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而个性教育研究则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对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个性和个性教育的理解,探讨个性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个性教育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教育目的应当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辩证统一的,不能把它们割裂,更不能使它们对立。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展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
  
  一
  
  个性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各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不同学科对个性有不同的解释和定义。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着从哲学角度给人的个性下了十余种定义,其中哲学色彩较强的一种定义是:哲学意义上的个性,是指个别区别于其它个体的本质特征的总和[1]。人的个性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它属于人的内心世界,但又能表现于外。因此,心理学是从心理与行为两方面定义个性的。前一方面有影响的见解是将个性看成是“个人的心理面貌”,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后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见解是把个性理解为“个体特有的物质模式及其行为倾向的统一体”。[3]“所有社会学的个性定义的特点是他们否认个性的自定属性。个性总是这样或那样的被看作社会背景的反映或依赖于社会背景”。[4]
  哲学的定义启发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个性与共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学说等作为理解个性真正含义的科学理论基础。社会学提醒我们,个性应包括人在社会中充当的独特角色和具有的独特地位。心理学则从心理和行为角度,对个性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并取得了大量成果,为我们深入全面地认识个性提出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材料。严格地说,上述对个性的每一种理解或表述,都不一定是完整、全面的认识,只是侧重于对完整个性的某一方面的揭示。由于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最为直接地为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的心理依据。在研究和探讨个性教育时,我们应侧重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个性或理解个性。
  
  二
  
  “个性教育”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了。中国192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收录了“个性教育”这一词条。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其有多种解释,主要认为:“个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性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5]“个性教育的内涵应包括:确定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6]“所谓个性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使之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使其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一种活动,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7]“个性教育的含义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个性的潜能、天赋,培养和发展积极的心理特征,扭转或矫正不良心理表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8]
  为深入地把握个性教育的实质,更好地落实到素质教育中,厘清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十分必要。培养人的良好个性品质与心理素质教育相关,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个性教育实质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总是要落实到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上,不可能有脱离个体的全面发展。个性与个体是密不可分的,在某种意义上,个性就是个体,反之亦然。从这点出发,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在个体上,若离开了活生生的个体,就没有素质教育可言;同样,个体的发展,也必须落实到素质上,离开了素质的发展,就无所谓个性教育。
  
  三
  
  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发展个性的途径多种多样,笔者认为从制度层面入手开展个性教育,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是有效途径。
  首先,精减课程,留下足够的空间开设选修课。现行课程门类众多、内容繁杂,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人学习时间。课本配套的阅读教材、同步练习、达标训练等就是教师手里的一根绳子,学生被这根绳子牵着,向一个方向齐步前进。另外,有些学校的课程排得满满的,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得了一天七八节课,给学生增加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开设选修课,可以让学生在其特长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给他自由自主地发展个性和素质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而且可以扬长避短,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其次,改变班级构建模式。在我国班级构建模式中有一个非常不合理的“分快慢班现象”。分快慢班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结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多方面的。分在快班的学生,容易造成二种不良倾向:一是认为自己是优等生而趾高气扬,甚至骄傲自满;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日以继夜地紧张学习,背负着深重的包袱。而分在慢班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自暴自弃。因此,取消快慢班制度、建立良好的班级构建模式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改进管理模式。传统观念认为,学校的职责就在于对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发展智慧能力。处在现代社会的学校和教师应改进其管理模式,除上述职责外,教师还负有促进与指导学生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主要职责。从管理的角度,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不要因为学生难管或犯了点错误就使他们受到批评和责难。当然教师也要应用教育机智对学生的所犯错误进行正面、合理的批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一个负责的教师,只有从心理的角度理解每一个学生,才会时时处处地注意对学生采取宽容而又爱护的态度。
  
  四
  
  我国八十年代后半期在理论上对个性教育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在实践中,个性教育一直是被忽视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处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的辅差培优是在渗透个性教育的同时,外引内掘,扬长补短,即顺应学生的个性专长,创设适宜的条件,适当引导,使专长更进一步发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进步,继而收到因材施教的理想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艺.国内哲学界对个性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哲学,1993,(3).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85:289.
  [3]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91:270.
  [4]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38.
  [5]李晖.个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特征及实施[J].教育评论,1993,(3).
  [6]俞啸云.对立与统一!坚持人的个性发展的辩证观[J].科技导报,1991,(2).
  [7]王少华.中学实施个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评论,2003,(3).
  [8]卢秀岳等.小学生个性教育初探[J].山东教育科研,1995,(1).
  [9]廖嗣德.当代个性教育问题的几点探讨[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
  
其他文献
一、说教材rn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页和40页的内容“平行和相交”.rn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让学生进一步学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面对现实生活,这对中学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身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是要对外部的各种信息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逐渐形成能够在
摘要: 本文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利环境,把汉字作为刺激物和中介,让幼儿的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动觉参与活动,通过所看、所听、所尝、所嗅、所做激活大脑,使幼儿的认知潜能得以开发,轻轻松松地识汉字。  关键词: 环境幼儿识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考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做了大量的数学习题,成绩仍然难以提高.”我们很有必要 In the third year review prep
期刊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关键。笔者就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
慎待“惊人语”朽木大诗人杜甫有个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是就诗歌创作要出新意、“出精品”,立下的一根标杆。可是,现在有些出版物莫说“惊人”,连寡淡的白开水也谈不上了。白
设计依据及思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新课程倡导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理论指导。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 Design Basis