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服务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215076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
  初中学段服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在初中学段,由学校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严格设计一系列活动,遵照一定工作流程,有的放矢地对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提供心理服务的模式。笔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十余年,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从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心理服务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开展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初中学段服务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可为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学校提供参考。
  一、服务教师群体
  (一)服务教师群体的必要性
  首先,教师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对教师个人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很多的高要求。除了在专业技能上有自己的特长和特色,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始终以一个积极乐观、向上奋发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群体,并用自身的正能量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学生。
  其次,教师是一个社会人,也会在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烦恼。教师只有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控制消极情绪,科学积极地应对日常负面事件,才能真正地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最后,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会形成学校轻松的良好的心理氛围。整个教育教学环境因为人自身的和谐,最终形成和谐人际、和谐校园。
  (二)服务教师群体的工作模式
  1.教师成长互助组
  教师成长互助組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基础上自发组成的,每个小组3~8人。为了促进教师的深入交流,我校设置教学沙龙的固定场所,让兴趣爱好相通的教师畅谈自己的心得、感想和困惑,感悟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
  每个成长互助组安排一个心理咨询师作为技术指导,在每周一次的活动中选择一个主题,共同参与。心理咨询师积极探讨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指引教师平等对话、精诚协作、相互促进,在团队中共同成长。
  2.教师主题心理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是服务教师群体的有效的形式之一。每个月一次的主题心理讲座,内容涉及和谐人际关系、压力释放、悦纳自我、控制情绪等。
  和谐人际关系主题下设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子女养育等子主题。通过对教师自身人际关系的梳理和调整,形成良好的人际模式,在积极的互动中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进而潜移默化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形成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压力释放主题是对教师日常情绪的集中处理。在团体中形成互助小组,通过对压力源的分析,对压力事件的客观探讨,达到对压力的释放和调试。同时辅助教师个体沙盘和团体沙盘,探索内心世界,达到疗愈身心的目的。
  悦纳自我主题是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鼓励教师肯定自我。一个真正悦纳自我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和工作本身,才能在保持积极情绪的状态中践行育人工作。
  控制情绪主题是运用具体的心理技巧和方法,应对日常生活事件下各种各样的情绪反馈,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教师心理个案辅导
  学校定期给教师进行心理测试,通过测试结果筛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人群,并根据教师自愿求助的原则,实行保密制度。由教师选择自己信任的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以排遣内心的压抑。
  教师的压力来源之一是内在,如对自己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期望值,如果稍有偏颇就会带来心理压力;加之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也会带来心理压力、心理失衡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及时疏导。专业人员对教师采取心理个案辅导,运用心理技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定时、定期清除心理压力,提升应对生活和工作中挫折的能力。
  4.教师多维度观察
  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践行一种理念:用心理学谈话,而不是直接谈心理学。每一位老师都经过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培训,一方面体察自我,另一方面观察别人,及时警觉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并在多维度的观察中,从别人的身上反思自己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并把多维度观察的结果带到教师成长互助组中。
  二、服务学生群体
  (一)服务学生群体的必要性
  首先,一个具有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学生可通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次,学生的活动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对学生的校园生活乃至未来人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最后,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将自己的才华贡献于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事业当中。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保障学生的未来。
  (二)服务学生群体的工作模式
  1.每天心情预报
  学生每天通过记录心情和一天当中的重要事件,运用图画和文字表达情绪,记录心情。每天心情预报的功能有三个:学生养成觉察自己心理状态的习惯;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筛选出需要辅导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干预和辅导;心情预报是心理档案的基本素材,为整个心理成长档案的建立提供原始材料。
  2.特色心理教学
  学校设置特色心理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课堂、心理校本和心理社团。
  心理课是必修课,每个年级每周进行一次,有专门的老师执教。我们根据初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完成的任务设置适合本年级的目标:七年级以学习的适应性、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认知、学习观念等主题开展心理教育;八年级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客观地评价,把握与异性交往的距离,向他人敞开心扉,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九年级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萌发,尽早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适应社会变化。   心理校本是选修课,为每周四最后一节课。全校所有选择此科目的学生,会在专门的心理校本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完成心灵瑜伽、心灵沙盘、心灵图卡等活动,在有趣的体验中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社团主要是心理情景剧,主要在每周二最后一节课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加入。社团成员通过写剧本、分角色、排练、展演、心理点评几个环节,来达到心理疗愈的目的。
  3.心理档案跟踪
  学校心理档案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学生入校个性心理测试结果、学校定期的集中心理测试结果、日常中学生的心理表现素材。同时,每一位学生有自己的专属心理辅导员,平时可以不定期地进行师生交流。
  学校设置了三级预警心理机制:一级预警指行为过激和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学校干预或者转介;二级预警指偶发情绪、行为问题,有一定危害和影响,需要心理咨询师干预;三级预警指一般性习惯问题,危害和影响较小,需要班主任层面干预。对于涉及到的学生,我们都会有相关的心理辅导记录填充到其心理档案之中。
  此外,学校还设置了1+N心理辅导模式:根据高危预警学生的心理、行为类型,有针对性地配备心理咨询师(即“1”);结合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家长(即“N”)形成干预团体,通过“常态化帮扶”“定期会诊“应急诊断”相结合而制定相应辅导方案进行介入干预的一种心理辅导模式。这种模式发挥全校教师的综合作用,还涉及家校合作的范畴,联动效果很好,对特需生心理辅导的过程和结果都会记录在案。
  三、服务社会群体
  一个学校的心理功能的发挥绝不仅仅局限在本学校之内,在外校心理咨询、下校定期心理辅导、下校心理工作指导、承接心理研讨等方面应该都有涉猎。
  (一)接待外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遵循保密原则,心理咨询的发生在当事人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越簡单越好,所有重叠的关系都会影响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的咨询效果。很多外校的学生、教师会走进我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这也是发挥我校心理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有足够的专业性,才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需要认真去解决的时候,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尤其是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把握和解决会有独到的见解,以便发挥好服务好社会的这个优势。
  (二)下校定期心理辅导
  有的学校不具备成熟的心理辅导机制,需要学校间互相提供帮助,互相支撑。每次中考前我校都会下校进行考前心理减压辅导讲座,除了有知识性的心理疏导,还有趣味横生的心理活动。经过多次实践打磨,总结出适合学生身心状态的切实有效的心理服务内容,与其他学校一起开发,共同分享,共同提升。
  (三)下校心理工作指导
  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起点低,甚至在整个学校心理工作脉络的设计、场地的选择、功能分区的设计等方面都需要一些成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实践。学生群体有很多的同质性,面临的问题也有相通之处,对咨询个案的心理辅导经验的分享和交流,也是为其他学校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个好的模式是能够复制、推广甚至是有效加以调整和再优化的,资深的心理工作者可以把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带入到需要心理服务指导的团体中去再实践。
  (四)承接心理研讨活动
  一所学校如果可以定期承接适合本学校的心理观摩研讨活动,对学校心理技术的传播和提升会起到积极、广泛的作用。而且,每次心理观摩研讨,还可以得到同行业老师和专家直接的建议和指导,对本校心理工作有促进作用,也对外校心理工作有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服务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形成和推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探索,在服务群体和服务内容上,将会产生更多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保障学校环境里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赵昆伦)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毕业典礼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初中毕业典礼象征着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结束,是其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一场好的毕业典礼需具备“意义感”“仪式感”和“参与感”。作为教育仪式,毕业典礼要兼具学校文化、体验式学习和隐性课程的教育属性,发挥丰富学生生命体验、传承学校核心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毕业典礼;仪式感;意义感;参与感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
期刊
期刊
摘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帮助少先队员们了解第一个百年梦想,使他们深入感知党的光辉历程,学校围绕具体校情、师情、生情,立足“读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区域教育资源和价值,共同打造“行走的红色馆校课程”德育实践活动,将红色精神传递渗透进教育的点滴之中。  关键词:读行合一;红色文化;德育教育  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德育教育价值,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