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渝东方斗山,森林茂密,田寬地阔,溪河纵横,气候温和,宜居人,更适宜蛇类的生存繁衍。
  惊蛰过后,方斗山气温回升,蜇伏了一冬的蛇开始出动。但要在田间地头遇见蛇,还得等到油菜花凋谢,映山红怒放的日子。清早起来,沿着湿淋淋的田野草路踏青而行,忽见草叶摇晃,倏地梭出一条蛇影来。——“梭”是方斗山的方言,专门用来描述蛇的行走。当你正要低头细看时,那蛇却不见了踪影。
  方斗山的蛇,大都胆小怕事,对人避之唯恐不及。但也不乏胆大妄为的蛇,令人猝不及防。炎炎烈日下,拉一把躺椅,端一杯凉茶,摇一柄竹篾扇,躺在院坝前的竹林边悠然自得地歇凉。忽觉脖子上凉沁沁、痒舒舒的,好生安逸,不由得伸手摸去,摸到的竟是冰凉的蛇身子,方才明白有蛇为你驱热、搔痒。慌乱中正要抓起蛇扔开,那蛇却已溜进了竹林。阴雨连绵的日子,蛇更会挑选安乐窝。晚上读书、写作到深夜,疲倦得很,拉开罩子(蚊帐),却有一条细长的家伙早已卧床而眠,那就是“鸠占雀巢”的蛇。出门前换衣服,突然感觉穿惯了的衣服竟然不太合身,顺手一按,却有蛇从衣袖口出逃……
  方斗山最常见的蛇,是水蛇和乌稍蛇。
  水蛇姓“水”,却不一定生活在水中,在荒坡、平地、森林、河岸,也可能与它相遇。水蛇在无水的地方总是不紧不慢地梭,即使见了人也不慌不忙,就当你不存在似的。一旦进入水中,水蛇就如鱼得水,判若两“蛇”了,它梭起来或敏捷伶俐,或英姿飒爽,或轻柔优美。小孩子们尤其爱看水蛇在水库、湖泊、池塘、小河、水田里活动,它扭动着纤纤细腰,一会儿像在做健美操,一会儿像在跳自由舞,一会儿像在游自由泳……而大人们看了,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水蛇腰一样的美女:那千姿百态,那风情万种……
  乌稍蛇姓“乌”,颜色乌黑,因为身形犹如老电影里恶霸地主用来抽打穷人的乌黑色皮鞭,所以也叫乌稍鞭子。乌稍蛇异常机警、敏捷,稍有风吹草动,就箭一般地穿梭而去,实在躲避不及,它会昂起头颅,张嘴露牙,吐着蛇杏,舞动长鞭,以超强的姿态与你对峙。可当你心虚胆怯正要躲避时,或者拿起棍棒正要驱赶时,它却不战自退,落荒而逃,将自己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
  方斗山有一种蛇,家家必藏,叫烂葛藤蛇。顾名思义,蛇的颜色和形状就像烂葛藤一样。虽然家家必藏,但家里人却难得一见。因为它总是躲在吊脚楼的老鼠洞里,不声不响,伺机捕捉害人虫——老鼠。方斗山的吊脚楼,大都是土墙房、木板房、泥地板,家具都是木制,老鼠不但盗食五谷杂粮,咬坏衣物和家具,而且爱在墙壁、板壁、地板上打洞。老鼠打下的洞,成了它们的必经之路、藏身之所,但也成了蛇类守“洞”待鼠的好地方。有一次,忽见墙角一只老鼠惨叫着企图冲出鼠洞口,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拉住了脱身不得。从灶门口找来火钳夹住鼠头用力一扯,扯出来的竟然还有一条死死咬住鼠屁股的烂葛藤蛇。那蛇在洞里潜伏多时,终于将又一只“害人虫”逮了个正着。
  方斗山毒蛇少,剧毒之蛇从没见过。比较常见的毒蛇,俗称野鸡汉。野鸡汉有野鸡一样的麻花纹,色彩斑斓,毒性不大,但人畜被它咬伤之后,伤口会疼痛并肿胀,还会化脓。野鸡汉咬人的事时有发生,那多半是人在无意之中踩、碰了它,它以为你在攻击甚至伤害它,才出口咬你。方斗山人被野鸡汉咬伤之后,一般不会进医院治疗,只让土医生及时扯、嚼、敷上“蛇咬药”(专治毒蛇咬伤的草药),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天就没事了。
  方斗山有一种蛇,体型巨大,叫蟒蛇。蟒蛇生活在深山老林或者地下溶洞中,一般人看不到。据说,蟒蛇毒性大,口里吐出的毒液就能喷死虎豹豺狼。
  方斗山蛇多,人与蛇的故事也多,有两个故事流传最广。
  一个故事叫《庄稼汉与野鸡汉》。
  三九寒天,风雪交加。
  一个土家族庄稼汉在方斗山上挖包谷地,挖出一条冻得僵硬、昏死的野鸡汉蛇。庄稼汉决定救野鸡汉一命,却不想耽误自己的活路,就把蛇揣进怀里,一边挖地,一边用体温温暖着野鸡汉。
  野鸡汉在庄稼汉怀里醒来,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剧烈的摇晃和震动,以为遇到了攻击,便张开嘴巴咬了庄稼汉一口。这一口不偏不斜,咬在了庄稼汉的心口上。
  庄稼汉慌忙抓出野鸡汉扔掉,然后跑回家去找会扯药的邻居扯“蛇咬药”。由于蛇毒从心口进入了心脏,心口和心脏都已肿胀,导致心跳、呼吸急促,疼痛难忍,邻居敷上的“蛇咬药”也救不了庄稼汉。
  临死前,庄稼汉后悔不跌地说:“我好心好意救了野鸡汉,却被野鸡汉咬死。我真不该救野鸡汉啊!”
  邻居说:“你救野鸡汉没错,只是救它的方法错了。”
  另一个故事叫《猎人与蟒蛇》。
  很早以前,方斗山一带民间就流传着一种说法:方斗山深处有一条蟒蛇,蟒蛇头上有个“王”字,头颅中藏着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为了获得蟒蛇头颅中的夜明珠,时有财迷心窍的人潜入深山老林和天然溶洞,寻找、捕捉蟒蛇,却都一无所获。
  一天,有个常年在方斗山上打猎为生的土家族老人,带着猎狗追赶野猪,追到方斗山深处,不幸跌入一口深深的溶洞之中。老人站起来,赫然发现洞里盘踞着一条大碗粗的蟒蛇,蛇头上的“王”字清晰可见。老人的跌入,惊动了这个溶洞中的王者,只见它昂起头颅,张开血盆大口,吐着红红的蛇杏,露出锋利的牙齿,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老人估计,这就是传说中的那条蟒蛇了。他吓得魂不附体,瑟瑟发抖。蟒蛇盯了老人很久,看出他只有恐惧没有恶意,便不再盯他,却用头去轻轻地拱他。老人赶忙后退,蟒蛇继续拱他,老人碰到洞壁上,再也退不开了。蟒蛇又将他往洞口方向拱。老人猜想,莫非蟒蛇要救我出洞?……于是乎,他就大胆地骑到蟒蛇的脖子上,抱住了蟒蛇的头。蟒蛇小心翼翼地将头伸高,再伸高,一直伸出高高的洞口,将老人送到了地面上。那以后,老人经常丢一些野鸡、野兔之类的猎物到洞里,让蟒蛇食用,算是报答蟒蛇的救命之恩。
  有个珠宝商人听说了老人与蟒蛇的奇遇,打起了蟒蛇头颅中夜明珠的主意,他找到老人,以金钱引诱老人说出蟒蛇藏身的溶洞。老人不说,珠宝商就层层加价,加到老人及其儿子、孙子、曾孙四代人都使用不完的金额时,老人终于心动,说出了溶洞的位置。珠宝商从鄂西的七曜山深处请来一位捕蛇大王,并与捕蛇大王假扮成不慎掉入溶洞的当地猎人,骗取蟒蛇送他们出洞。就在蟒蛇送他们出洞之时,骑在蟒蛇脖子上的两人迅速用铁链子锁住蛇脖子,将蟒蛇捕获。两人将蟒蛇拖到洞口旁边,拴在一棵大枞树上,准备就地劈开蛇头,取出梦寐以求的夜明珠。
  蟒蛇被捕获,就要被劈头取夜明珠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赶来看稀奇,那个出卖蟒蛇的老人也来了。蟒蛇一眼就看见了老人,并且认出了他。蟒蛇张开大口,猛地吐出一股毒液,毒液喷向老人。老人猝不及防,被毒液喷中,惨叫一声,倒地而死。
  珠宝商和捕蛇大王赶忙举起开山斧头,去劈蟒蛇的头颅。蟒蛇一边挣扎,躲避开山,一边吐毒液还击,怎奈脖子被铁链锁住活动受限,两个对手又身手敏捷善于躲避,毒液老是喷不中目标。双方相持不下,难解难分。
  珠宝商对看稀奇的人们喊:“赶快帮我们打蟒蛇,每人赏黄金十两!”
  无人上前帮忙。
  珠宝商又喊:“每人赏黄金五十两!”
  还是无人上前。
  突然,“轰隆”一声晴天霹雳,捕蛇大王被雷击中,倒地而死。
  珠宝商还不死心,再喊:“每人赏黄金百两!”话音未落,有人高喊:“残杀蟒蛇,天诛地灭!”
  珠宝商还没看清是谁在喊,就被别人从背后一扫脚棒打倒了。珠宝商倒地的时候,又被蟒蛇的毒液喷中,一命呜呼。
  人蛇大战结束了。人们找来大锤、二锤,七手八脚地砸烂锁住蟒蛇的铁链子,将蟒蛇放回溶洞,并将蟒蛇藏身的溶洞取名为“义蛇洞”,不准任何人进入溶洞捕捉、伤害蟒蛇。
  方斗山人铭记着、传诵着这些故事,爱蛇、敬蛇、善待蛇,让蛇多做捕食老鼠的好事,少做甚至不做伤害人蓄的坏事。
  人与蛇,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人与山乡生态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选自《散文家》2017年第二卷
其他文献
小时候,每到放暑假的时候,我就替父亲去放牛。  天刚麻麻亮,我们就把牛赶到涝坝沿的草滩去放牧。走着走着,起伏的沙包间泛起鱼肚白,红柳、梭梭的清香扑面而来,野兔、野鼠、刺猬、沙蜥……在牛蹄下惊慌逃窜,蝎虎甩着尾巴在沙地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斑点……延绵不断的沙梁如梦如幻,仿佛波澜澎湃的大海。  父亲精心饲养的牛,个个毛光油滑、肥胖力大。这群牛里有一头公牛,大伙儿管它叫大狸牛。它长得和老虎一样威武,哞叫起来
期刊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曾探究和追寻,可无人能给出让每个人都满意的答案。  月白风清的夜晚,如果醒着,如果无眠,我也总是一遍遍问自己:我幸福吗?我快乐吗?每每此时,会情不自禁地有两行清泪流下,往事会鱼贯而入,现实也会撕扯我的记忆。但感觉会告诉我,虽然曾经有过不幸,曾经遭遇苦难,但我还是幸福的。  幸福来自老妈妈的深情陪伴。一直以来,对别人说过好多感谢感恩的话,只有对妈妈从来没有表达。无论加班多晚,母亲会
期刊
莫言的《生命里,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这篇文章,前几天朋友推荐给我看时,我在她手机里瞄了一下,开头写着“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因为这句话我早已看过,我以为这篇文章我也早已看过了,朋友转发给我,当时没时间看,第二天就忘记看了。今晚,坐在阳台上看书的时候,遥望天空,天空上飘过朵朵白云,突然想起这篇文章,于是,信手打开微信寻找,莫言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期刊
陶盒,带盖、泥质灰陶,轮制、敛口、饼足、素面。  盖和身吻合,成为一套,出土时折射出一道汉帝国厚实、质朴的气势,让一缕两千年前的气息,穿越漫长的黑暗,与现世的光阴邂逅。  世易时移,千代兴亡,万事浮沉,陶盒被黄土覆盖,不见天日的黑暗将鄂尔多斯高原的红尘、流年、清欢,全部遮挡在黄土之上断了联系,在一次考古发掘中,陶盒于一堆废墟里新生。  陶盒还是以最初烧制成的模样安静地摆放在鄂尔多斯亿昌博物馆的一隅
期刊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得秧来匀又快呀  采得茶来满山香  你追我赶不怕累呀  敢与老天争春光  左采茶来右采茶  双手两眼一齐下  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  沿着鄱阳湖逆流而上,循着炊粉的馨香,很容易就能看到几十间屋子,散落在群峰簇拥的盆地里。有朴素淡雅的徽派古风建筑,马头墙
期刊
瓦蓝的天空,几朵飘移的白云,火辣辣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不见雄鹰在半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翻飞、盘旋,不见小鸟在空中疾驰滑落,亦听不到它们的啁啾声,偶尔只有几只麻雀飞落在树荫下、人群中,来来回回、蹦蹦跳跳。被行走的车辆冲出的气流密集翻滚着,冲击着人身一阵一阵的温热。这是北方几乎几十年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  在鄂尔多斯的西北隅,是亿昌博物馆在这个季节里让我打开了思绪,遐想的羽翼迅疾舒展,蓝天、白云、雪山、
期刊
在亿昌博物馆陶窑展示厅,陶罐、陶塔、陶俑一个个端坐在玻璃展柜中,悄无声息,我却听到了一种声音;展厅墙壁上硕大的远古陶窑壁画,隆起的陶窑、遍地的泥坯、劳作的先民,悄无声息,我却聽到了一种声音: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一种陶制品生命诞生的声音——  火窑锻烧  我听到了你的声音  是土坯在窑中锻烧脱胎换骨的声音  是烈火烙印泥坯滋滋发响的声音  是一束火焰冲向天空的声音  是在烈火中诞生的你呼呼喘息的生命
期刊
1  七月流火。我把自己变成鸟儿,抖落一地的酷暑和湿热,逐放思想和魂灵,于蜀地,飞翔。山侧目,水荡漾,花盛开,向漠北,向高原。  鄂尔多斯,在东胜。远山的风骨剑刺了我的心脏,三台基的波浪翻卷了我的翅膀。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耀亮了我的双眼,沐浴了我的身体,让我泊航。  山水长天共一色。在鄂尔多斯东胜,在东胜区的东北角,在那里的制高点——亿昌博物馆,仰望苍穹,天的蓝,云的白,像草原飘来的蒙古包,裹住了
期刊
那么安静的一页纸,温柔地躺在亿昌博物馆的展柜里,不说话,她仍像一个绯红着脸穿着长裙的姑娘,虽然风华褶皱了她的裙摆……  我站在她的面前,不忍离开了。镌刻在她身上的字迹也只是依稀可见了:“茲有**男,**歲,**人,**女,**歲,**人,申報於本年**月**日舉行結婚典禮業經依法審查合格,特發本證書交男女雙方收執以資證……”后面的半句话已随着丢失的“裙摆”而无处可寻了。  对,她是一张已看不清年月
期刊
翡翠精雕石佛掌寿果,尺寸为39cm×37cm,是亿昌博物馆众多翡翠藏品之一――“佛掌寿果”石。  “佛掌寿果”石乍一看这翡翠石轮廓,像结在枝繁叶茂桃树上一个饱满且馋涎欲滴的桃子。但细看,桃枝桃叶层次清晰,在翡红的桃叶下,覆盖着鳞次栉比的桃子和葡萄,在桃子和葡萄裹夹的下方,是一硕大的手掌。这个佛手拿着这些金莼玉粒,象征着五谷丰登,万寿无疆。  “佛掌寿果”石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在蟠桃园宴请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