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原著意识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小说欣赏》的选文都是近现代外国小说的经典,是各个阶段各种流派小说的代表,代表着同时期所能达到的艺术和思想的高度。作者中有6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这些作品流派较多、风格迥异,语言习俗与中国传统小说有较大差别,让习惯于阅读传统小说的学生感到陌生。
  同时这些作品都是经过不同的翻译者呈现的。译者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因为他隐藏在文字的背后,以至于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个角色。实际上译者以桥梁的作用加入到作品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感悟。因此,在外国小说的教学中,要有原著意识。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原文片段或不同译本,就能在学生与小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缩短学生认识与小说之间的距离,减轻疏离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小说充满了阅读的兴趣。
  一、“译”中求同
  《外国小说欣赏》选的译本很多是著名的文学家或翻译家,如《丹柯》的译者巴金、《炮兽》的译者郑永慧、《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译者戴骢等。而经典作品常有数个著名的翻译者,他们的翻译虽然语言各异,各有千秋,但在传达原意和语言效果两个方面都做到形神兼备,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译法,就能从中感悟译者的用心、译文的妙处。
  在教学《素芭》时,我就另选了冰心、董友忱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使学生对素芭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选文是倪培耕的译本,结尾写道:“不出一周……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案例1]《素芭》教学实录(节选)
  师:素芭这样美丽、善良、聪明的一位姑娘,命运却是悲惨的,我们想想应该有好的生活、好的归宿,但是悲惨的是什么?
  生:她的丈夫另外娶了妻子。
  师:这意味着什么?
  生:被丈夫抛弃了。
  师:是的,而且更可悲的是,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过了多久丈夫另外娶妻?
  生:(齐声)不出一周。
  师:对!按照我们常人的设想,结婚不出一周么,如果夫妻关系不好,妻子可能被虐待,比如罚做家务之类的,却没想到素芭的丈夫居然另外娶了妻子。作者这样设计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她丈夫另结新欢的时间越短,越能体现出故事的悲剧性。
  (投影)冰心在翻译《素芭》的结尾时是这样的:“不到十天, ……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他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子。”
  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的《素芭》的结尾是这样的:“没过一周,……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师:你们发现没有?冰心和董友忱的翻译中都强调了这个时间,以突出悲剧性。虽然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但是不是符合素芭的性格、身份、处境、立场呢?(进入下一环节)
  在《素芭》的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不出一周”、 “不到十天”、“没过一周”这三个译本中相似的时间词的确认,让学生对这个短暂的时间间隔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对素芭的悲惨命运有了更多的同情。
  还有,如《炮兽》一文课本选用的是郑永慧的译本,郑永慧在去世前的回忆中谈到最满意的译作就是《九三年》,在欣赏他精湛的遣词用句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由罗国林、叶尊翻译的课文第三段的文字,体会三个译本的异同。这些不同翻译家的译本,让学生学会了品味语言,引发了学生思想的碰撞。
  二、“译”中求异
  因为译作是译者重走作家的思想之旅,也是译者与被译者之间的心灵对话,里面自然离不开译者自己的“思想”。因此,通过对不同译作的解读,咀嚼不同译者的思维过程和词语锤炼,能切实培养学生鉴赏文学经典的能力。
  [案例2]《卡夫卡》教学实录(节选)
  (投影)煤全用完了;煤桶空空;煤铲闲着;炉子呼吸着冷气;房间鼓满了冷风;……因此我必须在两者之间赶紧骑行出去,向居中的煤店老板去求助。(叶廷芳译,《卡夫卡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师:请问你喜欢课文的译法还是叶廷芳的译法?
  生:我喜欢课文的译法。
  师:为什么?
  生:我想课文选的总是好的。(众人笑)
  生:我也喜欢课文的译法。我读着感到了寒意。
  生:我喜欢叶廷芳的译法,我不仅感受到了寒意,而且有种痛苦感。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种痛苦感?
  生:我觉得叶廷芳用的都是主谓句,句式相同,读起来简洁有力,而课文的句式有些杂,就缺乏这种力度。
  师:感觉很敏锐。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高见?
  生:我也喜欢叶廷芳的译法,这段描写了由煤桶、煤铲、炉子、房间、窗子、树木、霜、冷风、天空一组景物构成的纯粹的静物画,没有多余的文字,特别干净。但是你能体会到那种纠结——在炉子与冷气、房间与冷风、树木和严霜中。
  师:我真喜欢“干净”这个词。
  生:我也喜欢叶廷芳的译法,我觉得读着有种窒息感,让人透不过气来。
  同样可以进行译作比较的课文还有不少,如《炼金术士》这一篇,课文选用的是青年翻译家孙国勇的译本,教师可以选用资深翻译家、翻译过很多保罗·柯艾略著作的孙成敖译本进行比较,学生会有很多收获。这种“译”中求异的做法,拓展了小说宽阔的阅读空间,使学生从经典作品中读出新意,读出深意,获得阅读的高峰体验。
  三、“译”中求译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有时让他们尝试对原作进行翻译,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突破传统小说的套路,没有情节,没有环境,也没有结局,作者只抓住人物瞬间的没有行动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将我们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学生一致反映读来有些枯燥,甚至容易走神。于是,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墙上的斑点》的相对简单的原作片段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3]《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节选)
  1.呈现《墙上的斑点》的英文原版,请学生翻译
  (投影)I like to think of it,too,on winter’s nights standing in the empty field with all leaves close-furled,nothing tender exposed to the iron bullets of the moon,a naked mast upon an earth that goes tumbling,tumbling,all night long.
  2.学生之间交流翻译作品
  3.朗读文美惠的翻译
  (投影)我还喜欢去想这棵树怎样在冬天的夜晚独自屹立在空旷的田野上,树叶紧紧地合拢起来,对着月亮射出的铁弹,什么弱点也不暴露,像一根空荡荡的桅杆竖立在整夜不停地滚动着的大地上。
  4.请学生结合原作、自己的翻译、文美惠的翻译谈谈感受
  在第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讨论特别热烈,有的同学认为文美惠翻译得好,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有的同学认为文美惠翻译得有缺陷,因为原作的语言有诗歌化的倾向,用英文读很有节奏和韵律,而文美惠翻译的就没有诗的感觉。有的同学指出“a naked mast upon an earth that goes tumbling,tumbling,all night long”中“tumbling”的重复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震撼,给人延绵不绝,余音绕梁的感觉,更有想象的空间。而文美惠只翻译成“在整夜不停地滚动着的大地上”,精练倒是精练了,却没了韵味。有的同学则读着自己翻译的“翻滚着,翻滚着,一晚又一晚”沉醉其中,觉得自己的译作更出彩。
  适当地引入原文片段,让学生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或者索性让学生尝试翻译,能让学生体会到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所获得的大不相同的语境效果,引起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扩展和生发,有机会欣赏到别样的小说之美。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通过一定的载体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学生,从而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应该通过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去。同样语文教学也是离不开情感教育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缺乏了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学是缺乏生机和
情感主导着学生的情绪,与学生的积极性也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还要
邓小平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央文献研究室张爱茹1982年前后,是我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的时期。当时,邓小平同志依据新时期国内任务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等
红石圈渠小流域雨季产生的水土流失直接对上湾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施治沟与治坡、造林与管护相结合的治理水土流失技术措施,水保工程有效地拦截住130年一遇特大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受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政治清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进入到全面繁荣阶段,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而发
对解决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新思路的探索阎志民党的十四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明显的效果,但是在一
布哈林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列宁曾经说过:布哈林是一位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研究布哈林
通过对内蒙古宁城、和林、东胜三个试验站进行坡面径流泥沙试验,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在一次降雨中各典型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
浅谈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河南大学郑延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毛泽
<正> 唐初名将李世勣本姓徐,后因功高,赐姓李,避李世民讳,改名作李勣,封英国公。他镇守并州十六年,突厥不敢越雷池一步。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朕今委李勣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