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4类水质中7种极性有机磷

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IC-MS/MS)同时测定了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4类水质中的草甘膦、草铵膦、氨甲基膦酸、杀木膦、乙烯利、双甘膦和增甘膦。这7种有机磷极性和水溶性强,用常规气相或液相的方法需要经衍生化后才能测定,且要严格控制前处理条件。该法水样用微孔滤膜和离子净化柱过滤后直接进样,经Ion Pac AS11-HC离子色谱柱分离、大气压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负离子和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MR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草甘膦、草铵膦、氨甲基膦酸、杀木膦、乙烯利、双甘膦和增甘膦分别在0.05~5.00、0.50~50.0、1.00~100.0、0.50~50.0、0.50~50.0、0.05~5.00、1.00~1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0.007~0.40μg/L,相对标准偏差3.0%~20.0%,4类水样中7种有机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86.9%~121.2%。该方法适用于水质中7种极性痕量有机磷的同时测定,无需繁琐的衍生化前处理过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抗干扰性强。
其他文献
《一颗小桃树》为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小桃树生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的叙述,寄寓自己独特的情思,抒发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这篇散文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引起无数"小桃树"们的共鸣,被选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备课时,细读文本后,如何组织教学?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要跨过的一道"门槛"。这道"门槛"即"文本教学解读与设计"。文本细读,是基于教师本位的;文本教学解读与设计,是立足于课堂
期刊
听完肖老师执教的《一颗小桃树》讲座,心里很受启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他的执教内容看似浅显,背后却彰显知识的丰厚和连贯性:散文文体教学侧重点的呈现、教学流程切入点的巧妙、教学设计详略取舍的得当、教学过程明暗线的并行不悖以及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思维的洞开、应对挫折的思考以及拼搏意识的唤醒等。看似一篇不起眼的自读课文,在他的教学推进下,却也深显奇妙,真可谓"细节见功力,慢中有奇珍"。
【文本、教材分析】《一颗小桃树》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也是一篇落实立德树人、生命教育的典范文章。贾平凹先生曾两次把《一颗小桃树》收到其散文集里,一本是《自在独行》,还有一本直接以《一颗小桃树》命名,足见其对这棵小桃树的深厚情感。
期刊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产品、数字产品、服务的特点,分析了信息产品数字化和服务化的可能性,在研究数字服务的特征后,提出了微分化数字服务产品的经济学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分析了为什么和如何对数字服务微分化。此模型论述了数字服务微分化对生产的促进作用,给生产者带来额外的利润,给消费者带来福利,从而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培养读书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所以新版部编教材将"部编本"语文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
期刊
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舆论环境、媒体融合、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导致涉消舆情风险递增,已成为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涉消舆情的负面效应,就新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如何提升涉消舆情应对能力进行了探索。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党委对全媒体建设也高度重视,将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2020年重点任务,以此构建全媒体传播局面,提升公司的整体宣传质效。一、构建"内容+技术+保障""三位一体"全媒体传播体系1.重要意义开展新形势下电网企业"三位一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贯彻中央关于全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的重要实践,是应对新技术创新趋势融合业务需求的有益探索,更是甘肃公司贯彻落实国网新战略目标的
会议
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和情绪理论,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对品牌认同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我们发现对于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能力广告诉求更能提高品牌认同感,而对于相依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热情广告诉求则更有效;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广告诉求到愉悦感到品牌认同最终到购买意向的因果链模型,并确定了企业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
在万物互联时代,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强势融入大众传播领域,使得全媒体传播成为了未来传播领域的制高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层面推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全媒体时代应势而来的局面下,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应当要调整变革,完成时代变化背景下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符号之一,也应肩负着弘扬中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