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初中语文阅读的新尝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是极不乐观的。笔者在农村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深感农村语文课外阅读的薄弱,与城镇学生相比,知识面极其狭窄,阅读能力低下,作文内容贫乏。而这种差距,与农村语文阅读的缺失有着莫大的关系。
  本人曾在初三与初一同时作过一个关于语文课外阅读的调查,发现调查结果竟然十分相似。大部分初三学生阅读过的名著竟然还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四大名著中只有《水浒传》、《三国演义》少数人读过。在许多学生眼中课外读物就是作文书,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毫无变化,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籍。至于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三年不少于2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对于农村大部分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遥不可及。
  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造成阅读理解能力差,作文教学难以有效展开,一直是我进行语文教学的心病。吕叔湘说:“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须从实际出发。”陶行知也说:“中国乡村教育的出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针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我意识到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必须合乎农村的实际,既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又要切实可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我将《读者》作为学生的主要课外读物,并加以合理的安排与指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学们亲切称之为“周五,我们与《读者》有个约会”。
  农村学校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解决“书源”问题。选择《读者》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比较吻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农村缺少课外阅读的氛围,农村学校藏书有限,多已老化,且很少对学生开放;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不如城镇学生的家长,家中有藏书的极少,有书房的更少;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书店(有,也只卖教辅书),没有报刊亭,学生无书可读,绝大部分学生都将时间花在了“看电视”和“玩”上,许多学生即使阅读,内容也极为狭窄,品味也不高,完全凭自己兴趣。农村学生平时阅读量少,理解能力不够,我曾向一些学生推荐一些长篇名著,许多人读不完,更有学生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一些名著他们读不懂,读起来感到枯燥。于是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遭到部分学生的抵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读者》就是这样一种既让学生喜欢,又有品味,学生读后又有收获的好读物——而且易于得到——本人一直有在旧书摊淘书的习惯,我在市区的旧书摊一气买得2000年以来的各期旧《读者》七十余本,后又不断添置,学生人均近两本。购买旧《读者》花费甚小,每本只须一元,学生只须从零花钱省下,就能保证每人一本,实在是花小钱办大事。陶行知说:“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我信然!
  当然,选择《读者》作为课外读物,更重要的是能针对当前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顽疾。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拥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新课程标准中“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范围要广。而“广博”正是《读者》的特色,其视野的开阔和涉及领域的广泛性,正是获得学生喜爱的原因,它博古通今,贯通中外的“百科全书”的特色,正是解决学生知识面狭窄的良药,要治愈作文“贫乏”的致命伤,“周五,与《读者》有个约会”正是其中的一味良方:我每周五将《读者》发给同学,人手一册,利用双休日时间阅读,星期一收回。由于《读者》篇幅短小,一期64页约15万字,较为浅显,不深奥,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看完,又主要在双休日完成,减少了学生“看电视”和“玩”的时间,得到了家长的欢迎。
  解决了农村学生“读书难”的实际问题,仅仅是开展课外阅读迈出的第一步,若要真正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完成课外阅读的积累,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开展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易于操作,才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读书札记,广泛摘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位同学准备一本硬面抄,每周一都必须交上来一则不少于两页纸的读书札记,摘录的内容可以是名篇佳作、精彩片断、格言警句乃至于幽默笑话均可,但每则摘抄后需有1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应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课前3—5分钟推荐《读者》一篇好文章
  每节课前都会邀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向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并且将所推荐的文章用稿纸抄好,挂在班上,供同学阅读,一个月后,再进行装订,称为“美文荟萃”。“好文章是拿来与众人分享的”,你推荐一篇好文章,班上其他同学都分享了其中的情感。用时甚少,却受益颇大,持之以恒下去,对学生的读、说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我总是对每位登台的同学加以鼓励,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读者》阅读课——《读者》延展课——《读者》交流课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语文老师必须身体力行,深入其中,要能起到带动作用。每周,我都会将周五的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可以将它上成一节《读者》阅读课:同学们不讨论,不出声,安静阅读——安静阅读是一种读书的境界,我希望同学们去领会这种境界。也可以上成一节《读者》延展课:我精心选择一则文章,由我朗读推荐给大家,然后,由大家发挥联想:你想到了什么文章,你为何有此感想,这些文章有个什么主题,等等——课外的延展是一种学习能力,我希望同学们去培养这种阅读的迁移能力。也可以上成一节《读者》交流课:同学们去感悟,去讨论,去总结这一段时间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课内的交流是一种能力的提高,我希望同学们明白他们的阅读中正丰富着自己的生活,陶冶着自己的情操,他们正在进步。
  4、在我校的《安流》期刊(我校“安流文学社”,是芜湖市首届优秀文学社团,创办于1995年,期刊《安流》)——开办“我们与《读者》有个约会”专栏,以写促读,将同学们写得好的心得体会,我与《读者》的故事等刊登出来,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5、平时班级办一份“班级小报”,开辟一个“选文鉴赏”栏目。学期结束,则举办《读者》精彩篇章朗诵会,请同学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演绎《读者》的精彩篇章。
  在近两年的坚持中,我从学生身上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变化,课外阅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首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养成了阅读的氛围,变“厌读”为“爱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现在,每个周五,都是学生最为期盼的一天,周五的那一节语文课是学生最为期盼的一节课,阅读兴趣高涨,阅读蔚然成风。“虔诚的阅读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每一节《读者》阅读课,看着全班同学手捧《读者》,认真阅读时静悄悄的情景,常令我有一种莫名感动。每个学生每学期都会留下厚厚的一大本读书札记,许多学生抄选佳作时,每次都能抄下5-6页,一些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的每则读书心得都宛如一则优秀的作文。朱雨晴同学:“往日的双休日,电视就是我的一切,自从有了《读者》,我的假日充实多了。我远离了电视,却离不开《读者》,父母脸上的乌云也逐渐消失了。”多数同学已养成了安静阅读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了基础。其次,提高了阅读能力,开阔了视野,完成了阅读集累,增强了语感能力。每本《读者》约15万字,每年以阅读40本来算,如果一个学生全部一字不漏地读完,就是600万字,就算是读了其中的一半,也有300万字,远远多于语文新课程标准,读书札记以两页约1000字来计算,每年40篇,一年也有4万字的抄写量。多数同学认为通过对《读者》的阅读,增强了对文章的感悟力和理解力,积累了大量語文素材。同学们写作不再语言枯燥,内容贫乏,空洞无物,千篇一律,这在八年级时表现就已十分明显,那是长期阅读《读者》的文化底蕴的体现。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部分学生在我推荐之下利用寒暑假开始阅读中外长篇名著,这必将加深学生的文化修养。
  第三,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培养了审美情趣和“爱”的教育。《读者》一直坚持“真、善、美”的阳光主题,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标尺,以强烈的人文关怀为主调,许多文章都宣扬了“爱”的精神,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叶子同学说:“在《读者》上,我看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时常出现在我的身边。”许多学生开始关注身边生活,在读书心得中都联系自己及身边的现象发表感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我曾在周五的《读者》交流课上确立了“母爱”这一主题,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自己的“读书札记”中找到了有关颂扬“母爱”的文章:《母亲的声音》、《妈妈做你榜样》、《母爱四题》、《母爱等于0.018秒》、《奔跑的母亲》、《亲情的速度与长度》、《母亲,请让我给你安宁》……,同学们用深情的语言读起一篇又一篇的亲情文章,讲述着一则又一则感人故事,我看到平日调皮捣蛋的学生们,此时个个都是懂事的孩子。于是,我在下周《读者》交流课上设置了“父爱”的主题,再下一周我设置了“感恩”的主题。语文教学也担负着“育人”的重任,《读者》的潜移默化往往比老师的说教更有效果,看《读者》的孩子不会变坏,只会让他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更懂得爱别人而不自私。
  学生离不开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更离不开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在农村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一直是棵发育不良的苦苗,而《读者》正适合农村课外阅读,为其提供了丰富营养。“周五,我们与《读者》有个约会”也仅仅是我对农村课外阅读的一种新尝试,我希望走出一条适合农村语文课外阅读的新路。我希望“与《读者》的约会”,是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一把钥匙,能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之能在书海中自由畅游。
  
  周光兵,教师,现居安徽芜湖。
其他文献
全校29个班,就有29套评价标准,班级管理呈现丰富的个性;班主任对班级发展的目标和风格,自我设计,自主发展,不再与别人争优秀;“成绩”不再成为考核班级和班主任业绩的重要指
【我绝不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我和舒夏是十多年的狼狈,哦不,是忠实的朋友,认识久远到无法追溯。她砸邻居家玻璃的石头上有我残留的温度,我挑衅隔壁班的小男孩时有她狞笑的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综合检测。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工具,考试对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考试的导向功能能否得到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缺陷对比度与缺陷深度不是一次线性关系。设计深度对比试块,用试验方法建立缺陷对比度与缺陷深度关系曲线,能够较为精确测量缺陷深度。 Through theoretical
习惯是指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人终生受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要练就学生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 Ha
01毛坯房配置何去何从?专家建议修改验收标准现在的毛坯房装修基本都会把电线、水管、马桶、套内门等初始配置全部拆掉重来。对此,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兆安看不下去了,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肠壁硬度的可行性。建立正常肠壁剪切波杨氏模量的参考值范围。方法经腹测量160例结肠镜下正常肠段杨氏模量平均值,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明确:“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 ”Sta
教学内容长春版国标教材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Te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