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3日,第七届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揭晓,宁波“淘宝式”志愿服务机制成功入选。何为“淘宝式”志愿服务机制?“所谓‘淘宝式’,是指志愿服务需求方列出清单,志愿者可以像逛‘淘宝’一样,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空闲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活动和服务项目。之后,双方还可以就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进行反馈和评价。”宁波市文明办副主任陶俊解释道。
近年来,宁波以岗位化、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为方向,积极探索实践“一盘棋、一站式、一体化、一揽子”的“淘宝式”志愿服务机制,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服务完善、运作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推进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宁波志愿服务正从碎片化、低质化、同质化、临时化向系统化、岗位化、专业化、常态化转变,逐步成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宁波全市共拥有注册志愿者215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1.2万余个,15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6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先进典型。志愿服务已成为甬城的亮丽底色。
一盘棋统筹运作凝聚志愿服务合力
海港宁波,自古就有义仓、义校,爱心传承千年。但是,随着宁波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凝聚各方力量,将志愿服务打造为展现宁波城市文明风尚的标志,成为宁波志愿服务工作建设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5年,宁波市委成立了由30个市级主要部门组成的宁波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简称“宁波市志工委”),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并在全省率先明确了由文明办承担志工委日常工作。同时,宁波还对志愿服务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文明办牵头协调、民政部门侧重行政管理、共青团侧重具体组织实施。
“为破解志愿服务城乡差别大、基层支持少的难题,我们在市、区县(市)两级建立了志愿者协会和服务指导中心,在各系统、各行业、镇乡(街道)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枢纽站,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还在医疗福利机构、窗口单位、旅游景区、文体场馆以及交通路口、车站机场、商业广场等主要公共场所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任学军说。目前,宁波志愿服务已实现“城乡统筹、全域覆盖,一盘棋统筹运作”,基本形成了志工委统筹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协会服务指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2014年5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试运营,宁波由此成为浙江省第二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正式驶入“地铁时代”。同月,宁波轨道交通志愿服务总队成立。
近五年来,宁波轨道交通志愿服务总队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发挥轨道交通自身优勢,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型志愿服务行动。如组织开展1号线、2号线一期“万人大试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帮助市民正确试乘地铁;在春节、清明节、国庆节、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开展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地铁行,文明行”系列活动,成立随行志愿者分队……这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意、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宁波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出行服务。
随着各级志愿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宁波志愿服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爱的天使”志愿者大队为例,该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模式,通过组织协调医院内、外志愿者,组建“党员义工”“青年义工”“医二代”三个志愿服务团队,利用医学技能、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助医、助老、应急救援、健康促进、扶贫济困等志愿活动,打造出了“六百惠民”公益行动、“夕阳红”爱心助老、“光明行”复明等多个优秀公益品牌。
一站式服务管理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着眼于满足全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的各类服务需求,宁波以We志愿服务网为总枢纽,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
We志愿服务网于2016年正式上线,采用中英文双语,设置登记注册、志愿者招募、需求发布、时间记录、信息动态、志愿地图等服务模块,向上对接中国志愿服务网、浙江省“志愿汇”网络平台,向下整合各区县(市)、各部门志愿服务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在We志愿服务网,志愿服务需求方可推出志愿岗位,招募志愿者。用户可选择“注册志愿者”的方式,输入简单信息快速成为志愿者并参加志愿服务项目。有意向参与专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可以通过登记专业特长、参加服务意向时间、区域等详细信息,成为平台上的专业志愿者,更有针对性地参加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志愿者用户登录后,平台会自动将符合其专业能力(第一排序)和意向时间(第二排序)的志愿岗位信息优先排序展现,实现“人岗”智能匹配。
宁波帮博物馆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劳琳莉告诉记者,博物馆需要的志愿者比较多,每年都需要招募。“我们向社会承诺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天有两场公益讲解,平时也需要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讲解、导览等服务。”劳琳莉说,“以前我们是通过报纸等媒体和微信公众号集中招募志愿者,We志愿服务网上线后,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招募信息,随时吸纳志愿者,方便了许多。”她认为,We志愿服务网整合了全市的志愿服务资源,在志愿服务需求方和志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We志愿服务网方便的不仅是志愿服务需求方,还有有意愿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今年54岁的周华十分热心公益活动,一周有五六天在做公益。“退休后有了空余时间,想做志愿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但是找不到渠道。”周华说。后来,她听说有We志愿服务网这个平台,就第一时间进行了注册,还下载了“We志愿”手机APP。“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有什么活动,都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再也不用因为找不到活动发愁了。” 值得一提的是,We志愿服务网还设有评价反馈和诚信监督功能,供需双方可以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质量、社会效益、服务态度、基本保障、发布内容等进行反馈和评价,确保志愿服务透明可信、健康有序。
据统计,We志愿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招募志愿者已超过12.5万人次。仅去年,平台就发布近4000个岗位,6100多场活动,最高单日注册志愿者达4480人,最高单日访问IP量过万。
一体化保障支持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从注册管理到时间记录、从教育培训到项目开发、从团队培育到活动支持、从服务指导到交流展示,近年来,宁波搭建了一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化功能平台,形成了互相合作、优势互补,统筹建设、同步发展的一体化保障支持机制。
2012年12月5日,宁波市81890志愿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一个功能性平台,81890志愿服务中心着重组建、培育和扶持专业志愿服务队,通过24小时服务热线、81890志愿服务网、微信群、短信平台、服务窗口等服务端口,采集社会服务需求,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对接志愿服务力量,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岗位的最佳匹配。六年来,81890志愿服务中心共有1830个志愿服务团队和9万多名志愿者注册、培训、开展活动,已成为宁波培育孵化专业志愿服务团队的重要平台。
为帮助志愿服务组织健康成长,宁波在2015年11月成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以募集社会资金,开发扶持志愿服务项目,资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基金会成立三年多来,累计收到财政拨款1400多万元,募集社会资金4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常化开展。
“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时期,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尤为重要。”宁波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宋明耀说。2016年9月23日,担当宁波志愿服务“智库”角色的宁波志愿者学院正式开班,宁波志愿服务制度化有了新的专业化支撑。
宁波志愿者学院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发起成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合作办学,宁波市民政局、团市委、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学院采用“政府主导、学院管理、开放合作、可持续运作”的运作模式,不仅为志愿服务需求方、管理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供给方负责人开展教育培训,还为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创新设计,开展相关志愿服务课题研究。
除此之外,宁波还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国际化、现代化。2016年10月17日,宁波国际志愿者基地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作为宁波市现代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志愿者基地承担着传播国际志愿服务先进理念、培育现代志愿文化、开展国际志愿服务交流与合作、开发国际志愿服务项目、承接宁波国际志愿者教育培训等职能,以促进国际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去年9月27日至10月3日举行的2018“宁波?尼斯国际嘉年华”是国际性文旅融合大型项目,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460多名志愿者组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服务好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他们放弃节假日休息,在为期7天的时间里为尼斯嘉年华嘉宾游客提供外语服务、观众指引、演员服务、记者接待等各项服务,用专心、专业、专注的精神,点亮了尼斯嘉年华的狂欢盛宴,为宁波赢得了国际赞誉。
一揽子制度标准确保志愿服务规范开展
为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开展,宁波市按照全市志愿服务“一个理念、一个制度、一个标准”的原则,出台了《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宁波市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以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于2011年底由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通过,2012年3月,获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同年5月4日正式实施。《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在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明确了多项激励举措。比如,《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第41条规定:“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招考公务员或者招聘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
除《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之外,宁波还制定下发了《宁波市志愿服务注册管理办法》《宁波市志愿服务记录管理办法》《宁波市志愿服务时间记录及认证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办法措施,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提高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的公信力。
为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安全感”,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将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和志愿服务记录自动推送到宁波市个人征信系统,作为正向数据予以记录。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时,平台会为他“打卡”,智能记录服务时长,服务记录时间累计1500小时将被认定为五星级志愿者。
同时,宁波还為全市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志愿服务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主要包括身故赔偿100万元、残疾最高60万元、医疗最高10万元、猝死1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单次最高10万元等内容,保险项目覆盖面和赔付标准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免除了志愿者后顾之忧。
宁波团市委副书记吴生莲告诉记者,宁波将志愿者分为普通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两类,突出专业性和规范化。服务记录采用个人电子签到、志愿服务组织授权采信等方式,按在校、在职、退休三种类型,用红、蓝、金三种颜色分开记录和排名,激励空闲时间少、有专业特长的工作年龄段人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除此之外,宁波还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每年开展“五个1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和评比表彰活动,举办慰问志愿者专场文艺演出,并通过建立以优秀志愿者命名的工作室、创作讴歌志愿服务的文艺作品、编写优秀志愿者风采书籍等举措,增强志愿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谢 霞
近年来,宁波以岗位化、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为方向,积极探索实践“一盘棋、一站式、一体化、一揽子”的“淘宝式”志愿服务机制,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服务完善、运作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推进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宁波志愿服务正从碎片化、低质化、同质化、临时化向系统化、岗位化、专业化、常态化转变,逐步成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宁波全市共拥有注册志愿者215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1.2万余个,15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6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先进典型。志愿服务已成为甬城的亮丽底色。
一盘棋统筹运作凝聚志愿服务合力
海港宁波,自古就有义仓、义校,爱心传承千年。但是,随着宁波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凝聚各方力量,将志愿服务打造为展现宁波城市文明风尚的标志,成为宁波志愿服务工作建设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5年,宁波市委成立了由30个市级主要部门组成的宁波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简称“宁波市志工委”),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并在全省率先明确了由文明办承担志工委日常工作。同时,宁波还对志愿服务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文明办牵头协调、民政部门侧重行政管理、共青团侧重具体组织实施。
“为破解志愿服务城乡差别大、基层支持少的难题,我们在市、区县(市)两级建立了志愿者协会和服务指导中心,在各系统、各行业、镇乡(街道)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枢纽站,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还在医疗福利机构、窗口单位、旅游景区、文体场馆以及交通路口、车站机场、商业广场等主要公共场所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任学军说。目前,宁波志愿服务已实现“城乡统筹、全域覆盖,一盘棋统筹运作”,基本形成了志工委统筹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协会服务指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2014年5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试运营,宁波由此成为浙江省第二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正式驶入“地铁时代”。同月,宁波轨道交通志愿服务总队成立。
近五年来,宁波轨道交通志愿服务总队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发挥轨道交通自身优勢,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型志愿服务行动。如组织开展1号线、2号线一期“万人大试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帮助市民正确试乘地铁;在春节、清明节、国庆节、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开展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地铁行,文明行”系列活动,成立随行志愿者分队……这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意、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宁波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出行服务。
随着各级志愿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宁波志愿服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爱的天使”志愿者大队为例,该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模式,通过组织协调医院内、外志愿者,组建“党员义工”“青年义工”“医二代”三个志愿服务团队,利用医学技能、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助医、助老、应急救援、健康促进、扶贫济困等志愿活动,打造出了“六百惠民”公益行动、“夕阳红”爱心助老、“光明行”复明等多个优秀公益品牌。
一站式服务管理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着眼于满足全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的各类服务需求,宁波以We志愿服务网为总枢纽,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
We志愿服务网于2016年正式上线,采用中英文双语,设置登记注册、志愿者招募、需求发布、时间记录、信息动态、志愿地图等服务模块,向上对接中国志愿服务网、浙江省“志愿汇”网络平台,向下整合各区县(市)、各部门志愿服务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在We志愿服务网,志愿服务需求方可推出志愿岗位,招募志愿者。用户可选择“注册志愿者”的方式,输入简单信息快速成为志愿者并参加志愿服务项目。有意向参与专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可以通过登记专业特长、参加服务意向时间、区域等详细信息,成为平台上的专业志愿者,更有针对性地参加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志愿者用户登录后,平台会自动将符合其专业能力(第一排序)和意向时间(第二排序)的志愿岗位信息优先排序展现,实现“人岗”智能匹配。
宁波帮博物馆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劳琳莉告诉记者,博物馆需要的志愿者比较多,每年都需要招募。“我们向社会承诺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天有两场公益讲解,平时也需要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讲解、导览等服务。”劳琳莉说,“以前我们是通过报纸等媒体和微信公众号集中招募志愿者,We志愿服务网上线后,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招募信息,随时吸纳志愿者,方便了许多。”她认为,We志愿服务网整合了全市的志愿服务资源,在志愿服务需求方和志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We志愿服务网方便的不仅是志愿服务需求方,还有有意愿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今年54岁的周华十分热心公益活动,一周有五六天在做公益。“退休后有了空余时间,想做志愿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但是找不到渠道。”周华说。后来,她听说有We志愿服务网这个平台,就第一时间进行了注册,还下载了“We志愿”手机APP。“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有什么活动,都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再也不用因为找不到活动发愁了。” 值得一提的是,We志愿服务网还设有评价反馈和诚信监督功能,供需双方可以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质量、社会效益、服务态度、基本保障、发布内容等进行反馈和评价,确保志愿服务透明可信、健康有序。
据统计,We志愿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招募志愿者已超过12.5万人次。仅去年,平台就发布近4000个岗位,6100多场活动,最高单日注册志愿者达4480人,最高单日访问IP量过万。
一体化保障支持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从注册管理到时间记录、从教育培训到项目开发、从团队培育到活动支持、从服务指导到交流展示,近年来,宁波搭建了一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化功能平台,形成了互相合作、优势互补,统筹建设、同步发展的一体化保障支持机制。
2012年12月5日,宁波市81890志愿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一个功能性平台,81890志愿服务中心着重组建、培育和扶持专业志愿服务队,通过24小时服务热线、81890志愿服务网、微信群、短信平台、服务窗口等服务端口,采集社会服务需求,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对接志愿服务力量,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岗位的最佳匹配。六年来,81890志愿服务中心共有1830个志愿服务团队和9万多名志愿者注册、培训、开展活动,已成为宁波培育孵化专业志愿服务团队的重要平台。
为帮助志愿服务组织健康成长,宁波在2015年11月成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以募集社会资金,开发扶持志愿服务项目,资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基金会成立三年多来,累计收到财政拨款1400多万元,募集社会资金4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常化开展。
“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时期,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尤为重要。”宁波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宋明耀说。2016年9月23日,担当宁波志愿服务“智库”角色的宁波志愿者学院正式开班,宁波志愿服务制度化有了新的专业化支撑。
宁波志愿者学院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发起成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合作办学,宁波市民政局、团市委、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学院采用“政府主导、学院管理、开放合作、可持续运作”的运作模式,不仅为志愿服务需求方、管理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供给方负责人开展教育培训,还为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创新设计,开展相关志愿服务课题研究。
除此之外,宁波还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国际化、现代化。2016年10月17日,宁波国际志愿者基地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作为宁波市现代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志愿者基地承担着传播国际志愿服务先进理念、培育现代志愿文化、开展国际志愿服务交流与合作、开发国际志愿服务项目、承接宁波国际志愿者教育培训等职能,以促进国际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去年9月27日至10月3日举行的2018“宁波?尼斯国际嘉年华”是国际性文旅融合大型项目,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460多名志愿者组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服务好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他们放弃节假日休息,在为期7天的时间里为尼斯嘉年华嘉宾游客提供外语服务、观众指引、演员服务、记者接待等各项服务,用专心、专业、专注的精神,点亮了尼斯嘉年华的狂欢盛宴,为宁波赢得了国际赞誉。
一揽子制度标准确保志愿服务规范开展
为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开展,宁波市按照全市志愿服务“一个理念、一个制度、一个标准”的原则,出台了《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宁波市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以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于2011年底由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通过,2012年3月,获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同年5月4日正式实施。《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在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明确了多项激励举措。比如,《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第41条规定:“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招考公务员或者招聘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
除《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之外,宁波还制定下发了《宁波市志愿服务注册管理办法》《宁波市志愿服务记录管理办法》《宁波市志愿服务时间记录及认证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办法措施,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提高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的公信力。
为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安全感”,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将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和志愿服务记录自动推送到宁波市个人征信系统,作为正向数据予以记录。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时,平台会为他“打卡”,智能记录服务时长,服务记录时间累计1500小时将被认定为五星级志愿者。
同时,宁波还為全市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志愿服务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主要包括身故赔偿100万元、残疾最高60万元、医疗最高10万元、猝死1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单次最高10万元等内容,保险项目覆盖面和赔付标准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免除了志愿者后顾之忧。
宁波团市委副书记吴生莲告诉记者,宁波将志愿者分为普通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两类,突出专业性和规范化。服务记录采用个人电子签到、志愿服务组织授权采信等方式,按在校、在职、退休三种类型,用红、蓝、金三种颜色分开记录和排名,激励空闲时间少、有专业特长的工作年龄段人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除此之外,宁波还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每年开展“五个1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和评比表彰活动,举办慰问志愿者专场文艺演出,并通过建立以优秀志愿者命名的工作室、创作讴歌志愿服务的文艺作品、编写优秀志愿者风采书籍等举措,增强志愿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谢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