围身筒的技艺技法创作完成的.因此将不同的泥料挤压、拍打、裁切、打泥片、围身筒等一系列的处理。通过泥料本身的纹理进行自然的成型与搭配烧制,而形成的整件作品的“艺术存在”。烧成后,整件作品正面的纹理效果,既有前期的虔心规划,也有后期烧制火候变化形成的自然纹路,而且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烧制的火候不同,其纹路的颜色深浅、浓淡及走势有一定的变化。
  所以整件作品.器型遵循儒家的中庸思想,绞泥技艺顺从道家道法自然的玄妙之巧,一个积极出世中庸为上,一个寻道自然无为而成其真的思想内涵,整件作品可谓是心手合一,也可以说道器合一。
  紫砂壶的手工成型技艺、紫砂绞泥技艺的移植嫁接,尽管不是原创,但都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技术进步与技法创新。“布道壶”运用此两种技艺创作,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现代思想的高歌与创新,才形成了其形态的传统思想内涵的表现形式,成就了其壶身玄幻奇妙的纹路色彩,这是对技艺的传承,也是一种对文化艺术的尊重。
  3 结语
  一样的手工技艺传承,不一样的技法创作传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才形成了紫砂文化艺术独具特色的大氛围。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紫砂手工艺创作者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把紫砂文化艺术一次次推向高潮。“布道壶”的成功创作,离不开大环境下的思想开放,离不开前辈们探索紫砂技艺技法的努力.也正因为有了传承,才有了生生不息的紫砂。
其他文献
本报讯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发出通知强调,要充分认识保障化肥供应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并在春节前就未雨绸缪,在生产、运输、为农服务等各个
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生产和施用均为世界第一。世界化肥增长有一半的贡献来自于中国。
本报讯 近日.兰花集团阳化分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成功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公司的合成氢与尿素不平衡问题.不仅实现了盈余液氯的充分利用,更使尿素产量大幅提升,每月可增产1500吨,增加
本报讯近日,辽宁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聚氨酸增效肥料”项目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技术路线可行、数据可靠、研制聚氨酸增效肥料符合国家循
紫砂壶自诞生以来便一直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文化属性决定了深刻的情感寓意,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手工艺品的独到之处所在。浸润着温暖的茶汤,紫砂壶氤氲岁月流长,将丰富的内容渗透进浓浓底蕴,从而生发出妙趣无限的共鸣力。  在漫长的紫砂壶发展历程中,陈曼生可以说是一位具有承上启下历史意义的重要文人,他将紫砂壶的人文意义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其中,“曼生十八式”就是由他设计,紫砂艺
唐科(唐可) 工艺美术师出生于1972年10月。1989年毕业于陶瓷职业学校,随后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深造,进行素描、白描、书法、色彩、雕塑的系统学习,并开始从事紫砂陶雕塑与茶
宜兴紫砂壶数百年来不断发展,凝聚了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历经创新、继承、再创新的过程,使得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审美情趣的紫砂壶爱好者都可寻得自己喜爱的款型。紫砂壶的造型类别,可分为几何形态、自然形态、筋纹形态,这三类造型几乎包容万物,这又是紫砂壶形制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但有的壶型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态,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如“六方掇球壶”(见图1)
耿建杰,现任青岛平度市嘉和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近日在参加一家化肥企业的经销商年会中,这位从事化肥行业多年的农资人在自己的发言中介绍了从创业者到收获者历经的酸甜苦乐,也
紫砂壶集实用、艺术、人文于一体,同时融入文学、绘画、书法、篆刻、金石等诸艺术于一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美感,它的美兼容并蓄,十分丰富,作为以紫砂泥抟造而成的艺术作品,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无锡市,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均陶),2014年受聘担任《江苏美术史》,《江苏民间艺术史研究》特约研究员。均陶堆花作品“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