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贵潘”家族传奇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_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人对苏州“贵潘”家族的了解,恐怕最多的还是潘达于女士护鼎、捐鼎的传奇故事。潘家祖传的大盂鼎和大克鼎,作为国之重器已经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2002年被列入64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事实上,这两件宝鼎只是潘氏藏品的一部分,潘氏捐献的其他青铜器和珍稀古籍、书画精品还有很多。

“贵潘”由来


  苏州民间素有“贵潘”与“富潘”之称,“贵潘”以科甲兴盛闻名于世,即潘世恩家族,共出了9名进士(其中一名状元,两名探花),36名举人,21名贡生,142名秀才。李鸿章曾为潘家题匾:“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时人赞誉“吴中言科第人文之盛者,必以潘氏为称首”。“贵潘”之名由此而来。
  潘氏在苏州之所以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不仅仅是因为其令人欣羡的功名、官运与财富,还与其孜孜为善的社会公益活动有关。
  潘氏家族的第一位进士潘奕隽,还没有来得及享受金榜题名的喜悦,就因为引见时传呼迟误,名次由前十名降为倒数第二名,从而知道了仕途“金阶步滑”的凶险,这让他对仕途失去激情,曾绘《归帆图》以明志。潘奕隽、潘奕藻、潘奕基三兄弟分别住在苏州临顿路的两侧,过着读书写字、艺花种竹、煮茗谈心的逍遥生活。潘奕隽的长子潘世璜,虽然探花及第,但不到40岁就回归故里,终身侍奉父亲,以孝行著称。潘世璜的长子潘遵祁,中进士后“淡于仕进,即有归隐之志”,随后乞假归里,刻印“四十归田”,在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二十余年,育才无数,并热衷于慈善事业,以范氏义庄为表率,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创立松鳞义庄与丰豫义庄。
  潘家人在朝堂为君分忧,在江湖为民解难,维护社会稳定,以义庄为抓手,实现他们的慈善思想,以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护鼎捐鼎,化私为公



苏州潘氏探花府

  潘氏家族中,潘祖荫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晚清金石鉴藏与公羊学的积极倡导者,影响了一代学风。特别是潘祖荫一生嗜好古籍善本、金石鼎彝的搜集与研究,集官员与学者于一身。他所庋藏的大盂鼎、大克鼎,与中国台湾的毛公鼎并称“中国三大鼎”。
  大盂鼎是西周周康王时期的重要青铜礼器,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最大的一件铭文铜鼎。鼎内壁有铭文291字。整個大鼎工艺精湛,造型雄伟凝重,自成威仪之象。大盂鼎是陕甘总督左宗棠所赠,回报当年潘祖荫向咸丰皇帝保下他的恩情。潘祖荫上疏中“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之语,使左宗棠名满天下,之后步步高升,成为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齐名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在得到大盂鼎16年后,潘祖荫又得到了另一件重宝——大克鼎。大克鼎是仅次于大盂鼎的西周第二大青铜器,其腹内壁有铭文290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是青铜器铭文典范之作,于1890年前后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几经流转后被潘祖荫以重金购得。然而,就在得到大克鼎的当年年底,潘祖荫便撒手人寰,原本庞大的家族也变得人丁零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苏州城遭到日机轰炸。守护祖上藏品的潘达于清醒地认识到战争是长期的,遂与姐夫潘承厚(博山)商量后,决定将青铜器、书画等安放在老宅中。在夜色的掩护下,家里的木匠搬开地面方砖,掘了一个大坑,先放入大木箱,再把大盂鼎、大克鼎对角放进箱子,空当里塞进一些小件青铜器及金银物件,随后盖好箱盖平整泥土,按原样铺好方砖,不留一丝痕迹。为了让木匠严守秘密,潘达于向他们承诺:“潘家养你们一生一世。”


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苏州沦陷之后,日寇直奔潘家大宅,威逼他们交出文物,但潘达于巧妙周旋,反复表示没有东西,死死守住了国家宝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潘达于致函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窃念盂克两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大部……俾全国性之文物得于全国重要区域内,供广大观众之观瞻及研究。”时任部长沈雁冰签署褒奖状:“潘达于先生家藏周代盂鼎、克鼎,为祖国历史名器,60年来迭经兵火,保存无恙,今举以捐献政府,公诸人民,其爱护民族文化遗产及发扬新爱国主义之精神,至堪嘉尚,特予褒扬。”两只国鼎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大盂鼎成为新落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珍宝。从此,两件国之重宝各镇一方,遥相呼应。
  2007年8月,潘达于走完了102载的传奇人生。岁月匆匆,往事如烟,潘达于对民族文化的拳拳之心将和大盂鼎、大克鼎一起,在后人的一次次目视下,依旧生动、隽永……


大克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的冲击,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也让豆瓣上“抠门男性联合会”“抠门女性联合会”等小组迅速壮大“出圈”,网络上年轻人纷纷加入各种“抠组”。在网络世界,年轻人不讳言“抠”,反而以“更抠”为豪。  一时间,一些原是“月光族”的年轻人,开始尝试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学会节俭。比如在“抠组”里分享“0.9元解决一顿午饭”“自己剪头发”“自行车通勤”等节俭体验;以及公开发布“想喝奶茶求骂醒”“关闭
期刊
1965年6月,连接浦西和浦东的上海第一条越江隧道,也是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的打浦路隧道开始动工修建,拉开了成就这座城市交通划时代梦想的序幕。工程代号“651”,试验基地在浦东塘桥  1959年,上海隧道局设计打浦路隧道方案通过专家组审定,国务院批准该项目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  1965年,上海市隧道工程公司成立,开始筹备打浦路隧道的建设工作。  当时年仅17岁、刚从学校毕业的奚爱华经所在召稼楼老奚
期刊
图文无关  宋老先生在群众自发组织的羽毛球比赛中被球击中右眼,致人工晶体脱位,事后他将对手周先生诉至法院,索要医疗费等赔偿。2021年1月4日,北京市朝阳法院开庭审理了民法典施行后的首案,适用民法典自甘风险的条款,当庭判决驳回宋老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宋老先生今年74岁。2020年4月28日上午9点多,宋老先生和朋友们在朝阳区红领巾公园进行羽毛球3对3的比赛。期间,作为对手的50岁的周先生击打出
期刊
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照一  梁启超时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林长民时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梁启超与林长民关系较好,有意让他们的子女梁思成与林徽因结成秦晋之好。  梁思成提出打算学习西方政治,以便继承父亲的事业,林徽因当即对他进行劝说:“我早就立下学习建筑学的志愿,希望你也学习建筑学。”  梁思成马上拒绝:“我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学习建筑学?”  “我觉得建筑学是将艺术和工程技术融合的学科,是把艺
期刊
徐晓雪在编织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吉祥结,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的民间手工编结工艺品,有着吉祥、富贵、平安的美好寓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吉林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中国结,历经4代、百年传承,其作品精致美观,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徐氏中国结与传统中国结相比较,除打破以传统红色为主、采用多色丝线编织以外
期刊
“燕窝其实是一场骗局?”“即食燕窝就是糖水?”“燕窝到底有没有滋补美容功效?”职业打假人王海与网红辛巴愈演愈烈的对峙,让燕窝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引人注目的是,作为传统滋补品的燕窝,正成为青年群体养生与馈赠消费的心头好。在朋友圈各种燕窝营销广告刷屏,电商平台直播网红也纷纷带货即食燕窝背后,却是产品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乱象。所有即食燕窝都是糖水  2020年11月19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微博发布一份快手
期刊
霓裳羽衣最早出现于唐朝,而霓裳羽衣到底是什么样子,并没有留下可靠的资料供现代人了解和欣赏,而杨贵妃醉酒后所跳的《霓裳羽衣舞》,却给现代人留下无限的遐想。醉酒贵妃舞动霓裳羽衣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762年)不仅是皇帝,而且音乐才华横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师。  有一年的中秋,唐玄宗李隆基赏月,兴之所至,进入广寒清虚的月宫,但见几百位“仙女”身穿素练、翩翩起舞、轻盈曼妙,而鼓瑟之声阵
期刊
现藏于殷墟博物馆的亚长牛尊,2001年1月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2021年1月24日亮相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成为文博领域“牛年说牛”的“最佳形象代言人”。一  在柔和的灯光下,亚长牛尊泛着幽幽青光,只见牛角弯曲有力,体态健壮肥硕,四足粗短壮实,牛头前伸,双目大睁,牛口微张,牛眼、耳、鼻、腹、尾以及其他体貌特征都生动逼真。  “这是迄今为止殷墟出土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
期刊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了3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举办奥运会?一字一句,振聋发聩,但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还无法回答。  直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36年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侵略,让中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得已与其产生交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控制中国东北,扶植成立伪满洲国。为了寻求国际认同,伪满洲
期刊
在青海湖的东畔,深藏着一片人间仙境,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毗连地带,一条千年唐蕃古道从这里穿过,将内地农耕文明与高原游牧文明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美丽富饶的红山嘴草场、雄浑壮丽的阿什贡丹霞地貌、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来客,所谓“闻名不如见面”,应三五伙伴邀约,我们从日月山脚下的哈城村出发,沿着扎哈公路一路东行,去感受大自然赋予青海的美。日月山一一民族融和团结的见证地  在日月山收费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