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电影只有赚钱才是真的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x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晶没有拿过金像奖,但两百多部电影以及累积的十亿票房,无疑使他成为对过去几十年的香港电影最有发言权的导演之一。《精装追女仔》系列、“赌”片系列,和《英雄本色》、《黄飞鸿》一起构筑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现如今,黄金时代已成为过去,港片面临“没落”之叹。对此,在接受《京华周刊》记者专访时,王晶说票房、论市场,道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不是每届金像奖都能当“标准”
  
  京华周刊:今年的金像奖最佳电影给了比较冷门的《打擂台》,评论都说这是香港本土情怀回归,为什么会这么说?
  王晶:《打擂台》用一种颠覆的手法说一个已经淹没的年代,在创意方面上来说,是比较强的。老实说,《打擂台》在香港的票房也不好。这两三年,香港人想看一些比较靠近香港的电影,但并不是拍香港的景色就卖座的。香港情怀不是景色,是香港人心里的一种感觉。《打擂台》是一种七十年代的情怀,你没有四五十岁,是体会不到这种情怀的。两位导演,也是听说的,而不是经历的。其实那是一种重新想象出来的七十年代的情怀,而不是真正的七十年代的情怀。
  京华周刊:这几年金像奖很多大奖都给了比较老牌的演员,比如刘嘉玲,惠英红,是“敬老”、“补偿”,还是新生代不足以撑起台面?
  王晶:今年另外几个提名人,表现都不是特别好。何超仪是比较好的一个,可是那部戏太血腥、太三级,所以我觉得也不值得去鼓励。至于杨千嬅,我个人觉得也一般。《志明与春娇》是导演好。
  京华周刊:《志明与春娇》是近来少有的在内地口碑很好的港片了。
  王晶:可是票房不好啊。观众说它好,但又不掏钱。这就是网上说嘛,院商不认为是这样的。网上的观众都是下载看的,根本不是看的国内上映的版,他们都是看的香港那版。现在太多这种人了嘛,又不掏钱,又要批评。在网上把人家骂得非常不堪,但有时候那些戏并不是真的这么不堪嘛。
  京华周刊:您做过金像奖评委,也参加过颁奖,您觉得它本身能成为评价香港电影的一个标准吗?
  王晶:我一直都很关注和支持金像奖,做评审差不多隔年就有。不是每一届都能成为标准。金像奖最近十年做的比较好,最初我觉得做得还是一般的,到了十几届,开始好了。最初很少人投票,就是每年200人投票,现在多一些了。
  京华周刊:可您自己从来没拿过金像奖。
  王晶:没有。没关系的,王晶拿不拿奖,都是王晶。拿一个奖,我还是王晶,不会因为拿一个奖,就加分或者减分。否则观众还会奇怪,哎,你想去拿奖,那你拍的戏可能就不商业了,就糟糕了。我是少有的一个完全没有厚望去拿什么奖的,从来都是无所谓。
  京华周刊:这方面是受父亲王天林先生的影响吗?
  王晶:也不是。最主要是你得明白这是怎样的一个游戏。在娱乐圈,你的角色是自己挑的。你愿意挑哪个角色,你就用力地去演。我挑了这个角色,我就演好这个角色就好了,其他人也在演他们的角色。
  
  拍“人性”,才会永远有观众
  
  京华周刊:您是最早进内地的香港导演,在电影制作上有没有专门为内地进行改变?
  王晶:我没有受到影响,就是在性笑话方面尽量不放而已。其他大部分的导演都很守规矩。不过有很多导演,不是真正明白却以为自己明白了。比方说,《十月围城》。他们以为拍个孙中山的故事,内地人会很吃这一套。虽然他也是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可是并不如在台湾、香港重要。我早就说不是同等的,绝对不是同等的。现在很多大制作还赔钱呢!
  京华周刊:现在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都流行大制作,投资上亿,票房报得也很高。
  王晶:这几年这些电影,好像就在比谁制作最大,谁花钱最多谁得最佳电影,我觉得也不是太值得恭维的方向。《投名状》赔钱,《十月围城》也赔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简称《狄仁杰》)可能赚一点点。为什么赔?因为他们太贵!现在中国的市场,不应该拍那么贵的电影。这是一种根本不健康的状态,把预算死活往上抬。其实预算高过8000万,风险就很大了。成本高和卖得高,没有必然关系。《战国》成本很高吧……(笑)
  京华周刊:那什么样的电影适合现在的内地市场?
  王晶:很多片是适合这个市场的,被骂的未必不是好片。我就不喜欢《剑雨》,好在哪里?剧情笨到极点,一个林熙蕾那么美的女孩,会把自己变老,不可能的,不符合人性。怎么会卖钱呢?赔死了。适合市场的,《大內密探零零狗》啊,就赚钱。还有很简单的,卖集体回忆,包括今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和《武林外传》。这两部真赚,因为成本都不高。卖得高不高在于能不能打动观众的情怀。
  京华周刊:有人说,近两年您在内地的片子,是在重复自己已有的路子,难道不会担心观众觉得:“这个导演没有突破,我想看新东西”?
  王晶:突破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失败,你找一条没有走过的路而已,那条路可能让你掉到泥里去。新东西不是离开人性的东西。只要有人性在,就会永远有观众。新的是包装,是科技,从胶卷到录影带,到VCD,到DVD,到蓝光,到未来的不知道什么。人性是不变的。你会饿,你会累,你会想睡觉,你会想笑,你会爱,你会恨。永远在的是人性,就永远有观众。只要你掌握到人性,观众就一定爱看,而不是突破到你拍两个青蛙,爱上一条鱼,会有人爱看吗?很新吧?
  京华周刊:您是怎么把握到这个“人性”的?
  王晶:我从来不用文学或电影的角度去拍电影,我是用社会学的角度去拍电影。电影是依赖社会的改变而生存的。如果明天打仗了,还有娱乐片吗?如果现在是个16世纪的神权社会,你能亲嘴吗?所以社会是支持电影的最重要的关系。你必须用社会学的角度去拍电影。我觉得导演不懂社会学,他就当不了好导演。
  京华周刊:您曾经说过,很多导演都不懂投资商的角度,投资商的角度到底是什么?
  王晶:第一赚钱,第二出名。怎么判断电影赚不赚钱,就是要普罗大众喜欢,而不是高端观众喜欢。高端观众喜欢,他会一个人去看,或者跟一个朋友、一个爱人去看。普罗大众喜欢的话,他会把自己的孩子父母都带去看,那就是一张票、两张票和六张票的分别。这是电影商人才懂的道理,很少导演懂得这个道理。
  
  “黄金时代”的标准就是赚钱
  
  京华周刊:媒体都讲港片的没落,但是其实1995年的时候,就有媒体拿“香港电影已死”做过封面标题,为什么到了今天大家还在谈论这个议题?
  王晶:永远都是相对的。一个地区起来了,就显得另一个地方没那么好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列这种标题,里面真有什么站得住的论据吗?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循环的。任何行业都会“顺势而趋”。比方说,香港的工业曾经一度火到令所有人致富。好了,香港变成中产了,没有工人了,工业就向北移了。不是说香港工业已死,而是说香港转型了。香港电影以前受台湾的保护主义保护,限制好莱坞的片子,所以香港电影是畸形发展,后来好莱坞进来了,就把市场蚕食了。过去和现在的创作力我觉得都是一样的,现在环境没有那么大力度来支持港片。以前的优势失去了,自然就没那么好了。
  京华周刊:但不仅是媒体,很多观众也很伤感,说香港商业片也没有以前好看了。
  王晶:大部分人看香港片,都是在录影厅里,或者是看VCD。那时候你们根本就没有看过多少片,刚遇到一种巨大的冲击,就好像一个年轻人,最初遇到性,一个很普通的男孩或女孩,你就觉得不得了了。可是当你经历过很多之后,遇到一个美女或美男,你都觉得也不过如此。你们记得的并不是那部戏有多好,而是刚接触的那种感觉。现在的戏当然比以前的戏好了很多,但你已经见过世面了,这对你来说再不是一个巨大冲击了。
  比如《狄仁杰》,花了多少钱去做衣服,你觉得《东方不败》好看极了,其实后面都没钱做衣服了,每个人头上都接个垃圾袋,在后面你看不清楚而已。你现在对比看看,《东方不败》不能看的。就像初恋,那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有很多人说哎哟我的初恋不得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同学聚会,看到初恋情人,心想,还好没有娶她。
  京华周刊:那么,您认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
  王晶:真正的黄金时期有两段。一段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武侠片、邵氏和李小龙的年代。然后呢,1986年,《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这一年,一直到1995年,是第二个黄金时期。
  京华周刊:黄金时期的证据是什么?
  王晶:赚钱,就是赚钱。胡说八道没有用的,只有赚钱才是真的。
  京华周刊:所以说,香港电影的核心就是“商业”?
  王晶:这是每个香港电影导演都明白的道理。你偶尔去拍一部自己喜欢的文艺片,也得有之前商业片的“攒值”去支持你,人家才会偶尔支持你。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一张卡,你拍一部商业片卖出去了,里面就有积分。你拍了好几次,你就有这些分去拍艺术片了,这根本就是一张积分卡。
  京华周刊:从整体上来说,您觉得香港电影最近十年,到底是在更好,还是更糟糕?
  王晶:是大家都迷失了,找不到一条特别认可的路,各走各的,所以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现在似乎已经找到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路线,我想以后大家迷失的情况会没那么严重。
其他文献
组织新疆4个县2000多名基层干部到山东学习考察,不仅是山东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在全国最先启动的集中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培训山东已经投入6000多万元。    “山东新疆心连心”——4月18日上午,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艾斯卡尔·阿不都克力木,作为山东组织的第九期新疆喀什干部培训班成员,在烟台开源社区群众工作室挥毫泼墨,写下内心的真切感受。  这七个字,道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清华,百年中国。  清华与中国,在一百年前的1911年和一百年后的2011年,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契合。  于是,基于这种历史际遇基础上的清华和中国,在精神上也达到了契合。  一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风云变幻,一百年前的清华,正扮演了开启民智、改造时局、领衔中国的先锋作用。  我们也可以说,清华精神与中国精神、清华传统与中国命运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  作为一方树人之
期刊
谁能坐此苦,龃龉于其中。  30年风华之金像奖,一路见证了香港电影的辉煌与萧芜。  今日的最佳女主角奖项,慰劳性地送入老影星刘嘉玲怀中,其不温不火的重量,使得这位女主人曾经与张曼玉竞技的野心都显得无力还击。  正待三十而发的谢霆鋒,过早过誉地领受了金像的嘉奖。只道发哥勉励来者:“香港电影的后30年,靠你们了。”  金像的无力感,无处不告知着人们,香港电影,老了。  以至于20年前的红星们,今天依然
期刊
曹德旺广为人知的,是对慈善的热衷,而他不太为人所知的,是无法言说的孤独。    他富甲一方,坐拥几十亿财富,儿孙满堂,家庭和睦,但他却说自己很孤独;他员工上万,客户无数,捐助过的人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但他却说自己没什么朋友。他就是今年胡润慈善榜“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曹德旺。  他是一个“独行侠”,几乎不参与任何组织和聚会,也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他更是不止一次对媒体说
期刊
十年的光阴可以改变什么?  在海南,小镇博鳌用“奇迹”做出了回答。  这个曾经封闭落后的小渔村,在十年之间,已转身成为“亚洲会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界风云。  政界领袖、商界名流、学界精英,纷纷来到博鳌。他们的言行填充着这个奇迹故事的框架,改变着博鳌的命运,也因此扭转了博鳌人的生活轨迹。  或许这就是博鳌的成功逻辑:它因会议而成名,又因名气发酵而引来更多关注。它是时代的宠儿,更是时代的缩
期刊
因大灾而一度缓和的日本政坛风波再起。“倒阁”的巨浪之中,菅直人这艘“航船”还能前行多远?    日本9.0级地震爆发已经一个多月,地球的震颤渐渐减弱,而日本政坛的震荡正层层升级,菅直人就站在震中位置。  地震一度“挽救”了菅直人——国内集结全部力量赈灾,无暇顾及政权的争夺,让他在原本摇摇欲坠的首相之位上有了喘息之机。  但菅直人没能通过地震拯救自己——应对危机时处理不力遭到日本上下一致批评。民众、
期刊
经历数月沉寂之后,“打工皇帝”唐骏再次成为议论焦点。这一次,话题还是离不开“假学历”。  4月11日,在媒体报道中,唐骏首次承认,他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是花3000美金买的,并称他很后悔拿了这个博士学位,“现在就是给300万我都不会要。”  不过,唐骏仍不愿认错。报道一出,舆论哗然,“唐粉”和“唐黑”再次论战不休。而唐骏的助理则表示,报道内容只是唐骏与该媒体总编的一番私人对话,并非公开采访。  
期刊
截至2011年4月30日,中国没有一种中成药品通过欧盟注册。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传统植物药也将无法以保健品和食品身份出口欧盟,中成药真的被“暂时”挡在了欧盟之外。  《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出台7年。是什么让中成药止步欧盟?本刊记者走访各大注册药厂和主管商会,试图寻找答案。    机遇还是门槛     7年前的4月30日,法国东部小城斯特拉斯堡。一场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的会议改变了中成药在欧盟的命
期刊
安徽人周文彬一夜成名了。  他成名的舞台是新浪微博,成名的方式是“微博自首”。他在微博上直播了他前往纪委自首的全过程。这场风波涉及当地多名官员。  这名亳州市利辛县国土资源局的公务员,迅速成为网民们热议的焦点。面对媒体,他不承认这是作秀,而自称这是一场“自杀式袭击”。语调苍凉。  事件背后的问号还有很多:“自杀式袭击”的攻击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在网上直播自首全程?这场小范围却又重量级的“政治地震”又
期刊
一部電视剧,赚了那么多人的眼泪,似乎不多见。在北京上海等卫视频道热播的《家常菜》达到了。观众观看的过程,常常就是泪流满面的过程,甚至剧已尽而泪不止。“家常菜,竟让我一老爷们看得眼泪哗哗的”,一些人如此留言。  然而,《家常菜》赚眼泪,用的是“苦情”计。不少人看了觉得“太揪心”,“好男人该有个好结局”,让一个绝世好男人遭遇如此坎坷,太不人道。“现在的电视剧真是,非要搞的观众十分纠结,赚他们的眼泪,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