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兴家的石磨传到他当家时,已经传了四代。也有说已经传了五代的。左兴也是小镇上小有名气的人物,不是因为有钱,不是因为霸道。更不是因为出身名门。而是因了家传的一盘石磨,还有他额头上一条一寸多长的醒目的疤痕。
  农耕时代。石磨是老百姓用来加工粮食的普通工具,有啥稀奇的?中国可谓大矣。可是不管在江南还是塞北。在海边还是高原,石磨是村村可见,寨寨皆有。左兴从小就听爷爷说过,这盘石磨可是左家的传家宝。在左家最困难的时候,就是靠这盘石磨磨出的包谷、豆子甚至是晒干的野菜粉让他们走出了困境。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把石磨送人,更不许丢弃。这盘石磨护佑了左家多年,所以,左家的子孙后代都要保留住这盘石磨。至于石磨是怎么护佑左家的,祖上传下来的话都有些神神秘秘、模模糊糊。左兴只记得,从小就看到家里的石磨总是被擦洗得干干净净。每年五六月份包谷成熟的时候,家里常常蒸又泡又软的包谷浆粑粑吃。家里帮工的两个壮汉去大石磨上磨包谷浆时。左兴最爱在旁边瞎凑和。左兴就爱看浆汁从石磨中间慢慢流下来的样子。先是一条条细流,渐渐地,随着加进磨管芯的包谷慢慢增多。细流变成了盖满下磨盘四沿的乳白色瀑布。这时的左兴总爱守在石磨旁,一会去抓一把洗好的包谷添在磨管芯里面,因为人小,够不着,他就要大人抱起来去加包谷。一会又去搅搅磨盘口下面木桶里的浆汁。总之,石磨转动的时候。就是左兴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左兴特别爱吃刚出蒸笼的包谷粑粑,虽然人小,可是一次能吃掉手巴掌大的两个粑粑。冬至节前后是做咸菜的最佳时节。那时的大石磨又开始忙碌起来。要磨黄豆瓣做豆豉,要磨黄豆浆做豆腐,豆腐是准备腌卤腐的。有时,爷爷会站在石磨前默默沉思。还会不时用手在石磨上摩挲来摩挲去。左兴认为爷爷摩挲石磨时的心情,一定像是摸着左兴的头顶时的心情是一样的。要不。那一刻的爷爷为什么会显得那么慈爱、可亲呢。
  在左兴的记忆中,他们左家不管把家搬迁到哪里,确实都没有丢弃这盘石磨。从他记事起,他们搬过四次家。一次是在他还很小的时候,那时他大概四五岁吧,也搞不清楚是哪一年。反正左兴只知道那时他们家很有钱。家里有好几个帮工,男的劈柴、守夜、喂马,女的煮饭、扫地、洗衣服。还有背枪的家丁看家护院。常常听到家里家外的人讲话时总是会说到土司,土司的。那时的左兴才不管什么土司不土司。他只要有人带他玩,玩得高兴就行。
  收粮食的季节到了,就会有人用送来的粮食把粮仓填满。等粮仓填满后,家里会搞一次大宴会,说是尝新米饭。尝新米饭那天,也是左兴最喜欢的三条大土狗的节日。等丰盛的饭菜摆满桌子,全家入座,开吃之前都要先完成一件事。那就是要让狗先饱吃一顿大白米饭。狗吃饱了。人才能动筷开吃。给狗喂饭是左兴小时候最愿意做,也是做得最开心的事。左兴问过奶奶,为什么要让狗先尝新米饭?奶奶说,古时候,人只是吃树叶、果子活命,是狗用嘴抬来谷种,给人带来了可以吃的粮食。人不能忘本,要感谢狗。所以每年第一次吃新米饭。就要先让狗吃饱,人才能吃。
  左兴的奶奶那时已年近花甲,但是,说话做事依然很干练。奶奶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是她的玉手镯。左兴每次坐在奶奶膝头上听她唠叨“黄金有价玉无价”时。也会用圆润的小手去摸那绿莹莹的翡翠镯子。奶奶的翡翠手镯莹润通透,镯子里的绿色看起来就像要滴出水来一样。奶奶说,这支手镯是土司大人赐给他们家的,是左兴的祖母传给她的,玉手镯以后也要传给左兴的阿妈。再往后就该传给左兴的媳妇。翡翠手镯只能传给媳妇,不许传给嫁出去的姑娘。奶奶还常常爱说有钱难买玉如意等等。反正说到值钱,说到宝贝,奶奶都会用玉如意,玉白菜什么的来打比方。慢慢的,左兴的脑子里也留下了天下最值钱的莫过于翡翠。天下最难得到的莫过于精品玉器的思维定势。
  左兴的爷爷那时也七十多了。有一段时间,左兴家里总是人出人进,闹闹嚷嚷。他不知道是什么大事让这些人都聚到他的家里来,只是听到宽敞的大客堂里不时有人说到“三乡裁归”,“隆城邑。左三村、谷波罗”等这些他听不懂的话和他不知道的地名。过了不久,爷爷就说他们要搬家了。搬家时,爷爷最关心的就是那盘石磨,就连大门口那对威武的石狮爷爷都说不搬走了,让它们留在老宅继续看门。为了那对石狮,左兴还纠缠了爷爷好几天,可是一向无限度满足左兴的要求。疼爱左兴的爷爷这次却不理睬他的哭闹和眼泪,只搬走了石磨。留下了那对在老城中赫赫然。雄视一方的石狮。为了让石磨在新宅里有个好的安身之位,爷爷去新宅左看右看,在新盖的规模比原来的大院小了很多的新家里。在院子的西南角选了一小块地盘,还让工匠盖了个小亭子。说是要把石磨放在亭子里。全家人都觉得爷爷的做法有点可笑,有点夸张,但是,也没有人敢说出反对的话。所以,一进左家大院。人们都会看到一座很精致的小亭子里安放着一盘石磨的异景。
  其实。在小镇人看来,左兴家的石磨和别人家的石磨相比,确实也有不同之处。首先,左家的石磨是小镇上最大的石磨。别人家的石磨一个人就能推得动。有的小石磨。连10岁左右的孩子也能帮妈妈磨豆子,磨包谷。可是左家的石磨就不同了,一个壮年男子用尽全力推起来也只能勉强缓慢地转动几下。左兴就清楚地记得,每当家里吃蒸嫩包谷浆粑粑。冬天磨黄豆做豆豉的时候。都得让两个男帮工去推磨。其次,左家的大石磨,石头打磨、雕琢做工也很别致。别人家的石磨就是挂錾完事。左家的石磨可没那么简单,挂錾上还有花鸟鱼莲雕刻,而且雕工很精细。就连石磨的推把也是光滑如玉。其三,别人家的石磨,用着用着就不知弄到哪里去了,左家的石磨却一传再传,跟着左家人走过一年又一年光阴。
  随着年岁的增长,左兴渐渐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原来,他家祖上和云南明朝洪武十五年被朝廷任命的蒙化州土知府的左土司是一个本家。说直接点,和大土司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土司就是土皇帝。边远之地,山高皇帝远,皇上的圣旨可能会打折扣,土司的话却是必须一字不差照着去做。土司家族的人在当地那就是皇亲国戚了,所以,左兴家也是当地名声显赫的真正的高门大户。蒙化州土知府是云南土官承袭制度最长的一家土知府。史书记载中称之为云南最大的三大土知府之一。另外的两大土知府是丽江纳西木氏土知府和元江傣族那氏土知府。后两大土知府都在明代中期就先后改土归流了。只有蒙化州土知府一直保留到解放前。随着社会的动荡、安定,再动荡、再安定。左兴也逐渐明白了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山不转水转等等的社会哲学、人生哲学。爷爷去世前,给全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把石磨弄丢了,摔坏掉。”奶奶闭眼前,把那支珍贵无比的翡翠手镯塞到左兴阿妈的手里。看着左兴阿妈把翡翠手镯戴在手腕上之后,说了一句:“记住了,黄金有价玉无价,不要把家传的玉器弄丢了呀。”说完,安详而逝。   第二次搬家时,左兴的爷爷奶奶早已去世。风云变幻,改朝换代。高高的古城楼上,挂上了五星红旗。小镇的石板街上,背枪的已经不再是民团,而是穿着土黄色军装的解放军。左兴的父亲因为家产大,家里还请有帮工,又出租了田地给佃农,剥削农民的血汗,更可怕的是和土司有血缘家族关系,所以,在无数次的诉苦、批斗中被斗死了。左家的房产被没收。左兴家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里,住进了政府安排的土改户,贫雇农。左兴全家人被赶出左家大院。政府给他们找了一处绝嗣后四倒八塌的的破房子安身。搬家时,已无东西可搬,值钱能用的都被一抄而光。左兴的阿妈传给左兴媳妇的翡翠手镯也被强行从手腕上褪下来没收了。为此,左兴媳妇哭了无数回,并常常对左兴说,家传的翡翠手镯没有了,怎么向祖宗交待呀?左兴无话可答,只是不停地叹冷气。左兴那时还不到而立之年。看着破烂不堪的“新家”里,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更找不到一样能留有左家大院昔日辉煌痕迹的物件。左兴坐在破房门前的石坎沿上,把头埋在两膝间。奔涌的泪水一滴滴落在脚下的灰土里。
  一天,左兴从左家大院前经过,房子依旧,院落依旧,可是住在里面的人,已经由左氏一家,变成了三个姓氏九家共46口人的大杂院。左兴没敢走进大院。只是在经过高大的门楼前的几秒钟内。不由自主向大院内匆匆瞥了一眼。左兴一眼就看到了那盘依旧摆放在亭子里的大石磨,只是石磨上堆放了很多杂物,如果不是因为太熟悉,几乎都看不出大石磨的轮廓了。左兴的心急促地跳了一下,他记起了爷爷说过的话:“这盘石磨可是左家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送人,更不许丢弃。”一个念头让左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向政府要回这盘左家的石磨。
  当左兴结结巴巴。忐忑不安地说出想要回自家石磨的要求时,那位平常总是黑着脸,很严厉的农协主席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哈哈大笑起来。农协主席的大笑让左兴满脸通红。越发结结巴巴地小声说。石磨……家家都……有。反正也……不……值……钱,没有……人要,我……我……现在的家里没有……石磨,搬……搬到我家里……还……还……可以用用。看到左兴的窘样,农协主席挥挥粗糙的大手说:我以为你想要回你家的什么东西呢。要回石磨可以,想要回别的不行。你想要就去搬走。
  得到同意,左兴回到左家大院,说明要把石磨搬走,九家住户中没有人出来说不准搬。毕竟都把人家扫地出门了,鸠占鹊巢,还要怎么样。九户人家中。有八个在家里的壮汉也出来一起动手。加上左兴,九个大男人累得红汗白流,才把那盘大石磨挪到了左兴破烂不堪的家里。左兴找不到给石磨遮风避雨的地方,只好把石磨安放在墙角落。从此,石磨在墙角风吹日晒,霜打雨淋。这盘石磨来到左兴的破家里,也确实帮助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在最缺粮的三年中,左兴家有一半时间的口粮就是靠石磨磨出的包谷面、蚕豆面等杂粮甚至是仙人掌面来凑数充饥的。因此,左兴每次看到日渐斑驳的石磨,心底总会涌起丝丝暖意。毕竟,石磨上承载的是左兴对家的想头啊。
  左兴家没有了土地,没有了房子。可是日子还得过下去。不会种田,不会手艺,全家人怎么活下去呢。政府是不会看着有人饿死不管的。因为左兴读过书。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算是和文化沾点边,就安排他去图书馆搞卫生。左兴媳妇也识字,虽然认识的字不多,但是在那时的女性中也算是难得了,就安排她去幼儿园工作。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也去学校上学了。这样的安排,左兴两口子感到很满意了。
  以后的岁月里。虽然不时有风暴降临,或是疾风或是骤雨。左兴和家人都小心翼翼。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插一句嘴。日子就在谨小慎微、察颜观色中一天天地缓缓过去。不管多么小心,左兴家的两个孩子还是受到了左氏家族的影响。犹如暴风雨降临时,就算你关上门窗,就算你撑开雨伞,你同样能感受到狂风的寒冷、可怕。雨水一样能淋湿你的脚,躲是躲不过去的。左兴的儿子高中毕业后,考试成绩第一,可是政审却过不了关,不能升学。只好回家待业,后来又随下乡的知青队伍去一个偏远的,不通公路的山寨当知青,一去就是五年,等所有的同伴都回城了。他才终于被当时没有人愿意去的烟草公司招工,回到小镇上来。女儿连高中都没上。初中刚毕业就进了药厂。做了一名片剂工人。
  在黑白颠倒的年代,为了石磨,曾发生过一件差点让左兴丢掉性命的流血事件。左兴一家因为特殊的身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就逃不脱“特殊”的待遇。在接受了造反派无数次的审问,批斗后,一天下午。左兴拖着跪得麻木的双腿刚回到家里。一群红卫兵又闯进家来。为头的是一个尖嘴猴腮的愣头青。他用手指指着左兴的脑袋大声喝问,你这土司的狗崽子,家里一定藏着不少财宝,快点交出来!你不交出那些财宝,想要藏着等待翻天吗?左兴无奈地说,我家里哪里有得起财宝?所有的家产在土改时都被抄走、分完了。我连家都搬到这点破房子里来了,祖上留下的东西一样都没有了。尖嘴猴腮一听火冒三丈,命令身后那群闯将:“搜,我就不信搜不出一样东西来。”十多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闯将把左兴家三间破烂不堪的屋子翻了个底朝天,还真是一样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找到。一伙人骂骂咧咧来到院子里。
  就在这群闯将就要悻悻离开的时刻。一双鼠眼在院子里瞅来瞟去的瞬间。鼠眼看到了在墙角落躺了多年的灰头土脸的大石磨。也许是这盘石磨特别大,也许是石磨灰头土脸中隐隐约约显露的精美雕刻,也许……反正,鼠眼和尖嘴猴腮嘀咕了几句,那些已经迈出破门槛的前脚又折回了破院。左兴一家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不明白这些人又折回来的原因。
  只见尖嘴猴腮来到石磨前左瞧瞧,右看看,鼠眼的小黑眼珠也不停地左转转右转转。尖嘴猴腮斜着眼睛问左兴。这盘石磨哪点来的?左兴不敢撒谎,老老实实回答,是老祖公留下的。鼠眼一听是祖传的。把小眼一瞪就骂道,狗土司,你又说一样财宝都没有。这盘大石磨是你家祖传的东西。要搬走充公!左兴一听就急了。声音也提高了八度:不能搬走!这盘石磨是土改后政府同意留给我家的唯一的一件东西。我家所有的家产都被没收了,只留下这盘无用处的石磨做个想头……住嘴!狗土司,你还敢说要留下一个想头,你就是贼心不死,就是想着翻天!不等左兴说完。尖嘴猴腮就大声呵斥左兴。一面骂,一面就对那群闯将一挥手:搬走!把石磨搬出院子,无用处就搬出去砸烂!要让这些坏人彻底死心,砸烂他们翻天的狼子野心。一伙愣头青一拥而上就去搬大石磨。左兴一看家族留下的唯一想头就要被毁。一直以来被压抑的情绪。被憋在心里的愁苦。犹如偶然被触动了的扳机。勇气、胆量无法遏制地喷射而出。左兴两步跳到石磨旁,一下就把整个身体扑倒在石磨上,声泪俱下地哭喊着,不许搬石磨,那个敢来搬,我就和他拼命。我也不活了,我活够了。不许搬石磨!不许搬石磨!   那群愣头青一看,为了一盘石磨,竟然还有比他们更愣的人,都停下不敢再动手。尖嘴猴腮一看左兴不要命的架势也愣住了。可是,革命小将怎么能输给这些被打翻在地的狗土司呢?不行。革命不能退缩。上,给我搬。把这个坏蛋拖开,搬。几个闯将又拥上前来拖左兴。左兴整个身子死死趴在石磨上。两只手死死扳着磨盘边沿,任凭几个愣头青又拖又拽,左兴死也不松手。尖嘴猴腮和鼠眼一左一右。去扳左兴的手指,左兴一面哭喊,一面挣扎。左兴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在旁边哭得涕泪横流。经过近10分钟的较量。左兴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被那伙闯将拖下石磨,左兴一咬牙,用尽力气把手臂往石磨上一按,身体往上一拱,大叫一声。我也不活了!整个身子往上拼命一挣扎,竟然挣脱几个愣头青的手。可是,因为失去了拉拽,突然失去力量支撑的整个身体往前扑下去。只听“嘭”的一声,左兴的前额撞在了石磨上,鲜血从两寸多长的一个大口子里涌出来。随着喷涌而出的鲜血,左兴也昏迷过去。左兴的妻儿哭喊着扑上来。那群愣头青一下子被吓住了。闯将们一看为了一盘毫无价值的石磨,要是真的出了人命那也是难以交代的。鼠眼向尖嘴猴腮使了个眼色。对着左兴骂道:你想用死来吓唬革命小将吗?革命是吓不倒的。你等着,以后再来和你算账。走!一挥手,这些革命小将又去别处寻找革命对象去了。
  看到血流如注的左兴。妻子赶快到门外路边的草丛中找到一大把苦蒿叶。揉碎后按在伤口上止血。又让孩子快去叫人来帮忙送左兴去医院救治。左兴在医院住了半个月才回家慢慢调养。医生说因为流血过多,要是送得再迟一些。也许就没救了。幸好伤的是前额,要是伤到后脑勺就非常危险了。后来的岁月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触碰到额上的疤痕。左兴的眼前总会闪现出石磨的样子。后来一提到石磨,小镇的人都会说起左兴要石磨不要命的事。有不少人都问过他,老左,你不后悔为了石磨差点丢掉老命的做法吗?左兴从来就没有后悔过自己的行为。他说自己没有能力为家族的兴旺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不能为自己的妻儿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唯一能证明他的家族来源的想头只剩下一盘石磨了,要是连这么一块石头都留不住,自己还有什么脸去对别人说自己是左氏家族的后人呢?
  时光荏苒,左兴该退休了。在图书馆这么多年,左兴凭着一手好字,凭着和蔼谦下的笑容,凭着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全馆员工的信任和好评。馆长换了一个又一个,馆员调走一茬又来一茬。左兴也从人们口中的左兴变成了老左。不过,老左始终没有离开图书馆的工作岗位。在历史得到公正的评判后。老左的身份也从工勤人员变为图书管理员。当新任馆长征求老左想去哪个部门时,老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去古旧藏书室管理图书。古旧藏书室很清静,平时少有人去借阅那些线装书,直排书。老左却很愿意和那些看上去陈旧甚至破损的古书为伴。整理,翻阅那些藏书,老左感觉自己就是在和古人沟通,和历史对话。也因此,这些年来,老左几乎翻遍了每个书柜里的藏书。特别留心详细阅读了《南诏图传·文字卷》、《蒙化府志》、《蒙化志稿》、《蒙化乡土志》、《土官底簿·云南土司》、天启《滇志》、《南诏野史》、《蒙化左土官记事(抄本)》等史志。老左特别关注《土官底簿·云南土司》、《蒙化左土官记事(抄本)》这两本书。老左对这两本书,那可是细读、精读,还摘抄了不少内容。对大约2万字的《蒙化左土官记事(抄本)》更是用他漂亮的蝇头小楷全文抄录下来,有空就专心研读、揣摩。在研读、揣摩的过程中,老左终于搞清楚了自己的家世来历。
  蒙化(今巍山)土官历经元代晚期和明清两代,先后承袭17世,历任知府18人,前后经营蒙化514年。老左的祖上曾经跟随土司多次出征。左土司带兵出战,不要朝廷军饷,自备军粮,自带兵器,屡立战功,多次得到朝廷的封赏。老左想,祖上和土司是本家。土司得到的封赏。他们家也一定分到不少吧,要不,当年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宅子,那么风光的岁月。只是那时的老左还太小,只知道玩。他也没见过家里摆放着特别金贵值钱的物件,就连老左的父亲也从来没有说过家里有啥宝贝。现在,他们家唯一的传家宝就是那盘大石磨了。难道是祖上把值钱的赏赐都换成钱挥霍掉了吗?老左的疑问只能放在心里,他能对谁去说呢?
  老左第三次搬家已经是改革春风开始吹起来的时候,老左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全家之力,重新盖一个新家。老左拿出了省吃俭用一辈子攒下的钱,再加上儿子、姑娘的支持,在老城的西门外买了一座破旧的小院,拆掉旧房,重建新家。建房时,老左坚持不许盖钢混结构的房子,他要盖土木结构。前面出厦的老式房子,房向一定要坐北朝南。在老左心里,有了坐北朝南的大主房,那才像个家的样子。盖好了房子,老左又在小院一进门的左边墙脚顺墙沿用石棉瓦盖了一片厦。大家都认为这一片厦影响了小院的整体视觉,太难看,老左一定要盖。说是要给石磨留个安身之所。全家人都和老左争论起来。把石磨搬来做什么?难道还要磨包谷、豆子?现在想吃什么都能买到,还要那盘笨重的大石磨做什么?不是说老水牛也会有发飙的时候吗?像老水牛一样好脾气的老左这次可真是发飙了。他生气了,骂全家人说,你们都忘本变质了。连老祖公都不要了。左家留下的唯一一样东西就是这盘大石磨。你们不要我要,你们嫌丑我不嫌丑,你们要洋你们去洋,我老左不嫌土,不怕人家笑。我就是要把石磨搬来!一看老左怒红的脸,全家也没有人敢再反对,请了一辆大板车,请了几个壮汉。把石磨请进了老左的新家。
  就像爷爷当年一样,老左也喜欢凝视、摩挲这盘大石磨。每当站在石磨前,幼年时有关左家大宅院中的许多记忆总会在老左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石磨在老左的凝视里悄无声息地传递给老左一些有关左氏家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模糊的,跳跃式的一些碎屑。虽说连不成片,可是,其中的点点滴滴却也很清晰。
  在图书馆多年的工作中,在翻阅了不少古旧藏书后。老左觉得历史的线索、记载有时很清晰,有时又很模糊。有的史料记载,初初一看,有根有据,有来龙有去脉,细细一推究,又往往让人陷入难解的历史谜团困惑之中。老左一直都没有想明白。左氏土司前后经营蒙化514年,可是现在的老城中。土司府的一切已了无痕迹,也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土司府的位置以及建筑规模,只听说土司衙门很气派,是五进大院。可是谁也没见过,也没留下确凿的图片文字史料。仅有一个老城西北角的村子——土官村,还能让人们想起曾经的土司府和土司府曾经的辉煌。难道历史也是可以被抹得不留踪影吗?犹如和唐朝相始相终的南诏国一样,雄霸一方三百多年,却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难解之谜。十三代诏主葬于何处,魂安何方,无人能知,无人能晓。   风水轮流转,今日到我家。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左一天天老去。岁月不饶人,时光催人老。渐渐地,老左的背也驼了。说话也唠叨起来。老左的儿子当年迫于无奈。被烟草公司招进公司。没想到后来的烟草公司越来越吃香,越来越红火,工资一涨再涨,福利一加再加。老左的儿子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又有公司老员工的资历,因此被提拔做了公司的中层领导。中国人手里有钱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起房盖屋。老左的儿子也不例外。有了经济实力做后盾。老左儿子在开发区买了半亩地,他要盖一院气气派派的大房子。老左知道儿子的计划后力劝儿子。做人要低调。不要过份招摇,树大招风等等。话说了不少,无奈老左的话动摇不了儿子的决定,只好作罢,随他去了。
  一年后,儿子的新家全部完工准备搬新家了。搬家前,儿子特意请父母双亲先去看看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老两口到了新家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看了楼下看楼上。说不出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老左虽然不喜欢住钢筋水泥的房子,但是,现在的地皮那么金贵,还去盖老式房子,那谁买得起那么多地呀,所以,和老伴看完房子后,点头说,盖得不错,好,好。儿子也高兴地说,二老的住房留在二楼,又向阳又通风。
  老左背着手在小院转了一圈,院子虽然不大,设计却很精致。有微缩版的小桥、流水,假山、鱼池。花草树木的搭配高低错落,比起老左那座老房子来那真是舒心、养眼多了。不过,在小院中看来看去,老左却看得皱起了眉头。老伴瞅了瞅他紧皱的眉头,拉拉他的衣角说,你还有什么不满意?不要生怪方了。老左闷闷地不回答,只说要回老家去了。
  回到老家后,老左并没有去睡觉休息,而是站在石棉瓦下面的石磨前发呆。老左轻轻叹了一口气,伸出苍老的手去轻轻摩挲着石磨的磨盘,推把。不知站了多久,老伴来到老左身边说,舍不得这盘石磨吗?难道你要把石磨搬到新家?别搬了。搬去用到哪点?石磨不要了。有人要就送人。无人要就扔掉算了。什么?你要我扔掉石磨,你忘了祖传的话了?忘本!你死了都上不了祖坟!说到后面,老左有点气急败坏了。老伴看他真是气坏了,也不敢再答应,只说一句,我要休息了,随你。
  老左一夜没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早上起床后出去吃了一碗肥肉饵丝就去找儿子了。老左要把想了一晚上的决定和儿子说说。
  软软的布底鞋踏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街上,走起路来悄无声息。老左先去位于小城西北角的大公园里逛了一圈。在公园里遇到好几个溜鸟的老哥们。这些老哥们、老朋友的最大爱好是养鸟、下棋。每早太阳出来前,公园的树上就挂满了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各式鸟笼。鸟的主人或站或坐,聊的话题除了鸟,还有不少小镇新闻。各种小道消息。老左不养鸟,但是他喜欢来公园里听听鸟鸣,看看老友,顺便也可以听到小镇上不少的轶事。可以说,每天早上到公园溜一圈,是老左退休后最喜欢做,也几乎是必做的一件事。告别了老哥们,老左顺着古街往北门外走去。儿子的单位在北门外茶马古道纪念碑旁不远处,老左去找儿子,也顺便把古城的步行街走了一遍。早上八点左右的古街很热闹,人来人往。有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的,有早锻炼结束后悠闲漫步在石板街上的。有挑担的菜农急急忙忙赶往菜场的。有穿红着绿的打歌队说说笑笑穿城而过的。老左从身边走过的人的脸上,看到的,感受到的是安详、恬静。小地方的生活就是让人气定神闲、不急不躁。
  老左儿子看到父亲亲自找到单位来。不敢怠慢,连忙把老左请到办公室坐下,忙着去给老左泡茶。老左说,茶别泡了,我找你说个事,说完我就走了。儿子问,你要说什么事?你可以打电话,也可以等我下班后去老家你再和我说嘛。老左停了一会才说,这件事我昨晚上想了一夜,一定要给你说。儿子一听,觉得老父亲要说的一定是什么大事吧。就对老左说,爸爸,那你说吧。老左顿了顿,放慢说话的语速,一字一顿地说,你要你妈和我搬到你盖的新家,我们很高兴,这也是你的孝心。我昨天看了新家的规划,真是没有不好的地方。只是,我和你妈搬到新家了。我们左家祖传的那盘石磨怎么办,把它丢弃在老家吗?搬到新家又放到哪里?我不想把左家传了几代的这盘磨在我能看得见的时间里丢弃掉。至于我死后,传给你了,你要不要那就不是我做得了主的事了。那时候就随你怎么处置它了。如果石磨不能搬走,要留在老家里面,那我也留在老家,让你妈和你们搬到新家。老左的语调是平静的。情绪却是激动的,因为老左在说这几句看似波澜不惊的话时,额上的疤痕却明显地涨红了。说完这几句不多的话,不等儿子回答,老左站起身来就走。
  一位历经风霜的髦耋老人斩钉截铁地说出这样的话。儿子还能说什么?只好去请建筑师来院子里设计一个既能让石磨安身,又不破坏花园整体格局的妙招。建筑师左看右看,最终还是用了70多年前老左的爷爷已经用过的办法——在院子角落盖一个小亭子来容纳左家那盘大石磨。只是这次盖亭子的材料用的是防腐木,造型也很别致,所以,亭子不仅没有对院子景观造成破坏,反而显得别具匠心。盖好了亭子,儿子请老左去看看满意不满意。老左和老伴看到那座别致的小亭子,都满意得只点头,连连说,好,好,可以了。儿子看到老父老母满意的笑脸,就接着说,那我明天就请人去搬石磨吧。老左答应一声,好啊,明天我早起一点,把石磨擦洗干净。
  第二天,老左早早起床。早点也不吃,端了一盆清水,找了一块干干净净的抹布就去细心地擦洗石磨。老左先用清水冲洗一遍石磨,后用抹布擦洗。看看擦洗过的石磨,老左还是不满意,又去端来两盆清水冲洗,再把抹布揉洗干净,扭干水滴,把石磨的上磨盘,下磨盘,推把都细细擦一遍,把水全部擦干。看着被擦洗得光洁一新的大石磨,老左轻轻舒了一口气。老左想,把石磨搬到了儿子的新家,也算是把左家的传家之物交到了儿子的手里了。以后进了祖坟也可以向老祖宗有个交代了。
  已经日上三竿了。儿子才带了四个小伙子来搬石磨。儿子迟迟不来,老左本来就等得有点不高兴,一看只来了四个人,火气就冒起来了。对儿子说,四个人够吗?也不多叫几个人,肯定搬不动的。几个小伙都笑了说。我们四个都是大力水手呢,大爹不用急,我们肯定把石磨搬到新家,你等着看吧。老左连忙说,我是怕你们力气不够。万一抬不动掉在地上摔坏了怎么办?小伙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石头还怕摔地上吗?老左急了,我们左家的石磨不许摔到地上,这可是我们左家的传家之物。老左的儿子和小伙们一看老左的情形。连忙说。不会。不会。绝对不会摔掉到地上的。您老人家放心好了。一面说一面动手去搬石磨。   五个人上手试了一下。石磨确实很重。十只手在上面用力,可是石磨纹丝不动。几个人面面相觑,这才知道这石磨的确不是那么好搬的。商量了一下。他们决定先把石磨上部带推把的上磨盘搬出去,再来搬下磨盘和底座。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上磨盘搬到了平板车上。看着更加庞大的石磨底座,几个人心里也有点发怵,可是现在也只能咬紧牙关,搬吧。五个人都把全身的力气用到手上,大喊一声一、二、三、起,石磨底座被抬起来了,可是石磨底座刚刚放上板车。还没摆放稳当。一个小伙挺不住了,手一沉。石磨的重心向一边倾斜下去,只听“嘭”的一声,石磨底座从车上翻下来向地面砸去。一看石磨被砸了个底朝天,老左的心里“咯噔”一下。会不会把石磨摔坏!连忙蹒跚着跑过来。不过嘴里还是先问,伤到人没有?一面用手去抚摸砸在地上的石磨。幸好小伙让得快,没伤到人。老左看看砸在地上的磨盘,连连说,还好,没有摔坏。几个人去把俯躺在地上的磨盘翻转过来,想重新搬起来运走。老左看见在磨盘四边雕花的石槽上沾了不少灰土,就用手去掸。没想到,灰土掸掉了。下磨盘上半部份的一个地方却出现了一个极小的裂口。这个裂口虽然很小,很小,可是在老左眼里却很是触目惊心。整块石头雕出来的石磨上怎么会出现裂口呢?老左叫儿子过来看看,他怀疑自己老眼昏花,看不真切了。儿子一看,肯定地说是裂纹。小伙们也过来看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拿一样东西来掏掏看就清楚了嘛。儿子就去找来一把薄薄的小刀,顺着裂缝往里一插。没想到,小刀还真是插进去了。儿子又去换了一条坚硬的钢条,插进裂缝往两边拉动,裂缝更大了。现在可以肯定,下磨盘的上半部是把一个下磨盘分为两部分。用非常精准的咬合小槽嵌合在一起的。因为每个极小的缝隙都凿得天衣无缝地扣合在一起。石磨也从来就没有被翻转过,以至这么多年来,谁都没有看出这鬼斧神工。儿子看着老左,眼神分明在问,撬开石磨看看吧?几个小伙更是好奇,都说,一定可以撬开,撬开石磨看看里面有什么。老左的心里七上八下。想了想,老左说,撬起来看看就看看,一个石头里面能装什么东西呢。
  得到老左的许可。几个人找到一个裂缝口子把钢条插进去。朝一个方向挪动磨盘。随着磨盘的挪动,一个藏宝的石盆呈现在眼前。四周雕着花草鱼莲的下磨盘,中间却是一个掏空的石洞。石洞有一个小脸盆大小,里面放着一对玉如意,一对环形玉佩。一只和老左奶奶传下来的镯子一模一样的手镯。还有一颗袖珍玉白菜。两串莹润的珍珠项链和几锭黄灿灿的金元宝。玉器全都是用翡翠雕琢而成。从玉器的水色,雕工可以看得出来,这些精品不是普通的民间玉器,应该是来历不凡的物件。
  看着眼前的这些宝物。老左惊呆了,老左的儿子惊呆了,几个小伙子也惊呆了。
其他文献
大理的女人。从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弯腰,然后就一直弯着腰走进坟墓。她们弯腰不是因为谦恭,更不是为了舞蹈,而是去背负重物和干重体力活。她们要下地播种、施肥、收割,还要到建筑工地上背水泥、背砖瓦……  骡马能驮的,大理女人大都能背:骡马不能驮的,大理女人也能背。  大理女人生活的环境大多在高山峡谷和高寒山区。在大理的很多村寨里,女人是一个家庭里的主要劳动力。她们是男人的精神支柱。是一家人的主心骨。艰难的
期刊
妈妈一天的时光  村口左拐  一条路躲躲藏藏  过完这个山嘴  进入那片田地  绕不开的那条大河 谜一样  猜不透的冷  经年不朽的独木 依旧成桥  妈妈的竹笋和蕨菜 在高山  妈妈的大豆和高粱 在深箐  一回回趔趄 一次次冰凉  习惯沉默不语的妈妈  心底蕴藏滚烫的谜底  村口左拐  一条路躲躲藏藏  左转,一个时辰  右转,一个时辰  妈妈一天的时光  两个时辰在路上  一个上午在山上  一个
期刊
秋天的呼吸  不要轻易地假装  你了解这个秋天的呼吸  其实你只不过是  季节里的过客  一把钝了的镰刀  可以割开秋天的伤口  一阵风。也可以把秋天  从你的身旁掠走  那些夏天发生的事情  己不能在秋雨中重来  那段毛茸茸的网上恋情  在视频上相视了很久  总在时光中迷离,走散  终于。等了很久很久  我眉头上的皱痕  河水一样泛起了涟漪,秋  你才从暮色中漫不经心  走人我遥远的视线  秋天
期刊
我的午夜  一夜清风吹过,腐朽至高  让黑色的黏度稀释黎明  桃花为之绽放  我的午夜,被时光抽去知觉  在腐朽中渐渐苏醒  梦境中升起火一样的太阳  照耀着身边安睡的爱人  她从远方赶到午夜  在清风拂过的召唤中,与我  一起品读甘苦,此时  假设的正午,摇曳着黎明的窗口  泛黄的诗卷凌乱于心情之上  每一句诗行被黑夜腐蚀  打开门扉,我的想象开始破碎  散落一地的花瓣  都在桃花凋零的这个季节
期刊
米甸的萝卜  新年将至的大理州祥云县米甸镇  几分喜气 几分寒意  米甸的萝卜起了个大早  只为与一位上了火的省城女客人  在不太热闹的菜市场  一见钟情  白生生水灵灵的水果萝卜  安逸地躺在一个竹编的背篓里  充满怜爱地打量眼前  长年累月被汽车尾气烟熏火燎  脸色暗淡的城市女人  做出了一起私奔的重要决定  2元一个 不需讨价还价  卖主殷勤地把勇于献身的萝卜  去皮切割成块状  买主迫不及
期刊
蛇  我们把一条蛇乱棍打死  这种行为早有预谋  据说蛇肉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大补  蛇的身体还在剧烈扭动  尾部拍击地面 啪啪作响  砍头 剥皮 摘除内脏  把它们丢了喂狗  放入水里  一条怪模怪样的龙在拼命游动  我们急急忙忙把蛇肉剁碎 投进锅里  盖子盖得严严实实  紧接着猛烧大火  蛇汤味道不错  蛇肉也香 可惜很少 骨又硬  肚子里有些疼痛  我疑心那家伙在我的胃里  已经复活  市中
期刊
寂静的灵·01  无数孤独的雨  像无数令人吃惊的惊叹号  飘落这个夏天的空白  夜幕来临 曲终人散  总有一些人来了  总有一些人走了  置身这个庞大的城市  内心日益惶恐  我对自己日益陌生  生存之意义无需拷问  认真体验生活  寂静的灵·02  我们的目光  穿越世俗生活的阴霾  在更高的地方  亿万只火球  正壮丽地燃烧  哪一个分寸上开始  哪一个分寸上熄灭  或者遵照造物伟大的意志 
期刊
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12年年会的召开。我在去年秋意浓浓的11月。有了一次难忘的采风之旅。在现代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他身上不得不接听的手机,他随时“飞”出的微博、彩信,都好像给自己装了GPS,无意间在告诉别人:我在哪里。  ——我在宾川,我在鸡足山上。  天不亮我们即起。从住地向位于宾川县的佛教圣地鸡足山进发。车到山下停车场,换乘电瓶车到玉皇阁。然后再乘缆车。直向海拔3248
期刊
大风  风起 如狼毫挥舞  蘸海为墨 铺地作笺  一夜间  三千里江山全呈遒劲  五万里神州尽显飘逸  大风 在抽象的疆域里有形有状  是心型 风过处  洋溢着慈爱与友善  让一颗颗受伤的心灵  重新回归到温馨  让孤寂的人儿  寻找到梦的故园  是叶状大江南北  整片的叶林  波涛般翻腾着春秋  我站在中国的某个高原  亲眼目睹了大风  如何吹皱了万世袭耕的黄土  如何刮走经久默守的箴言  有骨
期刊
远眺,吴安臣印象  我始终认为,大理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地处滇西要冲的大理。仿佛是一个驿站。用它的山水和田园,为每一位南来北往的人提供一个不让心灵孤独的所在。与大理的地理位置一样,大理的作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静而淡泊的风气。不喜张扬,更不喜欢拉帮结派、划地抢滩。每一位作家都似乎怀着一种开放而包容的心理。去接纳州内外不同地域的作家们,因而在全省文学界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样的情形,使得大理作家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