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词、句、段、篇章等方面都各有特色,无论是谴词造句、表达方式,还是布局谋篇、写作技巧,都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典范。只要我们用好课文,针对学生平时在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课文的教学与习作指导挂上钩,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一、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丰富训练
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面对作文题目时文思枯涩,无话可说,于是胡编乱造,产生了令人生厌的“假、大、空”的文章。其实,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来丰富训练,在学习课文中或者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练笔,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习作训练。
在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课文中,女娲找五彩石部分,只写到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写出女娲是怎样找五彩石的。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个空白点,让学生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小练笔,要求学生就“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样找的?”写几句话。有的学生写:“在黑黑的山洞里,女娲边走边用手摸着每一块石头,细细地分辨着。她走遍了每一个山洞,终于在最后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白颜色的石头。”有的学生写:“女娲来到枫树林里,在每一颗树底下仔细地寻找,终于在一堆石头中找到了一块红色的石头。”有的学生写:“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气喘吁吁地来到了大海边。她毫不犹豫地潜入海底,越潜越深,水的压力使她的耳朵嗡嗡直响,但她依然不放弃,就在海底最深处,她看到了一块块蓝颜色的石头。她高兴极了,就小心翼翼地游过去拿了。”……在小练笔中,学生不但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艰难,而且女娲的形象也更丰满、更高大了。
实践证明,从课文中挖掘素材,充分挖掘文中的略点、隐点和续点,进行习作训练,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对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习作技能。
二、从课文中习得技巧,及时迁移
每篇课文各有各的闪光点,或文章结构巧妙,或修辞手法恰当,或精当剪裁……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把握其中一点,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技巧。
“翠鸟”第一自然段这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本段从“颜色”“体态”两个方面详细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尤其是段中运用形象的比喻,不仅突出翠鸟羽毛颜色的鲜艳,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一精彩的片段,是极好的仿写范例。在教学“翠鸟”时,首先,我指导学生边默读边观察图,思考本段描写翠鸟哪几个方面的外貌特征(爪子、羽毛、眼睛、嘴);其次,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逐句与图对照,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抓住了翠鸟外形的颜色和样子,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再次,我让学生将课文的比喻句换成陈述句并进行比较,体会用比喻句的优点;最后,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翠鸟外形的:整体顺序是从下往上,先写爪子,再写羽毛,最后写眼睛和长嘴。局部写羽毛的顺序是从上到下,先写头上,再写背上,最后写腹部。还让学生明白翠鸟的外形与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外形的这种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敏捷、迅速。
通过对翠鸟外形描写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习作的“言之有序”及“言之有物”。与此同时,我还出示了小白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学生互评及互相补充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形象。这样,有了说的铺垫,再让学生写,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还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
三、从课文中仿写语言,增加文采
学生阅读面较狭窄,平时积累的词汇较少,写起作文来语言干巴,味同嚼蜡,无法激起读者的兴趣。而课文中有许多句式优美、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如果在教学中能对照这些典型的句段进行仿写,让学生学会灵活地用句组段,一定能增添学生的作文文采。
“火烧云”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在教学这段话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是如何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的,通过精讲使学生懂得了“极多”是说明火烧云有多种颜色,连用四个“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最后一句进一步说明颜色极多,绚丽多彩。在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火烧云”的写法,练习仿写“变幻的云彩”。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千变万化的云,通过描写展示出来。因为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了课文语言,从中寻找到了写相应句式方法,提高了概括类化能力,从而使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
一、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丰富训练
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面对作文题目时文思枯涩,无话可说,于是胡编乱造,产生了令人生厌的“假、大、空”的文章。其实,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来丰富训练,在学习课文中或者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练笔,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习作训练。
在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课文中,女娲找五彩石部分,只写到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写出女娲是怎样找五彩石的。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个空白点,让学生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小练笔,要求学生就“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样找的?”写几句话。有的学生写:“在黑黑的山洞里,女娲边走边用手摸着每一块石头,细细地分辨着。她走遍了每一个山洞,终于在最后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白颜色的石头。”有的学生写:“女娲来到枫树林里,在每一颗树底下仔细地寻找,终于在一堆石头中找到了一块红色的石头。”有的学生写:“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气喘吁吁地来到了大海边。她毫不犹豫地潜入海底,越潜越深,水的压力使她的耳朵嗡嗡直响,但她依然不放弃,就在海底最深处,她看到了一块块蓝颜色的石头。她高兴极了,就小心翼翼地游过去拿了。”……在小练笔中,学生不但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艰难,而且女娲的形象也更丰满、更高大了。
实践证明,从课文中挖掘素材,充分挖掘文中的略点、隐点和续点,进行习作训练,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对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习作技能。
二、从课文中习得技巧,及时迁移
每篇课文各有各的闪光点,或文章结构巧妙,或修辞手法恰当,或精当剪裁……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把握其中一点,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技巧。
“翠鸟”第一自然段这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本段从“颜色”“体态”两个方面详细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尤其是段中运用形象的比喻,不仅突出翠鸟羽毛颜色的鲜艳,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一精彩的片段,是极好的仿写范例。在教学“翠鸟”时,首先,我指导学生边默读边观察图,思考本段描写翠鸟哪几个方面的外貌特征(爪子、羽毛、眼睛、嘴);其次,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逐句与图对照,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抓住了翠鸟外形的颜色和样子,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再次,我让学生将课文的比喻句换成陈述句并进行比较,体会用比喻句的优点;最后,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翠鸟外形的:整体顺序是从下往上,先写爪子,再写羽毛,最后写眼睛和长嘴。局部写羽毛的顺序是从上到下,先写头上,再写背上,最后写腹部。还让学生明白翠鸟的外形与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外形的这种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敏捷、迅速。
通过对翠鸟外形描写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习作的“言之有序”及“言之有物”。与此同时,我还出示了小白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学生互评及互相补充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形象。这样,有了说的铺垫,再让学生写,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还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
三、从课文中仿写语言,增加文采
学生阅读面较狭窄,平时积累的词汇较少,写起作文来语言干巴,味同嚼蜡,无法激起读者的兴趣。而课文中有许多句式优美、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如果在教学中能对照这些典型的句段进行仿写,让学生学会灵活地用句组段,一定能增添学生的作文文采。
“火烧云”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在教学这段话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是如何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的,通过精讲使学生懂得了“极多”是说明火烧云有多种颜色,连用四个“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最后一句进一步说明颜色极多,绚丽多彩。在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火烧云”的写法,练习仿写“变幻的云彩”。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千变万化的云,通过描写展示出来。因为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了课文语言,从中寻找到了写相应句式方法,提高了概括类化能力,从而使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