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25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左右。所以在“十三五”期间还将要培养500万以上高技能人才。
我校是企业办学,多年来始终坚持教育培训双轮驱动,通过不断改革与建设,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办好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同时,以每年近万人次的技能人才培训规模,为首钢发展及首都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大国家级建设项目的开展,学校职业教育培训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的“弹性学制、订单培养、技师研修、双导师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企业“职工不离岗、课堂在现场,企业下订单、学院出菜单”的培训需求。其中,“弹性学制学分制”培训模式有效的突破了企业人员学习与工作相冲突的瓶颈,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意义
(一)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搭建终身学习平台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采取放宽学分的学习年限,允许跨专业取得学分,校际学分互认,竞赛成绩互认、职业证书互认等多种方式,构建学分互认网络,从而形成以社会需要为转移的多专业、多工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教育培训体系及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真正实现终生学习。
(二)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促进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满足学习社会化的需求,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弹性学制学分制以其灵活的学习计划、内容、方式和弹性的学制,将职业教育培训变得更加多样化、开放化,满足人们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等不同的需求,从而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三)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解决工学矛盾
在培养对象上,面向社会全体成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环境的逐渐建立,职工终身自主学习已经是必然趋势。而大规模组织职工脱产进行集中培训不很现实。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则很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特别是大量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及农村转移劳动力,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可以保证他们边工作边参加培训,做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四)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有利于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职业培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是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前提条件
弹性学制学分制包括了弹性学制、弹性课程、弹性学习计划、弹性教学内容、弹性学习管理等,充分体现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热点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需要有个性特征的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灵活性和弹性,正好能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培训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成为可能。
(二)学习主体需求的多样性,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基础
弹性学制学分制,不仅向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学生开放,而且向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以及转岗人群提供培训与再培训。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扩大了生源范围,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个性特长和学习能力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模块、学习方式,并可以工学交替,跨专业听课,决定最佳学制,从而淡化专业界限,这无疑对职业教育培训培养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实现了培养目标的多规格性,真正满足了学习个性化的需求。
三、弹性学制学分制在我校实施情况
学校近几年与北京冶金新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首钢物业公司等单位合作,举办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委托”弹性学制班,累计学员人数达到500多人。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坚持机制保障为先、校企合作贯穿全过程的做法,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企业与学员的好评。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截止到现在,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培养模式仅在以企业为单位的培训中实施,还没有对社会个人学习需求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的问题是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与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冲突,学校不能实现针对个体学习者的服务与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教育平台,整合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发挥好信息化跨时空、高辐射作用优势,将更多现代化培训手段应用于技能人才培训之中。
学校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包括网络、视频、网站、支持四大系统和考试、在线、同步、异步、远程教学五大功能的远程教育平台,解决了职工培训多地域、跨时空带来的困惑。培训学习网点击量急剧增加,年度超过10万人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开发集数字化学习包结构,包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习知识/技能细分表、课程标准、学习软件、学习指导书、练习题库和素材库为一体的数字化学习包,并将学习资源集中在一个平台内,便于学员学习。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学分银行的管理模式,满足学员自由选课、跨地域、跨时空的学习需求。总之,“互联网+培训资源开放性”将为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培养模式插上腾飞的翅膀。
五、结语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而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正是符合国家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适应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源开发与促进就业工作发展要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25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左右。所以在“十三五”期间还将要培养500万以上高技能人才。
我校是企业办学,多年来始终坚持教育培训双轮驱动,通过不断改革与建设,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办好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同时,以每年近万人次的技能人才培训规模,为首钢发展及首都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大国家级建设项目的开展,学校职业教育培训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的“弹性学制、订单培养、技师研修、双导师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企业“职工不离岗、课堂在现场,企业下订单、学院出菜单”的培训需求。其中,“弹性学制学分制”培训模式有效的突破了企业人员学习与工作相冲突的瓶颈,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意义
(一)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搭建终身学习平台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采取放宽学分的学习年限,允许跨专业取得学分,校际学分互认,竞赛成绩互认、职业证书互认等多种方式,构建学分互认网络,从而形成以社会需要为转移的多专业、多工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教育培训体系及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真正实现终生学习。
(二)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促进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满足学习社会化的需求,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弹性学制学分制以其灵活的学习计划、内容、方式和弹性的学制,将职业教育培训变得更加多样化、开放化,满足人们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等不同的需求,从而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三)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解决工学矛盾
在培养对象上,面向社会全体成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环境的逐渐建立,职工终身自主学习已经是必然趋势。而大规模组织职工脱产进行集中培训不很现实。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则很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特别是大量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及农村转移劳动力,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可以保证他们边工作边参加培训,做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四)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有利于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职业培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是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前提条件
弹性学制学分制包括了弹性学制、弹性课程、弹性学习计划、弹性教学内容、弹性学习管理等,充分体现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热点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需要有个性特征的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灵活性和弹性,正好能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培训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成为可能。
(二)学习主体需求的多样性,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基础
弹性学制学分制,不仅向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学生开放,而且向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以及转岗人群提供培训与再培训。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扩大了生源范围,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个性特长和学习能力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模块、学习方式,并可以工学交替,跨专业听课,决定最佳学制,从而淡化专业界限,这无疑对职业教育培训培养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实现了培养目标的多规格性,真正满足了学习个性化的需求。
三、弹性学制学分制在我校实施情况
学校近几年与北京冶金新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首钢物业公司等单位合作,举办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委托”弹性学制班,累计学员人数达到500多人。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坚持机制保障为先、校企合作贯穿全过程的做法,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企业与学员的好评。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截止到现在,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培养模式仅在以企业为单位的培训中实施,还没有对社会个人学习需求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的问题是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与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冲突,学校不能实现针对个体学习者的服务与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教育平台,整合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发挥好信息化跨时空、高辐射作用优势,将更多现代化培训手段应用于技能人才培训之中。
学校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包括网络、视频、网站、支持四大系统和考试、在线、同步、异步、远程教学五大功能的远程教育平台,解决了职工培训多地域、跨时空带来的困惑。培训学习网点击量急剧增加,年度超过10万人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开发集数字化学习包结构,包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习知识/技能细分表、课程标准、学习软件、学习指导书、练习题库和素材库为一体的数字化学习包,并将学习资源集中在一个平台内,便于学员学习。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学分银行的管理模式,满足学员自由选课、跨地域、跨时空的学习需求。总之,“互联网+培训资源开放性”将为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培养模式插上腾飞的翅膀。
五、结语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而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正是符合国家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适应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源开发与促进就业工作发展要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