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群外国人,他们或在水深火热的年代,对我们危难中的祖国不离不弃;或在和平美好的年代,鼎力支持我们祖国的发展。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值得我们了解和铭记,他们是我们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1928年,年轻的斯诺作为一名记者,来到中国。为了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主要城市。
初到中国的几年中,斯诺耳闻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说法。他想:中国共产党是否真的是“南京政府”所说的“流寇”?为什么还有成千上
万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参加红军?
“去走一趟,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
出来,公之于世,让人们都能了解。”斯诺萌生了去那块神秘的“红色土地”采访的想法。
然而,要去实地采访,谈何容易?那里可是被国民党军队铁桶般地重重包围着。
1936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的斯诺终于来到了陕北根据地。在那里,他受到了热烈欢迎,搜集到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他又长途跋涉,到边区各地采访。回到北平之后,斯诺很快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还向北平的青年学生热情地介绍在陕北的见闻,放映他拍摄制作的反映苏区生活的影片、幻灯片,让“国统区”青年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袖的形象,了解到了“红色土地”的真实情况。
1937年,他写成了后来驰名全球的著作——《西行漫记》。
斯诺是到“红色土地”采访的第一位西方记者。他长期向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做了很多有益于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事情。
约翰·拉贝1908年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国,进入德国西门子驻北京代表处工作。1931年起,他来到南京开拓业务。
如果约翰·拉贝没有在1937年的腥风血雨中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去拯救25万中国人,那么以上介绍的就只是一个普通海外商人的生平,没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
1937年8月,日军对南京开始了狂轰滥炸。正在北戴河休假的拉贝,日夜兼程赶回南京,并坚持留在南京。因为他认为,自己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这个国家的命运与他息息相关。
他在院子里修筑了一个防空洞,提供给家里的佣人和附近的居民使用。
为了给炮火中的无辜百姓提供一个躲避的场所,拉贝和一些留在南京的外国友人设立了一个安全区。
南京沦陷后,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开始了烧杀抢掠,顷刻间,安全区涌入了不计其数的难民,同时安全区也受到了日军的严重威胁。但拉贝和一些外国友人尽全力保护着安全区内的中国难民。
拉贝以自己是德国纳粹党员的身份,逼封锁安全区的日军放行,让粮食与药品能成功运抵,拯救了数十万人的性命。他还带头捐出存款,与大家一起凑钱购买高价军粮,以保证更多的人不被饿死。在这段时间里,拉贝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糖尿病每天发作,几乎打光了所有的胰岛素。他说,如果上帝非要结束他的生命的话,那务必先拯救下这难民营中仍在苦苦挣扎的二十多万无辜百姓。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李世珍老人说:“……如果没有拉贝,我恐怕早就已经埋在地下几十年了。”
拉贝的行为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在当年那个无比黑暗的城市里,他无疑是一盏亮着的明灯。
对中国人来说,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中,萨马兰奇无疑是最著名的。
萨马兰奇的中国情在他任奥委会主席之前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奥委会内部的保守势力敌视新中国,奉行“两个中国”的政策。在萨马兰奇的鼎力相助下,1979年,中国重回奥林匹克大家庭。
1980年,萨马兰奇执掌国际奥委会,而此时,奥林匹克运动正陷入危机,世界上出现了抵制奥运的风潮。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毅然派团出征。那年的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颁奖。
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萨马兰奇多年的愿望。早在1984年他访华时就建议:北京应该考虑申办奥运会。
1993年,当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后,萨马兰奇热情地鼓励中国再次申办。如今,这个承载着所有中国人希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这和萨马兰奇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萨马兰奇曾经说过:“我一生得到过许多称号和荣誉,但我最珍惜的称号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管“昔人已乘黄鹤去”,但他们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却地久天长!
寻访追踪:同学们,像斯诺、拉贝、萨马兰奇这样的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还有很多,找一找资料,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1928年,年轻的斯诺作为一名记者,来到中国。为了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主要城市。
初到中国的几年中,斯诺耳闻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说法。他想:中国共产党是否真的是“南京政府”所说的“流寇”?为什么还有成千上
万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参加红军?
“去走一趟,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
出来,公之于世,让人们都能了解。”斯诺萌生了去那块神秘的“红色土地”采访的想法。
然而,要去实地采访,谈何容易?那里可是被国民党军队铁桶般地重重包围着。
1936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的斯诺终于来到了陕北根据地。在那里,他受到了热烈欢迎,搜集到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他又长途跋涉,到边区各地采访。回到北平之后,斯诺很快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还向北平的青年学生热情地介绍在陕北的见闻,放映他拍摄制作的反映苏区生活的影片、幻灯片,让“国统区”青年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袖的形象,了解到了“红色土地”的真实情况。
1937年,他写成了后来驰名全球的著作——《西行漫记》。
斯诺是到“红色土地”采访的第一位西方记者。他长期向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做了很多有益于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事情。
约翰·拉贝1908年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国,进入德国西门子驻北京代表处工作。1931年起,他来到南京开拓业务。
如果约翰·拉贝没有在1937年的腥风血雨中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去拯救25万中国人,那么以上介绍的就只是一个普通海外商人的生平,没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
1937年8月,日军对南京开始了狂轰滥炸。正在北戴河休假的拉贝,日夜兼程赶回南京,并坚持留在南京。因为他认为,自己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这个国家的命运与他息息相关。
他在院子里修筑了一个防空洞,提供给家里的佣人和附近的居民使用。
为了给炮火中的无辜百姓提供一个躲避的场所,拉贝和一些留在南京的外国友人设立了一个安全区。
南京沦陷后,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开始了烧杀抢掠,顷刻间,安全区涌入了不计其数的难民,同时安全区也受到了日军的严重威胁。但拉贝和一些外国友人尽全力保护着安全区内的中国难民。
拉贝以自己是德国纳粹党员的身份,逼封锁安全区的日军放行,让粮食与药品能成功运抵,拯救了数十万人的性命。他还带头捐出存款,与大家一起凑钱购买高价军粮,以保证更多的人不被饿死。在这段时间里,拉贝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糖尿病每天发作,几乎打光了所有的胰岛素。他说,如果上帝非要结束他的生命的话,那务必先拯救下这难民营中仍在苦苦挣扎的二十多万无辜百姓。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李世珍老人说:“……如果没有拉贝,我恐怕早就已经埋在地下几十年了。”
拉贝的行为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在当年那个无比黑暗的城市里,他无疑是一盏亮着的明灯。
对中国人来说,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中,萨马兰奇无疑是最著名的。
萨马兰奇的中国情在他任奥委会主席之前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奥委会内部的保守势力敌视新中国,奉行“两个中国”的政策。在萨马兰奇的鼎力相助下,1979年,中国重回奥林匹克大家庭。
1980年,萨马兰奇执掌国际奥委会,而此时,奥林匹克运动正陷入危机,世界上出现了抵制奥运的风潮。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毅然派团出征。那年的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颁奖。
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萨马兰奇多年的愿望。早在1984年他访华时就建议:北京应该考虑申办奥运会。
1993年,当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后,萨马兰奇热情地鼓励中国再次申办。如今,这个承载着所有中国人希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这和萨马兰奇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萨马兰奇曾经说过:“我一生得到过许多称号和荣誉,但我最珍惜的称号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管“昔人已乘黄鹤去”,但他们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却地久天长!
寻访追踪:同学们,像斯诺、拉贝、萨马兰奇这样的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还有很多,找一找资料,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