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下的“洪荒之力”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那里高寒缺氧,人迹罕至。那你知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高?它以前也是这么高吗?现在还在“长高”吗?


神奇发现证明隆升猜想


  1964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在西藏南部聂拉木县的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地区,发现一种高大乔木“高山栎”化石,同时在附近还发现了雪松及其他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化石。高山栎和雪松是一种山区常绿乔木,大多生长在2000~3000米的山区中,怎么会突然出现在约6000米的海拔高度上呢?
  科学家们猜测,在200万年前,聂拉木地区的海拔高度为2000~3000米,适宜高山栎和雪松等乔木的生存,后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把它们带到6000米的海拔高度。


青藏高原的基本轮廓

  在1966—1968年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科学考察中,科学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海拔5000~5200米的卓奥友峰北坡加布拉村中有西藏云杉以及胡枝子等植物化石。西藏的云杉现今分布在海拔2500~3100米的山区。科学家们借此猜测,从这些云杉生活的时代到现在,青藏高原经历了1600~1900米的抬升。
  197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古脊椎动物组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三趾马化石,与之伴生的还有麅麂、葛氏羚羊、古猫等动物化石,同时产出大量的高大常绿乔木的孢子和花粉化石。科学家们推测2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主体仍处于森林-草原环境,海拔高度在2500米左右。


高山櫟化石(供图/ 苏涛)

  而后,越来越多的发现都印证了科学家们之前的猜想。曾经的青藏高原海拔并不高,温湿度适宜动植物生存,上面遍布着森林和草原,甚至在距今66Ma(Ma是地质年代单位,百万年,即106年)前的白垩纪及其之前都是无边的大海,海里有底栖贝类、会游泳的菊石等海洋生物。
  可是,它是如何变成现在的高山草甸和戈壁荒漠的呢?

一路向北的印度大陆


  是什么使得青藏高原区域不断地升高?这一切都要从印度大陆的向北漂移开始说起。印度大陆,现在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与中国多省份接壤。但是在很久以前,它并不在这个位置,甚至不在北半球。


印度大陆的漂移过程

  研究表明,在距今180Ma前,印度大陆位于南纬45度左右的位置,比现今的非洲好望角还要靠南,此时它已经开始慢慢向北漂移;在距今80Ma前,位于南纬35度左右,此后印度大陆北漂速度变快;在距今65Ma~63Ma前撞上了亚欧大陆;如今,印度大陆仍在持续向北移动。


发现高山栎化石的希夏邦马峰野博康加勒冰川(供图/ 苏涛)

  印度大陆的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这么大的陆地漂移起来,所含的能量是巨大的。来自印度大陆的挤压使得中国青藏地区的岩石褶皱、快速隆起、越堆越高,渐渐变成了高原。


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示意图

仍在慢慢“长高”的高原


  197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制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1973—1980年综合科学考察计划》,确定并阐明了青藏高原的隆起是百万年来地球演化历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科学家们对现如今青藏高原的“长高”进行了定量的观察,发现在1970—2011年,青藏高原东缘部分每年升高2~6毫米。另外一项数据表明,青藏高原主体每年隆升2毫米,这一抬升的速率要远远慢于人类指甲的生长速率。
  有了科学先行者们填补青藏高原研究的空白,才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青藏高原由海到山的隆升历程。
其他文献
狼,这种古老的哺乳动物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通常称之为大灰狼。那么,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狼又有什么样不同的地位呢?在可可西里与狼相遇  青藏高原分布的狼属于灰狼里的蒙古狼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草原和高原地区,是一种原体型很大、现体型较小的狼,体毛呈棕黄色,腹部略白。  2021年8月初的一个清晨,伴随着大风和飞舞的雪花,整个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异常安静。科考人员根据前一
期刊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拓展,各种各样的安全认证、身份识别越来越重要和普遍。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以上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是当前最重要的认证手段。虹膜识别作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相比指纹、掌纹、人脸、声音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不仅有良好的唯一性,更有非侵犯性、高识别率和更好稳定性等优点。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前景,虹膜识别的生理原理,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识别方法,并对虹膜定位、归一化、特征向量提取、模式匹配等环节作了研究和实践。
  
你听说过喜马拉雅鱼龙吗?这一巨大的海洋食肉动物,体型和一辆长途大客车相当。它们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也就是恐龙刚刚出现的时候。有意思的是,科学家竟然是在位于青藏高原的珠穆朗玛峰脚下找到了它的化石。  鱼龙是典型的海洋动物,已经演化出鱼鳍一样的四肢和柔软的腹部,使它不可能翻山越岭。那么,鱼龙化石出现在青藏高原的唯一解释,就是这片今天的“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曾经是一片汪洋。  地质
期刊
20世纪70年代,中国启动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一手科学数据。如今,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是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事业的历史延伸,也是青藏精神的代际赓续!  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奠基人李璞先生从川西进藏进行地质综合考察,采集了康藏高原(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第一批珍贵的地质资料,其中
期刊
2020年8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纳木错中心湖区近百米水下成功获取144.79米岩芯。什么是岩芯?获取岩芯有什么用处?岩芯里又藏着什么秘密呢?“天湖”纳木错:气候环境信息的聚集地  湖泊作为地球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着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连接点,是大气、水、沉积物界面等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以内陆封闭湖泊为主
期刊
特殊的岩土——冻土  在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环境下,一些地区土壤和岩石中的水,多以冰的形式存在。这种温度等于或低于0摄氏度、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就是冻土。  根据土壤和岩石保持冻结状态的时间,一般分为短时凍土、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其中多年冻土的冻结状态可持续数十年以上。  冻融是土层由于温度降到0摄氏度以下和升至0摄氏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现象。  中国的冻土类型多属于季节性冻土,即
期刊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因其秀丽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但是,如果不能远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去这个宝库中,一睹青藏高原的风采吧。博物馆再现神奇山水  地球自身的运动——地质构造运动,给予了地球大自然美丽的景色,青藏高原恰恰就是地球运动的产物。  地质构造运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人们在享受大自然孕育的美景时,最担心的是地质构造运动造成的危害。其实,地质构造运动除了造成局
期刊
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科研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那你想不想跟着科考队员一起进行一次野外考察呢?新的一天,从克服高原反应开始  8月,中国大部分地区还骄阳似火,青藏高原已经十分凉爽,甚至飘起大雪。早上起来,科考队员多少会有一些高原反应,只能慢慢地起床、走路,仿佛所有的画面都上演着慢动作。来到高原工作,大家总是在说慢点、再慢点。因为随着海拔不断升高,人体会出现呼吸急促、心
期刊
污水“净化器”  芦苇是禾本科芦苇属植物,高可达1~3米,秆直立,茎中空,根状茎十分发达,能在污泥中四处延伸。  芦苇多生长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的沿岸和低湿地,凭借极强的繁殖能力常常成为湿地植物的建群种(能决定群落结构和内部环境条件,群落的建造者),有着“第二森林”的称号。  其根系有松动土壤的功能,既可以向地下输送氧气,又可以通过茎上部分向上输送氧气、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因此,大面积的芦苇荡可以调
期刊
雅魯藏布江到底有多重要?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1982—1984年,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科学考察队曾经观测发现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其支流水汽输送的空间分布,指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河谷是自青藏高原四周向高原腹地输送水汽的最大通道,且该水汽通道作用对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天气气候变化、现代生物的南北交流、藏民族文明历史发展等具有重大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