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角度下的文本本质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klsdjflka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本是文学批评的寄主,正是在文本的精妙布局基础上评论才有其生发的可能。对于文本的本质,不同的批评流派有不同的见解。本文从解构主义角度,力图以新的思维方式探讨文本存在及发生作用的原因,由此深入其本质,最终得出对文本本质的新的认识。
  【关键词】解构角度;文本;本质
  
  单独来看文本的本质,文本由单词组合而成,首先需讨论单词的“原初意义”,本文中的“原初意义”是指文本中的单词对于读者而言完全是新鲜的,以前没有被读者读过,没有经历过重复阅读,但是读者却明白此单词的意义,这存在于人类造字时代,但是人类不可能一次创造出所有文字,这是个循序渐进的程序,在这一程序中人类创造新的单词并记住旧有的单词,在不同的时间里对旧有单词的重复记忆或阅读也会使人有不同的感知,从而为这些单词添加了不同的含义。例如,当人类第依次创造“夕阳”这个词语时他看者夕阳迅速沉落,从而感慨时光飞梭向前,当再一次看到儿童在夕阳下玩耍时,他会觉得夕阳像孩子一样活泼可爱,它也想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而不止是站在爱天空中,这是“夕阳”的第二层含义,第三次见大夕阳是在葬礼上,因而你会感觉夕阳像人们眼汇总的一滴泪,该词因而被注入感伤的情绪,如此循环重复下去,每一次读者在不同的文本中读到这个词,它都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和感受,它已不再是人类初次创造的那个意义单纯明晰,没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夕阳”了。读者是第二个作者,词语被读者注入太多他经历过的情感和意义以及在词语刺激下产生的新的含义,这使得词语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但实际上在读者阅读的那一时刻,所有这些情感和意义全部汹涌而来,在无意识里兴风作浪,许多已争先恐后地转为意识,这就像覆盖包裹着树干的树皮,树皮越来越厚,若是你因想看树干而剥掉所有的树皮,你会什么也看不见,因为树已死亡,因此读者阅读时看到的词语并非真正意义上读到的词语,“原初意义”只是个供人们讨论的名词,在文本中根本不存在。“原初意义”是没有经过重复的词语的意义,但重复是不可避免必然存在的。每个词语因为重复而具有多重含义,而且随着重复的增加以及人类思维意识的活动,每个词语的含义也不断增加,无限扩展下去。唯一接近“原初意义”的是字典中的解释,但也只是无限接近而永远无法真正实现,因为字典也是文本的一种特殊形式,无法摆脱重复的限制。
  词语本身也有二元化,包括两个方面,能指和所指,而二者已是彼此滑离,只有在人类初始创造文字时才紧密贴合在一起,此后的联系则随着重复的增加而越来越松散。人类初始创造文字时只有一个能指和一个所指彼此对应,之后,因为重复,能指每被阅读一次所指便膨胀一次,所指渐渐远离能指,但二者仍彼此相连,随着所指的无限膨胀,能指虽然能接触到所指,那也是所指的浮层而已,它再也接触不到所指的中心,因为能指的无限扩展,中心随之不断进行位移,无法固定,因而成为虚设。二者彼此依赖并以对方为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能指,所指则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人类首先考虑到所指,并为之赋予一个特定的所指,如果作为容器的能指消失了,所指又如何存在?如果没有所指,能指成了一具空壳,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能指和所指是词语的双重属性,也是文本的最小单位,它们构成单词,单词构成词组,词组构成短语,短语组成句子,句子连贯成一个文本。能指如同读者与所指的中介,读者从能指那里知道所指的存在并发现它躲在能指的身后,这种神秘性令读者感到兴奋好奇并想探求更多,这正是读者的本性。读者与所指熟悉起来并发现它包含一个广阔的世界,远不止它表面所呈现的那样,于是二者成为朋友,所指向读者展示其含义,而读者又给予所指他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构成了所指的新的含义。这种交换过程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方能控制另一方,结果是读者与所指都在此过程中心满意足,不断丰富扩充自己,进而彼此更加吸引对方,读者将所指推得离能指更远,尽管所指知道能室是自己存在的容器,但它不满于规则性地站在能指背后,它希望能走到能指前面,并直接向读者展示自己,所以它竭尽全力想要离开能指,但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事实,那就是:所指挣脱的方向与能指相反。随着所指的意义越来越多,它离能指也越来越远。
  还有一个无限扩展的过程,即每个字之间的空隙。文字是统一的由连贯的字组成话语来表达含义,文字又是碎裂的,因为口头文字也好,书面文字也罢,每个字之间都具有空隙,这种空隙将文字割成片段。如果不把文字分割成小的单位,人类就无法表达自己,而当文字确被分成小单位后,人类却再也无法将其缝合成完整平滑的一体。表面看来,字与字的间距很小,而实际上,这个间隙却永远填不满,每次填充只会造成更多的空隙,从而无限循环下去,没有底限。每两个字间一个空隙,填入一个字则出现两个空隙,填入两个字则变成三个空隙,以次类推,文字间的空隙数是填加的字数再加一。读者填充的目的与结果截然相反,本就是要填满空隙,却产生了更多空隙,而人类的意识却与文字相反,是海洋般完整,无序,也无空隙,是不断延展的水域。水是不可分割的,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滴之间根本没有缝隙,因此意识与文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与矛盾。文字有在场与不在场之分,文本呈现出的文字是在场的,而文字间的空隙内可以无限任意填充的文字则是不在场的。意识则有表层的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之分,但意识与无意识是混合存在的,在场与不在场虽然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毕竟是相互排斥对立的,读者阅读时的本性是征服,其意愿是让文本服从于他的指挥控制之下,当他发现文字是碎裂时其本性驱使他强烈要求同化文字,使其变得与自己的意识相一致,变成连贯平和如水的一体,不再有密密麻麻的空隙,因此读者在阅读时无意识中不断用文字填充那些存在的空隙,从而使得本就并非单义的句子变得更加多义化,更加模糊不清。
  
  作者简介:李昂(1982--),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学评论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能力,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是为了通过科学、系统的培养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熟练运用,从而更好提升听说
《中国科技产业》杂志内容丰富,很有特色,在科技产业界广受欢迎,特别是在徐志坚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 今天,召开编委会和理事会联席会议,探讨 WTO与中国科技产业
在素白的西式外立面里,家具成为色彩的主角;而家具款式的变化,又柔化了硬质的室内空间,让那些丰富的细部去吸引人们在此流连。在以西式为主的环境中,中式的元素或是单件的点
摘要: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母体,是民族基础文化之一。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民间美术所具有的“情”与“美”的艺术魅力和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正是艺术设计所需要和追求的。建立具有本土化的艺术设计体系,不能脱离民间文化的基础。  关键词: 民间美术 艺术设计 基础性文化 情与美    民间美
新西兰科技体制改革始于1989年,经过3年的酝酿,在1992年解散了具有66年历史,集研究、政策和科研基金拨款于一体的“科学工业研究部”。将新西兰科技体系改组为三大独立板块,建立
在对小学生教授英语时,老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英语教育,其实对学生进行英语实际对话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传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在其中的占比是比较大的,能使得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体会古人的情感思想,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智慧更好地感受。所以,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目的研究浅低温(MH)、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DHCA+SCP)三种转流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婴JL#b周血CD34+/c-kit+干细胞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33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企业发展中需要应对各类风险,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文章就企业战略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管理、残才、财务、战略资源几个方面对风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主学习已成为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在大学教育阶段,特别是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倡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转变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教学;自主学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