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介绍
刘丹。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接受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
在这个专栏里,身兼妈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重要职位的她,将用一则则生动有趣的日记故事,以及从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更多的妈妈调整心理、平和心态,做“聪明”的妈妈,做真正会爱孩子的妈妈。
2008年2月19日
一个星期的口吃!
毛毛刚开始会说一个词一个词的时候,全家人是那么开心!她说:“抱!”我们就高兴地把她抱起来亲她。后来,她再伸着双臂,仰着可爱的小脸说“抱”,我就问:“抱谁啊?”她回答:“毛毛。”我又说:“谁抱毛毛?”她答:“妈妈。”我再问:“妈妈干什么?”她再回答。
如此反复了很多次之后,聪明的毛毛就知道该说什么妈妈才会满意了。她清清楚楚地、完完整整地说了一个句子:“妈妈抱毛毛!”我立刻紧紧地把她抱起来,亲啊亲啊亲个没完!
好不容易盼到了她什么都可以说完整清楚了,突然发现她口吃起来。忘记她是怎么开始的了,反正这些天,她说话时,我都一直很紧张地盯着她的嘴巴。我的心也一直憋得难受。难受什么呢?不是因为她的口吃,而是难受自己要憋着不去纠正她,不去指责她!把那些随 口就要说出的话憋住,实在是很难受的事情,要很小心很小心才会避免不打断她说任何话。
另外,我还要拦住家里的其他人对她的口吃的矫正,这可更不容易!真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安全”度过这个“敏感期”。
心理师点评
纠正孩子不如纠正自己
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出现过口吃的现象,但是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自然恢复。不过,当家长听到或注意到小孩子结结巴巴地说话时,都会非常着急,担心持续下去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有些家长一听到孩子重复,立即就给孩子纠正。孩子看到父母焦虑、担忧的样子,就会更紧张,反而愈加说不好。可以回想一下身边现在还稍有口吃的朋友,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小时候被严肃地纠正过,甚至专门治疗过。殊不知这才是他们形成真正口吃的原因。
口吃的“次要”原因
口吃的原因主要有3种。一种是小孩子好奇,爱模仿别人;一种是小孩子为了表现与众不同而故意重复;还有就是在孩子思维发展很快的阶段,语言能力发展的速度却相对滞后,这使得他的语言无法表达丰富的想法而导致“语言通道拥堵”。对于这些原因,我们都不用
担心孩子会一辈子口吃下去。模仿和故意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就像其他任何模仿游戏一样,慢慢让孩子失去兴趣了。只要周围的大部分人都在正常地说话,孩子最后一定会按照多数人的说话方式来发展的。另外,语言滞后于思维的原因也不重要,孩子的语言会很快地丰富起
来,达到足以表达他自己思维的程度。那么真正能使孩子持续口吃的原因是什么呢?
强调=强化
家长和周围人对孩子口吃这个问题的强调,其实才是使人保持一辈子口吃的主要原因。每当孩子说话不连贯的时候,家长的确会非常焦虑。但是如果你不断地打断孩子的说话,不停地纠正、提醒他,会使得孩子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说话,并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样的关注
和挫败感会“帮助”并提醒孩子一直口吃下去。
最好的处理方法
面对孩子的口吃,最好的处理,就是不处理。很多时候,处理问题,才是造成和放大问题的原因。你可以耐心地等着孩子说完,以正常的语速回应孩子,假装一切正常。不用很长时间,孩子的语言就会回复到正常的状态。这个过程也是对你严峻考验的过程,与其纠正孩子的说话不如纠正自己的态度。
刘丹。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接受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
在这个专栏里,身兼妈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重要职位的她,将用一则则生动有趣的日记故事,以及从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更多的妈妈调整心理、平和心态,做“聪明”的妈妈,做真正会爱孩子的妈妈。
2008年2月19日
一个星期的口吃!
毛毛刚开始会说一个词一个词的时候,全家人是那么开心!她说:“抱!”我们就高兴地把她抱起来亲她。后来,她再伸着双臂,仰着可爱的小脸说“抱”,我就问:“抱谁啊?”她回答:“毛毛。”我又说:“谁抱毛毛?”她答:“妈妈。”我再问:“妈妈干什么?”她再回答。
如此反复了很多次之后,聪明的毛毛就知道该说什么妈妈才会满意了。她清清楚楚地、完完整整地说了一个句子:“妈妈抱毛毛!”我立刻紧紧地把她抱起来,亲啊亲啊亲个没完!
好不容易盼到了她什么都可以说完整清楚了,突然发现她口吃起来。忘记她是怎么开始的了,反正这些天,她说话时,我都一直很紧张地盯着她的嘴巴。我的心也一直憋得难受。难受什么呢?不是因为她的口吃,而是难受自己要憋着不去纠正她,不去指责她!把那些随 口就要说出的话憋住,实在是很难受的事情,要很小心很小心才会避免不打断她说任何话。
另外,我还要拦住家里的其他人对她的口吃的矫正,这可更不容易!真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安全”度过这个“敏感期”。
心理师点评
纠正孩子不如纠正自己
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出现过口吃的现象,但是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自然恢复。不过,当家长听到或注意到小孩子结结巴巴地说话时,都会非常着急,担心持续下去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有些家长一听到孩子重复,立即就给孩子纠正。孩子看到父母焦虑、担忧的样子,就会更紧张,反而愈加说不好。可以回想一下身边现在还稍有口吃的朋友,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小时候被严肃地纠正过,甚至专门治疗过。殊不知这才是他们形成真正口吃的原因。
口吃的“次要”原因
口吃的原因主要有3种。一种是小孩子好奇,爱模仿别人;一种是小孩子为了表现与众不同而故意重复;还有就是在孩子思维发展很快的阶段,语言能力发展的速度却相对滞后,这使得他的语言无法表达丰富的想法而导致“语言通道拥堵”。对于这些原因,我们都不用
担心孩子会一辈子口吃下去。模仿和故意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就像其他任何模仿游戏一样,慢慢让孩子失去兴趣了。只要周围的大部分人都在正常地说话,孩子最后一定会按照多数人的说话方式来发展的。另外,语言滞后于思维的原因也不重要,孩子的语言会很快地丰富起
来,达到足以表达他自己思维的程度。那么真正能使孩子持续口吃的原因是什么呢?
强调=强化
家长和周围人对孩子口吃这个问题的强调,其实才是使人保持一辈子口吃的主要原因。每当孩子说话不连贯的时候,家长的确会非常焦虑。但是如果你不断地打断孩子的说话,不停地纠正、提醒他,会使得孩子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说话,并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样的关注
和挫败感会“帮助”并提醒孩子一直口吃下去。
最好的处理方法
面对孩子的口吃,最好的处理,就是不处理。很多时候,处理问题,才是造成和放大问题的原因。你可以耐心地等着孩子说完,以正常的语速回应孩子,假装一切正常。不用很长时间,孩子的语言就会回复到正常的状态。这个过程也是对你严峻考验的过程,与其纠正孩子的说话不如纠正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