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猪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提出诊断和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325-01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喘气病或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1]。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一旦发病,经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的经济损失。
1病原
病原体为猪肺炎霉形体。具有多形性,主要为球状、球杆状、环球、两极形或三极形。病肺触片,以球状为主,少数环状;革兰氏染色阴性。猪肺炎霉形体对温度、阳光及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当排除体外后,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 h,病肺组织块内的病原体在-15 ℃可保存45 d,在1~4 ℃可存活7 d。对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而对土霉素、四环素、卡耐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洁霉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2]。
2发病情况
2006年8月李某从云县拉来一车仔猪共86头,当卖给农户后,多数猪出现咳嗽症状,有的还伴有轻微气喘,全身症状多无明显变化,食欲减退,后全群感染发病,发病率100%,死亡7头,死亡率8.12%。9—11月,大驮村2个社、黒蛇3个社相继发病,母猪发病15头,架子猪发病46头,双月猪发病134头,仔猪死亡12头,死亡率8.96%。2007年7—12月,新村3个社、困嘎2个社,母猪发病18头,架子猪发病68头,双月猪发病143头,仔猪死亡12头,死亡率8.39%。2008年1—3月,大驮村3个社、芹菜塘村1个社、苍文村2个社母猪发病26头,架子猪发病62头,双月猪发病162头,仔猪死亡13头,死亡率8.02%。
3流行病学
(1)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易感染,但1月龄及断奶的仔猪感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成年猪要高。其次为怀孕后期的母猪和产后哺乳的母猪,而成年肥猪则很少发生。土种猪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杂交猪,纯种猪发病率最低。
(2)该病各季节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冬季,多雨、潮湿的夏秋季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力,易于发生该病,是影响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如果继发巴氏杆菌、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及猪流感,会引起临床症状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3)病猪及隐性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最初发病往往由于从外地引进猪只,引起该病暴发。哺乳仔猪常被患病的母猪传染,肺组织的病菌含量最高,呼吸道为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猪在咳嗽、喘气和喷嚏时,形成飞沫传染。一般在一群猪中,先有1~2头发病,随后陆续发病,最后全群感染[3]。
4临床症状
(1)急性型。以气喘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新疫区流行初期,病猪突然发生气喘,呈腹式呼吸,并有喘鸣声,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体温少数升高,一般多在40 ℃以下,食欲减退,如不经治疗,常因窒息死亡。病程在1周左右。
(2)慢性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老疫区的猪。病猪长期干咳或湿咳,初期咳嗽少而轻,以后咳嗽逐渐增重,严重时发生痉挛性咳嗽,甚至引起呕吐。气喘时症状时轻时重,随气候变化和饲养条件变化而改变。病猪常流黏性或浓性鼻涕,食欲一般良好,体温正常,病程长。如不治疗可拖延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3)隐性型。生长发育正常,无明显咳嗽和气喘症状,有的仅在清晨和运动后偶尔咳嗽,如果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病情不会恶化。
5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急性病例肺脏高度气肿,病程长的则呈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以心叶最为明显,尖叶和中间叶次之,而隔叶病变则多集中于其下缘,病变分布多呈两侧对称。病变部分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显,呈灰红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胰脏,称为胰变。病变组织致密,切面多汁,像鲜嫩的肌肉一样,所以有肉变之称。可从小支气管内积压出灰色、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出血。
6诊断
(1)与猪流感区别。流感流行迅速,2~3 d内可使全群发病。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急性经过,病程短,约1周左右恢复,死亡率低,可从病肺中分离到猪流感病毒和嗜血杆菌。
(2)与猪肺疫区别。猪肺疫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最急性病猪在24 h内死亡。一般有体温升高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体表黏膜发绀,耳根、颈部及下腹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最为特色的症状是咽喉肿胀。从病肺中可分离到巴氏杆菌。
(3)与肺线虫病及蛔虫病区别。肺线虫幼虫及蛔虫幼虫可引起咳嗽,但发生肺线虫病时可于粪便中捡出虫卵,剖检时可在支气管内發现虫体。蛔虫幼虫所引起的咳嗽,数天内逐渐消失,无气喘症状。
7防治
该病不难治愈,但较难彻底消灭病原,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防止病原进入猪群[4]。一是坚持“自繁自养”及“全进全出”,如需引进猪只,应从未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引进猪,引进猪应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认无病时方可混群。圈舍与圈舍之间应处于隔离状态,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二是对已发病地区、猪舍及环境用2%氢氧化钠溶液、10%~20%石灰乳或20%草木灰水喷洒消毒。及时隔离、淘汰病猪,建立无特定病原的健康猪群。该病自然康复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可利用康复猪,在严格隔离条件下,采用人工受精配种繁殖,利用其后代逐步培育健康后备母猪,更新原有猪群。三是在药物治疗上,早期应用土霉素、四环素效果良好,按30~40 mg/kg体重肌注,1 d 2次,连续5~7 d为1疗程。另外,可采用20%~25%土霉素减油剂,每次每头1~3 mL肌注,3 d 1次,连用6次。在临床实践中用硫酸卡那霉素按每5万单位/kg体重喂服,连用3~5 d,效果较好。其他如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效果也较好。
实践表明,一旦发生猪霉形体肺炎感染,则继发感染几乎不能避免,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霉形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此病时,应注意继发感染的控制。青霉素、链霉素单独治疗该病时没有效果,但是在临床上用卡那霉素治疗该病时如能同时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用于防治继发感染,往往比单独使用更好。
8参考文献
[1] 戴世海.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与鉴别诊断[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7):77.
[2] 金光明.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Z1):148-152.
[3] 王玲初,黄正明,黄琴,等.猪支原体肺炎及其继发性疾病的综合防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78-279.
[4] 黄秋玲,赵永丽,张良涛,等.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6(12).2668-2669.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325-01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喘气病或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1]。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一旦发病,经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的经济损失。
1病原
病原体为猪肺炎霉形体。具有多形性,主要为球状、球杆状、环球、两极形或三极形。病肺触片,以球状为主,少数环状;革兰氏染色阴性。猪肺炎霉形体对温度、阳光及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当排除体外后,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 h,病肺组织块内的病原体在-15 ℃可保存45 d,在1~4 ℃可存活7 d。对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而对土霉素、四环素、卡耐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洁霉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2]。
2发病情况
2006年8月李某从云县拉来一车仔猪共86头,当卖给农户后,多数猪出现咳嗽症状,有的还伴有轻微气喘,全身症状多无明显变化,食欲减退,后全群感染发病,发病率100%,死亡7头,死亡率8.12%。9—11月,大驮村2个社、黒蛇3个社相继发病,母猪发病15头,架子猪发病46头,双月猪发病134头,仔猪死亡12头,死亡率8.96%。2007年7—12月,新村3个社、困嘎2个社,母猪发病18头,架子猪发病68头,双月猪发病143头,仔猪死亡12头,死亡率8.39%。2008年1—3月,大驮村3个社、芹菜塘村1个社、苍文村2个社母猪发病26头,架子猪发病62头,双月猪发病162头,仔猪死亡13头,死亡率8.02%。
3流行病学
(1)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易感染,但1月龄及断奶的仔猪感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成年猪要高。其次为怀孕后期的母猪和产后哺乳的母猪,而成年肥猪则很少发生。土种猪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杂交猪,纯种猪发病率最低。
(2)该病各季节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冬季,多雨、潮湿的夏秋季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力,易于发生该病,是影响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如果继发巴氏杆菌、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及猪流感,会引起临床症状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3)病猪及隐性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最初发病往往由于从外地引进猪只,引起该病暴发。哺乳仔猪常被患病的母猪传染,肺组织的病菌含量最高,呼吸道为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猪在咳嗽、喘气和喷嚏时,形成飞沫传染。一般在一群猪中,先有1~2头发病,随后陆续发病,最后全群感染[3]。
4临床症状
(1)急性型。以气喘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新疫区流行初期,病猪突然发生气喘,呈腹式呼吸,并有喘鸣声,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体温少数升高,一般多在40 ℃以下,食欲减退,如不经治疗,常因窒息死亡。病程在1周左右。
(2)慢性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老疫区的猪。病猪长期干咳或湿咳,初期咳嗽少而轻,以后咳嗽逐渐增重,严重时发生痉挛性咳嗽,甚至引起呕吐。气喘时症状时轻时重,随气候变化和饲养条件变化而改变。病猪常流黏性或浓性鼻涕,食欲一般良好,体温正常,病程长。如不治疗可拖延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3)隐性型。生长发育正常,无明显咳嗽和气喘症状,有的仅在清晨和运动后偶尔咳嗽,如果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病情不会恶化。
5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急性病例肺脏高度气肿,病程长的则呈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以心叶最为明显,尖叶和中间叶次之,而隔叶病变则多集中于其下缘,病变分布多呈两侧对称。病变部分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显,呈灰红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胰脏,称为胰变。病变组织致密,切面多汁,像鲜嫩的肌肉一样,所以有肉变之称。可从小支气管内积压出灰色、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出血。
6诊断
(1)与猪流感区别。流感流行迅速,2~3 d内可使全群发病。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急性经过,病程短,约1周左右恢复,死亡率低,可从病肺中分离到猪流感病毒和嗜血杆菌。
(2)与猪肺疫区别。猪肺疫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最急性病猪在24 h内死亡。一般有体温升高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体表黏膜发绀,耳根、颈部及下腹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最为特色的症状是咽喉肿胀。从病肺中可分离到巴氏杆菌。
(3)与肺线虫病及蛔虫病区别。肺线虫幼虫及蛔虫幼虫可引起咳嗽,但发生肺线虫病时可于粪便中捡出虫卵,剖检时可在支气管内發现虫体。蛔虫幼虫所引起的咳嗽,数天内逐渐消失,无气喘症状。
7防治
该病不难治愈,但较难彻底消灭病原,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防止病原进入猪群[4]。一是坚持“自繁自养”及“全进全出”,如需引进猪只,应从未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引进猪,引进猪应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认无病时方可混群。圈舍与圈舍之间应处于隔离状态,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二是对已发病地区、猪舍及环境用2%氢氧化钠溶液、10%~20%石灰乳或20%草木灰水喷洒消毒。及时隔离、淘汰病猪,建立无特定病原的健康猪群。该病自然康复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可利用康复猪,在严格隔离条件下,采用人工受精配种繁殖,利用其后代逐步培育健康后备母猪,更新原有猪群。三是在药物治疗上,早期应用土霉素、四环素效果良好,按30~40 mg/kg体重肌注,1 d 2次,连续5~7 d为1疗程。另外,可采用20%~25%土霉素减油剂,每次每头1~3 mL肌注,3 d 1次,连用6次。在临床实践中用硫酸卡那霉素按每5万单位/kg体重喂服,连用3~5 d,效果较好。其他如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效果也较好。
实践表明,一旦发生猪霉形体肺炎感染,则继发感染几乎不能避免,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霉形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此病时,应注意继发感染的控制。青霉素、链霉素单独治疗该病时没有效果,但是在临床上用卡那霉素治疗该病时如能同时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用于防治继发感染,往往比单独使用更好。
8参考文献
[1] 戴世海.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与鉴别诊断[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7):77.
[2] 金光明.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Z1):148-152.
[3] 王玲初,黄正明,黄琴,等.猪支原体肺炎及其继发性疾病的综合防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78-279.
[4] 黄秋玲,赵永丽,张良涛,等.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6(12).2668-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