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法。本文在系统总结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在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 高专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以必需、够用为把握尺度。基于此,高专管理学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做到基本、必需的管理理论必须讲到,侧重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提供了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结合的契机。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商学院在管理课程教学中率先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企业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在小组中的共同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一种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揭示的是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
1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意识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容易把在课堂中举例分析某些概念或者理论等同于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从本质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案例分析法要根据案例中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发散性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是依据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而课堂举例往往是为了说明某个概念或原理,以便加强学生的理解,它是知道了问题的答案而加强对问题的理解过程。从实施过程来讲也有很大的区别,案例分析要求教师针对相关的管理理论去选择经典的案例,案例的选择不能太过简单,否则达不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的,并且一般要求案例必须真实、有效、典型。案例教学法不仅有案例的呈现,还要求针对案例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案例中蕴含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而举例教学仅仅是为了说明在理论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或者比较难懂的问题而列举出一些例子,这些例子不要求必须是典型的案例,只能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要比课堂举例要复杂,不能把两者雷同。
1.2 学生学习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案例,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只有这样才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案例讨论,相互交流,开拓思路。这对已经习惯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严重缺乏的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学生的这种参与意识正是案例教学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学生必须能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学生只是对案例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确是不感兴趣,因此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 管理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在管理学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意识上合学生学习意识上对案例分析法存在的误区,而要走出这些误区需要依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辅佐手段来推行案例分析法。
2.1 模块分割法
教师实施案例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具备相关的、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管理理论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与判断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在要进行模块教学。首先把管理学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管理的职能分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几个主要模块,根据当学期的实际教学周数,结合每个模块内容的重要性程度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做好每个模块所需教学时间的规划。接下来分配每个模块内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时间比例分配,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组织每个模块所涉及到的理论内容,比如,在计划这个模块的教学中,如果准备用十四个学时来完成,教师可以用六到八个课时完成理论讲授,向学生传递这个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分析基本理论所传递的基本思想,这些分析为以后案例分析的开展铺设一定的基础,只有融会贯通了每个理论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学生才能真正地做到把理论和实践的灵活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所选的案例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贴合本模块的理论内容进行案例分析可以避免学生漫无边际的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一定的理论范围内提高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情景模拟法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应用性更强的学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侧重这的它理论性而忽视或者屏除它的应用性,人为地把它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进行剥离。案例教学法是恢复管理学的应用性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些情景下的不同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在管理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制约下,模拟真实的管理实践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真实情景的限制下解决一些模拟的实际问题,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問题的能力,又能防止学生异想天开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针对性。
2.3 因材施用法
领导权变理论告诉我们,领导的领导方式要随着领导者的特征,追随者的特征和环境的变化进行随时的变化,同理,教师在组织管理学的案例教学过程要根据不同授课年级,授课班级学生的性质(统招生,对口生和“3+2”学生),变更课堂组织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的学生既缺乏管理理论又缺乏管理实践,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机会接触社会,相对来讲他们积累了一些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教师在使用案例分析法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另外,对于学生的性质教师也应该加以重视。统招生一般理论基础相对比较扎实,他们对理论的学习有一定的渴望,但是他们缺乏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看问题比较古板,单一,“3+2”学生相对来讲思辨能力强,发散性思维品质好,但是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对口生介于两者之间,但是理论功底与统招生相比有所欠缺,灵活思维品质也不如“3+2”学生。所以教师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三类学生学习品质的不同特点,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教育探索,2010,6.
[2]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8,3.
[3]阳红梅,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作者简介:孙孝花(1979—),女,河南民权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 高专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以必需、够用为把握尺度。基于此,高专管理学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做到基本、必需的管理理论必须讲到,侧重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提供了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结合的契机。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商学院在管理课程教学中率先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企业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在小组中的共同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一种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揭示的是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
1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意识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容易把在课堂中举例分析某些概念或者理论等同于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从本质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案例分析法要根据案例中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发散性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是依据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而课堂举例往往是为了说明某个概念或原理,以便加强学生的理解,它是知道了问题的答案而加强对问题的理解过程。从实施过程来讲也有很大的区别,案例分析要求教师针对相关的管理理论去选择经典的案例,案例的选择不能太过简单,否则达不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的,并且一般要求案例必须真实、有效、典型。案例教学法不仅有案例的呈现,还要求针对案例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案例中蕴含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而举例教学仅仅是为了说明在理论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或者比较难懂的问题而列举出一些例子,这些例子不要求必须是典型的案例,只能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要比课堂举例要复杂,不能把两者雷同。
1.2 学生学习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案例,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只有这样才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案例讨论,相互交流,开拓思路。这对已经习惯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严重缺乏的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学生的这种参与意识正是案例教学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学生必须能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学生只是对案例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确是不感兴趣,因此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 管理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在管理学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意识上合学生学习意识上对案例分析法存在的误区,而要走出这些误区需要依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辅佐手段来推行案例分析法。
2.1 模块分割法
教师实施案例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具备相关的、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管理理论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与判断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在要进行模块教学。首先把管理学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管理的职能分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几个主要模块,根据当学期的实际教学周数,结合每个模块内容的重要性程度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做好每个模块所需教学时间的规划。接下来分配每个模块内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时间比例分配,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组织每个模块所涉及到的理论内容,比如,在计划这个模块的教学中,如果准备用十四个学时来完成,教师可以用六到八个课时完成理论讲授,向学生传递这个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分析基本理论所传递的基本思想,这些分析为以后案例分析的开展铺设一定的基础,只有融会贯通了每个理论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学生才能真正地做到把理论和实践的灵活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所选的案例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贴合本模块的理论内容进行案例分析可以避免学生漫无边际的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一定的理论范围内提高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情景模拟法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应用性更强的学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侧重这的它理论性而忽视或者屏除它的应用性,人为地把它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进行剥离。案例教学法是恢复管理学的应用性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些情景下的不同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在管理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制约下,模拟真实的管理实践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真实情景的限制下解决一些模拟的实际问题,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問题的能力,又能防止学生异想天开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针对性。
2.3 因材施用法
领导权变理论告诉我们,领导的领导方式要随着领导者的特征,追随者的特征和环境的变化进行随时的变化,同理,教师在组织管理学的案例教学过程要根据不同授课年级,授课班级学生的性质(统招生,对口生和“3+2”学生),变更课堂组织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的学生既缺乏管理理论又缺乏管理实践,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机会接触社会,相对来讲他们积累了一些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教师在使用案例分析法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另外,对于学生的性质教师也应该加以重视。统招生一般理论基础相对比较扎实,他们对理论的学习有一定的渴望,但是他们缺乏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看问题比较古板,单一,“3+2”学生相对来讲思辨能力强,发散性思维品质好,但是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对口生介于两者之间,但是理论功底与统招生相比有所欠缺,灵活思维品质也不如“3+2”学生。所以教师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三类学生学习品质的不同特点,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教育探索,2010,6.
[2]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8,3.
[3]阳红梅,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作者简介:孙孝花(1979—),女,河南民权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学校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