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課程标准规定,自主学习是当前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合作和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成为主动学习数学的主体。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树的高度。问题这样设计: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学生运用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想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课堂教学的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要掌握的问题或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指数概念这一节课时,手拿一张纸,然后问学生:我把它对折,并无限次对折,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大吃一惊,兴趣也随之大增,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即被唤起。又如在引进三角知识时,让学生亲自设计测量电视塔的高度。在讲"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时,让学生动手画画、猜猜,再让他们归纳"结论",讲讲、证证。就这样,每教授一个知识点,我始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兴奋的状态之中,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被点燃,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三、重视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果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堂,结合教师的讲解,对照学习,就会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由于学生的本身素质和能力有所差异,所以预习应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为益。教师可以将学生几人为一组,每一个小组中好、中、差学生结合,选一个较好的学生为组长,专门分配预习任务,制定预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完成较好的要帮助较差的学生,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经过预习一环节,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学习新课就如鱼得水,非常轻松了,有疑问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提出得到解决。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而学以致用,则是教和学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如果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应用功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例如在教“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内容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离A市正东方向28公里处有一个面积为200平方千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现在要修一条公路,既要便于游客乘车去森林公园旅游,又要考虑公路不能穿过这片森林,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如何设计?等等,这些题目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了数学的问题意识,提高了自己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概括、抽象、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初中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同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N],学知报,2011年。
5、王福玲,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3、刘锋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N],学知报,2011年。
4、罗庆云,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3年23期。
5、邓春燕,浅谈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树的高度。问题这样设计: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学生运用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想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课堂教学的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要掌握的问题或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指数概念这一节课时,手拿一张纸,然后问学生:我把它对折,并无限次对折,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大吃一惊,兴趣也随之大增,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即被唤起。又如在引进三角知识时,让学生亲自设计测量电视塔的高度。在讲"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时,让学生动手画画、猜猜,再让他们归纳"结论",讲讲、证证。就这样,每教授一个知识点,我始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兴奋的状态之中,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被点燃,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三、重视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果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堂,结合教师的讲解,对照学习,就会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由于学生的本身素质和能力有所差异,所以预习应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为益。教师可以将学生几人为一组,每一个小组中好、中、差学生结合,选一个较好的学生为组长,专门分配预习任务,制定预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完成较好的要帮助较差的学生,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经过预习一环节,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学习新课就如鱼得水,非常轻松了,有疑问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提出得到解决。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而学以致用,则是教和学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如果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应用功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例如在教“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内容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离A市正东方向28公里处有一个面积为200平方千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现在要修一条公路,既要便于游客乘车去森林公园旅游,又要考虑公路不能穿过这片森林,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如何设计?等等,这些题目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了数学的问题意识,提高了自己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概括、抽象、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初中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同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N],学知报,2011年。
5、王福玲,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3、刘锋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N],学知报,2011年。
4、罗庆云,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3年23期。
5、邓春燕,浅谈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