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斯瓦螨防控研究进展

来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r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为世界公认的对蜂群有毁灭性的寄生虫.瓦螨寄生于蜜蜂体表通过吸食脂肪体传播病毒危害蜜蜂,是引起“蜂群崩溃综合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西方蜜蜂危害最大.为了全面了解瓦螨及其对蜜蜂的危害、瓦螨对杀螨剂的耐药性、经济治疗阈值的下降等问题,从而降低全球蜂群损失,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蜜蜂的经济产能,本文主要从瓦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方面对近年来几种常用有效的防治瓦螨的方法进行阐述,但是研究发现没有适用于每个蜂场固定的防治方法,养蜂人必须先了解自己蜂场的情况从而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为促进谷子矮秆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加快谷子矮秆育种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分析赤霉素对植物的调控过程、植物矮化与赤霉素敏感性关系,综述了谷子矮秆类型、谷子矮秆基因研究进展、谷子矮秆材料对赤霉素敏感性研究及谷子矮化育种现状等,得出了矮秆材料赤霉素敏感性鉴定是研究植物矮秆类型的基础,通过赤霉素敏感性鉴定,可以初步确定矮秆基因类型,为谷子矮化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对培育谷子矮秆品种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劳动就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时间、空间、成本等限制,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诸多重要生产实践难以开展.为解决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难题,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本研究利用智慧农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通过构建“校内实验实训-校外生产实践”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两年的教学实施效果表明,虚拟仿真可以形成校内实验和校外生产实践之间的衔接桥梁,为培养现代农业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针对三轴线车转向过程中存在的转向精度不高的问题,借助牛顿-欧拉法在多体建模上的优势,建立了三轴线连杆转向机构的数学模型,推导出转向机构的位置、角速度和受力方程,利用MATLAB软件与Adams软件搭建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通过Simulink与Adams的联合仿真对三轴线连杆转向机构的关键点位进行仿真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三轴线连杆转向机构的转向精度得到提高,转角误差降到2.2°以下,且各铰接点位受力更加稳定,提高了转向稳定性.
点接触曲线圆柱齿轮是一种新型平行轴传动齿轮,用常规的机床和刀具难以完成其齿形的高效加工.利用六轴数控铣齿机和面铣式刀盘完成该齿轮的模拟加工.首先,根据该齿轮的成型原理,推导齿面的数学模型,求解齿面点云数据,基于点云数据在三维建模软件中构建齿轮实体模型;然后,在VERICUT中构建数控铣齿机和刀具,再编写齿轮加工的数控程序,完成齿轮加工仿真;最后,利用构建的齿轮实体模型与模拟加工成型的齿轮模型进行加工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六轴数控铣齿机和面铣式刀盘可以加工出满足要求的点接触曲线圆柱齿轮,为促进点接触曲线圆
为了监测超声振动钻削过程中钻头的磨损状态,构建了超声振动钻削钻头的振动信号和AE信号的采集系统,通过采集不同磨损状态下钻头的振动信号和AE信号,对其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与钻头磨损相关的特征值,将二者融合后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入至构建的12-10-3的BP神经网络中,进行钻头磨损状态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所建BP神经网络通过振动和AE的融合信号对钻头的有效识别率为91.7%,可以有效对钻头的磨损状态进行识别.
利用齿轮箱系统分析软件MASTA和大型通用CAE软件MSC Patran&Nastran,建立船用齿轮箱啮合分析模型和箱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多工况下齿轮箱箱体载荷,并进行结构效能分析评价.基于应力场平衡原理,结合强度和刚度的约束,以减少冗余材料为目标,设计箱体的轻量化结构,通过对轻量化箱体的模态分析,避免了齿轮箱系统的共振.目前,应用此方法进行箱体轻量化的大功率船用齿轮箱已经量产,轻量化后的齿轮箱箱体重量降低了 19%,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磁力研磨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光整技术,在细长管内壁研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市场上磁力研磨专用的数控机床设备较少.针对传统数控系统在小型机床上应用的缺陷,基于STM32+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数控机床的嵌入式软硬件,建立了三层拓扑结构的软件系统.对主轴转速伺服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辨识建立主轴数学模型,基于Ziegler-Nichols方法整定PID参数.以活检针为例进行了实际的磨削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床磨削过程稳定、加工精度高.
为进一步促进山楂海棠的开发利用,应以保护优先,将开发与保护、开发与苗木繁育相结合,本文从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系统分类地位、繁殖技术、种群特征、应用价值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综述了山楂海棠的研究现状,找出了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山楂海棠县域地理分布、居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种子深休眠及打破方法、综合开发等方面的保育研究和高效利用对策.
为促进优质、高产、多抗小麦品种的培育,本文详细介绍了龙春3号和龙春4号的品种来源、选育过程、植物学特性、农艺表现及基因型分析,并简述了其配套栽培技术.小麦品种龙春3号和龙春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利用野生二粒小麦与当地普通小麦材料远缘杂交育成的,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旱性突出等特点,拓宽了我国北方雨养农业地区小麦品种改良的遗传基础.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分别定名为龙春3号(审定编号:黑审麦2015001)和龙春4号(审定编号:黑审麦2015005).
为实现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刀具磨损的长期在线监测,提出了基于主轴电流信号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PS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间接监测方法.首先对数控机床主轴电机电流信号进行分析,将与刀具磨损相关的主轴电流信号多个特征参数和EMD能量熵进行特征融合作为输入特征向量;其次,通过粒子群寻优算法(PSO)对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基于主轴电流信号融合特征和PSO-SVM理论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采集某立式加工中心主轴在刀具不同磨损状态下电流信号进行验证,并与传统SV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