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亲历探究科学的全过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ou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可当我第一次走上科学讲台,当我按照语文课的方法照本宣科时,学生们竟都耷拉着脑袋,目瞪口呆,教室里顿时死气沉沉。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我认真地重温了“老顽童”张鼎儿老师寓教于趣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科学课上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趣导入,使学习内容趣味化
  
  爱猜谜语,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上课之前结合教学内容猜一个谜语,讲一则故事,往往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最好方法。在教学《蜗牛》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猜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用这种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启发学生提问: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的硬度如何?像什么?蜗牛的头上有什么?两对触角一样吗?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模一摸)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最后,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而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对蜗牛进行描述和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当学生真心实意地去探究某项事物时,他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就达到了不教自会的目的。
  
  二、生动讲解,使抽象原理简单化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原理,教师如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如果能采用一些比喻的方法,进行说明,能使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变得简单化、明朗化。如在教学《骨骼》一课中,在介绍骨骼对人体的作用的时候有些同学没有思考出骨骼对人体有什么样的作用,我就给同学们打比方:同学们观察了没有,我们学校盖教学大楼时工人师傅先用钢筋按大楼的轮廓建好然后向里面灌进混凝土,这些钢筋架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呀?就这样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了骨骼的作用也提高了对具体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又如在教学《太阳与太阳系》一课中,关于太阳的概况,地球距太阳1.5亿公里,我结合一些日常生活例子加以说明。为了说明地球距太阳多么遥远,我把枯燥而抽象的数字讲得具体而生动。我说,假设乘每小时行驶200公里的火车从地球到太阳,火车要连续不停地行驶85年才能到达;假设乘每小时飞行1000公里的飞机到太阳,也要飞行17年,这样学生基本就能体会太阳距地球的遥远程度了。又如在介绍人的神经系统时,神经的传导过程,学生看不见也模不着,又难以理解。我就把全身比作一支军队,大脑好比部队的“司令部”,全身的神经好比各处的“电话线”,把全身得到的信息立即报告给“司令部”(大脑),经过大脑分析,再通过“电话线”(神经)传到身体的某一处,这样就得到了反应。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有大量的客观事实是无法用语言或平面图进行解释的。如天文、地层、人体内部生理现象等。声学、光学、电学等课题在教学中往往无法清楚地展示内在的客观规律和客观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有大量欣赏大自然的美的课程。当然,能够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感受美,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实践中往往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现在流行的教学设计是利用生物园进行学习,但这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无法认识珍稀动植物和大量的物种,无法体会大自然磅礴的气势,无法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等。而这一切,在多媒体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它能变“死”为“活”,变“静”为“动”,集声、色、画、乐为一体。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实现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以及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换,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如在教学《人的血液循环》这一课时,红色的箭头和蓝色的箭头分别向学生展示了动脉血和静脉血在人体内的循环路线,清晰而明朗。而在教学《美丽的大自然》时,那一张张美丽的图片更是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既得到了美的享受,更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人人动手,使论证在实验中获得
  
  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证明一个规律,验证一条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兴奋的事了。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获得成就感,甚至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力,激起学习科学的最大兴趣。在学习《力在哪里》这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器具:橡皮筋、皮球、吸铁石、橡皮泥……让学生自己找哪里体现出了力,这是一种什么力?学生们个个动手,选择自己喜欢的器具做起了实验。不一会儿,有的同学找到了一种力,有的找到了两种,三种……最多的一个学生找到了五种,甚至自己讨论得出了结论:力是无处不在的。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反响积极,对于实验的结果也是印象深刻,效果好极了!
  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相当于使他有了一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是他终生受用,可将持续发展的“本钱”。
其他文献
【正】 国营企业间流轉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这是国内外比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讨论中意见最分歧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的讨论中,不外有这样三种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物质的微粒性概念既是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如何为初中生构建物质的微粒观,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这个问题,能为中学生的化学可持续
作者完成了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体系研究,包括气态化学污染物、尘粒污染物、恶臭污染、物理因素污染(噪声与微波辐射)和环境风险五个子体系。针对各类有害因素的特点,找出有
编辑同志:我今年69岁,从1964年至今任村会计已有32个年头了,算得上是老会计了。可是,在处理帐目当中,仍然有时会碰到疑难问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万般无奈,还需不耻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地质构造隆起幅度高,断层发育,地下构造复杂,地层分层困难。为此,探讨了该区现场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分层、卡层工作方法。结果认为,要提高该类复杂地层的分层准确率
基于工厂实习情境的高职电工教学就是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分祈电工教材及目标,遵循一定的情境教学步骤,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技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完美地结合起
在9个零式果枝海岛棉品种的盛铃期测定了8-19节位主茎叶、苞叶、混生有限短果枝叶的比叶重,并作显著性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各节位的比叶重(SLW,g.m^-2)混生限短果枝叶(79.42)>主茎叶(75.24)>苞叶(50.08);各节
【正】 一列宁指示我们:“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条件……瓷本主义之所以能做底战胜是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更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我
1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的和任务    长久以来,体育都是寓教于运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通过运动来丰富人类文化生活,它是展现一国文明和文化的有效方式,体育的教学是国家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的教学活动,它是培养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方面,因此体育的教学,不仅仅要教授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