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展现
甲乙丙三兄弟每个人各投资10万组建了一个小型公司A。第一年,公司绩效很好,盈利30万。年末,甲乙丙三人决定增资,扩大10万元资本,使股本总额达到40万。社会上的投资人丁发现A公司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以及良好的获利能力,于年末提出加入并占四分之一的股份。那么丁应该拿出多少资金购买这10万元股本呢?丁提出,他将拿出20万元来购买这10万元股本。理由在于:对于A公司,甲乙丙第一年共投入30万元并赚取30万元利润,那么资本收益率是100%。丁欲加入该公司,购买的不仅是10万元股本,还要加上10万元股本第一年所创造的利润10万元。所以丁付出总计20万元。
甲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并非创始人的丁想要购买的不光是十万元股本,他从甲乙丙三兄弟第一年的经营状况中,看到了A公司无限美好的前景,他看中的实际上是这10万元股本未来的获利能力,是这10万元股本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而这未来的获利能力是甲乙丙三兄弟通过第一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岂能这么便宜地就让丁获得这样的能力呢?所以,甲认为丁要付出的是购买十万元股本未来获利能力的价钱。甲决定和丁谈判,假设未来资本收益率保持在100%水平,即每年收益10万元,假设市场利率为10%,那么根据永续年金现值公式,丁应该付出10万÷10%=100万元。
乙提出:既然我们三个要扩大资本经营,将公司做大,何不改变一下资本结构,再引入一下债权资本呢?乙认为,A公司可以负债30万,在丁入股之前实现50%的资产负债率。假设市场利率还是10%,所得税率为25%,那么第一年息税后利润计算得到:(60-30×10%)×(1-25%)=42.75万元。假设A公司股份共30股,则每股收益=42.75÷30=1.425万元/股,10万股本收益=14.25万元,那么丁就要付出14.25÷10%=142.5万元来购买这10万元股份了。
综合甲乙丁三人的方案,显然发现:同样是追加10万元股本,最后一种方案给公司带来的留存收益最多,同时对于甲乙丙三个“土著”而言,他们通过举债经营获得了普通资产经营所不可比拟的巨大投资回报率,通过下表来清楚地看一看各方案下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那么对于这次增资,甲乙丙三个原始股东的原始资本各自增值多少呢?可以通过两种市场的增值比较分析来看,在第一年普通产权经营的情况下,每个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均是100%,在甲的方案下,丁需要投入100万元获得10万元股本,那么90万元留存收益若是平分给甲乙丙三兄弟,那么届时每个股东的投资回报将达到是300%,而在最后一种乙方案下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居然高达438%!我们可以看到,甲乙丙三个股东利用了丁加入公司的欲望,即可多獲利20万,将投资回报率提高到原先的三倍,如果再去举一点小债,投资利润率就是原先的四倍还多,不少人尤其是一向缺乏现代理财观念与勇气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会惊诧于资本的如此迅速增值过程,下面本文将要针对这一个增值的过程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二、股东财富增值机理分析
传统的公司股东财富增值过程即通过公司的盈利来实现,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产权经营模式。仅仅利用产权经营模式,公司获利途径就只有一个:在投入法人资本的前提下利用好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生产资料资源,通过努力经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努力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讲,公司通过日常生产提升股东价值的过程就是一种物化劳动的过程,即企业实体通过劳动来重新配置生产资料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在过去,即资本市场形成以前,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比拼的就是这一物化过程,它们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辅之以良好的管理来尽可能地扩大企业利润。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人们已经发现光凭资本一点点的累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迅速扩大再生产的急迫心情了。这时候,利用他人财富为自己谋取财富的方式便应运而生了。我们再看上面的小案例,尽管公司第一年利润率高达100%,但是就仅仅凭着每年30万的累积,是远远达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要求的。企业法人看到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决定将公司做大做强。于是,甲乙丙三兄弟便做出了进一步增资的决策,在这个时候A公司第一年创造的三十万盈利就变成了公司资本增值的基础。A公司将眼光投向了资本产权交易市场,吸引社会投资方来购买A公司的股份。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丁看中了A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决定投入资本加入A公司并获取四分之一的股份。这时候,丁不是仅仅投入10万元来获取10万元的股那么简单了。原因就在于丁是以对A公司未来财富的观望来加入的,这里所谓未来财富的观望可以解释为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而这一未来的获利产生于甲乙丙三兄弟通过一年的努力所创造的能力。所以,原始股东们谈判提出丁需要以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来购买这10万元股份。也许这一谈判就发生在年末某个晚上的某个饭店之内,也许这一谈判只需股东们多灌投资人丁几杯酒,但是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将投资回报率提升了3倍,甲乙丙三人每人多获利20万元,资本市场效用的神奇可见一斑!我们再看一下乙的方案,改变一下资本结构,引入30万元的负债进行融资。这里,A公司实质上又将债权人作为了自己的利用对象,我们叫做“举债生蛋”。通过举债,提高了A企业的税后利润,扩大了企业每股价值,那么丁当然要付出更多的资本来购买10万元股本。事实上,我们看到,丁需要比上一种模式还要多付42.5万。而这一借债过程,无非股东往银行多跑两趟而已,举手之劳便可多得利!从A公司第一年的产权经营到甲方案的产权交易再到乙方案的举债经营,其背后所揭示的正是资本价值增值的机理。企业最先利用产业市场,获取收入转化为息税前利润的过程就是将市场份额转化为企业盈利的过程,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资产经营。接下来,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分别通过产权交易和举债经营来放大企业财富,这时候,息税前利润转化为每股盈余、每股价值,再转化为每股价格,从而实现了股东财富的增值。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将公司做大做强
上文中,我们谈到一个名词:资本市场。我们所说的资本市场指的是全部中长期资本(一年以上)交易活动的总和,它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利用资本市场的手段并不仅仅局限于案例中所讲的两种。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其手段可谓是丰富多彩。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企业股东财富的增值,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个中介和载体。企业股东财富的迅速增值,也必须利用好资本市场。利用好资本市场来扩大企业资本,就好比是借鸡生蛋,会创造出原有资本所无法创造出来的大得多的财富。当今全球经济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惨烈。以大欺小、弱肉强食的现象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对于资金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讲,如何不被市场淘汰,如何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许,在努力利用好产权市场,加强创新、降低成本费用的同时,走向资本市场,是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甲乙丙三兄弟每个人各投资10万组建了一个小型公司A。第一年,公司绩效很好,盈利30万。年末,甲乙丙三人决定增资,扩大10万元资本,使股本总额达到40万。社会上的投资人丁发现A公司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以及良好的获利能力,于年末提出加入并占四分之一的股份。那么丁应该拿出多少资金购买这10万元股本呢?丁提出,他将拿出20万元来购买这10万元股本。理由在于:对于A公司,甲乙丙第一年共投入30万元并赚取30万元利润,那么资本收益率是100%。丁欲加入该公司,购买的不仅是10万元股本,还要加上10万元股本第一年所创造的利润10万元。所以丁付出总计20万元。
甲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并非创始人的丁想要购买的不光是十万元股本,他从甲乙丙三兄弟第一年的经营状况中,看到了A公司无限美好的前景,他看中的实际上是这10万元股本未来的获利能力,是这10万元股本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而这未来的获利能力是甲乙丙三兄弟通过第一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岂能这么便宜地就让丁获得这样的能力呢?所以,甲认为丁要付出的是购买十万元股本未来获利能力的价钱。甲决定和丁谈判,假设未来资本收益率保持在100%水平,即每年收益10万元,假设市场利率为10%,那么根据永续年金现值公式,丁应该付出10万÷10%=100万元。
乙提出:既然我们三个要扩大资本经营,将公司做大,何不改变一下资本结构,再引入一下债权资本呢?乙认为,A公司可以负债30万,在丁入股之前实现50%的资产负债率。假设市场利率还是10%,所得税率为25%,那么第一年息税后利润计算得到:(60-30×10%)×(1-25%)=42.75万元。假设A公司股份共30股,则每股收益=42.75÷30=1.425万元/股,10万股本收益=14.25万元,那么丁就要付出14.25÷10%=142.5万元来购买这10万元股份了。
综合甲乙丁三人的方案,显然发现:同样是追加10万元股本,最后一种方案给公司带来的留存收益最多,同时对于甲乙丙三个“土著”而言,他们通过举债经营获得了普通资产经营所不可比拟的巨大投资回报率,通过下表来清楚地看一看各方案下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那么对于这次增资,甲乙丙三个原始股东的原始资本各自增值多少呢?可以通过两种市场的增值比较分析来看,在第一年普通产权经营的情况下,每个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均是100%,在甲的方案下,丁需要投入100万元获得10万元股本,那么90万元留存收益若是平分给甲乙丙三兄弟,那么届时每个股东的投资回报将达到是300%,而在最后一种乙方案下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居然高达438%!我们可以看到,甲乙丙三个股东利用了丁加入公司的欲望,即可多獲利20万,将投资回报率提高到原先的三倍,如果再去举一点小债,投资利润率就是原先的四倍还多,不少人尤其是一向缺乏现代理财观念与勇气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会惊诧于资本的如此迅速增值过程,下面本文将要针对这一个增值的过程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二、股东财富增值机理分析
传统的公司股东财富增值过程即通过公司的盈利来实现,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产权经营模式。仅仅利用产权经营模式,公司获利途径就只有一个:在投入法人资本的前提下利用好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生产资料资源,通过努力经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努力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讲,公司通过日常生产提升股东价值的过程就是一种物化劳动的过程,即企业实体通过劳动来重新配置生产资料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在过去,即资本市场形成以前,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比拼的就是这一物化过程,它们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辅之以良好的管理来尽可能地扩大企业利润。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人们已经发现光凭资本一点点的累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迅速扩大再生产的急迫心情了。这时候,利用他人财富为自己谋取财富的方式便应运而生了。我们再看上面的小案例,尽管公司第一年利润率高达100%,但是就仅仅凭着每年30万的累积,是远远达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要求的。企业法人看到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决定将公司做大做强。于是,甲乙丙三兄弟便做出了进一步增资的决策,在这个时候A公司第一年创造的三十万盈利就变成了公司资本增值的基础。A公司将眼光投向了资本产权交易市场,吸引社会投资方来购买A公司的股份。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丁看中了A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决定投入资本加入A公司并获取四分之一的股份。这时候,丁不是仅仅投入10万元来获取10万元的股那么简单了。原因就在于丁是以对A公司未来财富的观望来加入的,这里所谓未来财富的观望可以解释为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而这一未来的获利产生于甲乙丙三兄弟通过一年的努力所创造的能力。所以,原始股东们谈判提出丁需要以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来购买这10万元股份。也许这一谈判就发生在年末某个晚上的某个饭店之内,也许这一谈判只需股东们多灌投资人丁几杯酒,但是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将投资回报率提升了3倍,甲乙丙三人每人多获利20万元,资本市场效用的神奇可见一斑!我们再看一下乙的方案,改变一下资本结构,引入30万元的负债进行融资。这里,A公司实质上又将债权人作为了自己的利用对象,我们叫做“举债生蛋”。通过举债,提高了A企业的税后利润,扩大了企业每股价值,那么丁当然要付出更多的资本来购买10万元股本。事实上,我们看到,丁需要比上一种模式还要多付42.5万。而这一借债过程,无非股东往银行多跑两趟而已,举手之劳便可多得利!从A公司第一年的产权经营到甲方案的产权交易再到乙方案的举债经营,其背后所揭示的正是资本价值增值的机理。企业最先利用产业市场,获取收入转化为息税前利润的过程就是将市场份额转化为企业盈利的过程,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资产经营。接下来,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分别通过产权交易和举债经营来放大企业财富,这时候,息税前利润转化为每股盈余、每股价值,再转化为每股价格,从而实现了股东财富的增值。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将公司做大做强
上文中,我们谈到一个名词:资本市场。我们所说的资本市场指的是全部中长期资本(一年以上)交易活动的总和,它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利用资本市场的手段并不仅仅局限于案例中所讲的两种。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其手段可谓是丰富多彩。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企业股东财富的增值,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个中介和载体。企业股东财富的迅速增值,也必须利用好资本市场。利用好资本市场来扩大企业资本,就好比是借鸡生蛋,会创造出原有资本所无法创造出来的大得多的财富。当今全球经济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惨烈。以大欺小、弱肉强食的现象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对于资金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讲,如何不被市场淘汰,如何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许,在努力利用好产权市场,加强创新、降低成本费用的同时,走向资本市场,是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